close

肆、東島西島東沙西沙東犬西犬白犬白肯的莒光

如果你還有兩天一夜,大地旅遊的旅人可以在福澳港上船,往南一小時的船程,有兩個不大的島嶼-莒光。莒光鄉位在馬祖列島最南,包括東莒與西莒兩個島嶼。東莒與西莒因為狀似兩隻趴在中國閩江外海的狗兒,因此舊名「東犬」與「西犬」,又合稱「白犬列島」。先是因為覺得犬不夠典雅,取福州話的諧音字,改為白肯。民國60年先總統 蔣公為激勵士氣,取毋忘在莒之意,更名為莒光,因此也就有了東莒與西莒之稱。

 

 

P_20180301_135040_vHDR_Auto.jpg

P_20180301_135019_vHDR_Auto.jpg

 

 

西莒昔稱西犬或上沙,亦為鄉治之所在。韓戰(1950-1953年)期間,美國西方公司進駐西莒,為這裡帶來繁榮,青帆村甚至曾有“小香港”的稱譽,至今仍是西莒對外的門戶。今莒光僅與南竿船隻通航,雖不及其他島嶼便利,卻也因此保存了較原始純淨的風貌。

P_20180301_144243_vHDR_Auto.jpg
東莒昔稱東犬或下沙,島上有二座國定古蹟東犬燈塔及大埔石刻,還有福正、大浦兩座傳統閩東聚落,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莒光管理站亦設站於此。「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相信是許多人來到東莒的第一印象。東莒的海上門戶—猛澳港,以城牆般的建築環繞港灣,凸顯出昔日軍事要地的肅殺氣息。循著環島公路前行,莒光的寧靜與安詳,舒緩旅人的步伐,而原本嚴肅的戰地氛圍,化落在海天一色的離島風情之中。到莒光,建議可以安排一個慢遊、慢活的跨夜行程:

12:00抵達東莒猛澳港→大埔石刻→東莒島燈塔→大砲連→福正聚落→福正沙灘(東莒遊客中心)→大浦聚落→夜賞藍眼淚、星砂、燈塔→環山步道日出→08:00西莒青帆港→14哨景觀步道→菜埔澳→採石場→坤坵→坤坵步道→西坵有容路→青帆村15:30返南竿

抵達東莒就近先到了大埔石刻,時光於在萬曆年間和冷戰時期回盪。軍方整理岬角、建造據點工事的時候,發現此碑記載沈有容生擒倭寇的故事。而懷古亭下方步道的礫灘上,還保有為數不多的軌條砦,承載著兩岸對峙的歲月記憶。沿中興路往福正山巔前進,遠遠就瞧見東莒島燈塔筆直指向藍天。燈塔引航作用不再,卻吸引遊客流連駐足。鄉民習稱「白毛城」的洋房,在蔚藍天空下與白色燈塔互相唱和,其景之美令人忘卻俗憂。

P_20180110_144809_vHDR_Auto.jpg

P_20171204_113802_vHDR_Auto.jpg

P_20180110_144759_vHDR_Auto.jpg
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清朝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同治年間應英人要求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興建燈塔,東犬燈塔於焉誕生。東犬燈塔於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東犬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97年6月開放的燈塔文物展示館有一片長長的白色防風牆,當地居之為「白毛城」,屬於英式建築。館藏豐富的燈塔文物,增添了燈塔旅遊的豐富性,是不容錯過的遊覽重點。東莒燈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因為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而建。燈塔前方的大砲連,在岬角上擔任防禦東莒及扼守莒光水道的任務。前方的觀景平台,可是春末夏初觀賞藍眼淚的私房景點喔!

P_20180317_163331_vHDR_Auto.jpg

P_20180317_163247_vHDR_Auto.jpg

P_20180316_110913_vHDR_Auto.jpg

P_20170721_191852_vHDR_Auto.jpg

P_20170820_190232.jpg

P_20170724_185851_vHDR_Auto.jpg

P_20170519_181050_vHDR_On.jpg

P_20180110_135000_vHDR_Auto.jpg

P_20170519_181113_vHDR_On.jpg
東莒當地有句俗諺:「夏福正,冬大浦」。由於大浦村位於南端,冬季恰可抵禦東北風;而夏日吹西南風,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早期的東莒島民,就如同諺語所說,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福正曾經是東莒最繁華的村落,但因漁獲量遞減,人口外移,往日榮景不再,獨留一幢幢殘缺的石屋與後方東犬燈塔相伴,還有仍默默守護村落的白馬尊王廟。幽靜之美,正是馬祖傳統聚落所獨具的人文氣息。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聚落保存,福正村從杳無人煙,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福正聚落的建築形式,多為簡單的『二落水、亂石砌』。順著村裡的小徑向海邊蜿蜒而去,會發現一抹潔白處於海陸交界處,隨著海風浪潮流轉靜臥,那是被福正聚落圍繞的福正沙灘。福正沙灘是馬祖少見的砂岸地質景觀,細軟潔白的砂粒,是體驗踏浪採蛤的最佳所在。是的,福正沙灘同時也是馬祖花蛤的產地,潮間帶生態亦相當豐富,素有「東莒的冰箱」美稱。花蛤盛產的夏天,只要徒手挖就有收穫,成就感讓當地人跟旅客都難以抗拒

P_20180316_083555_vHDR_Auto.jpg

P_20180228_183224_vHDR_Auto.jpg

P_20180317_165907_vHDR_Auto.jpg

P_20170710_163626_vHDR_Auto.jpg

P_20160819_181805_1_p.jpg

P_20160819_173618_1_p.jpg

P_20160819_180421_1_p.jpg


沿福正沙灘往西走,在海下方可以看到很多散落在沙灘上的大石塊,經過潮的淘洗,平滑的石面上嵌著深淺不同的石塊,像是誰把磨石子的水泥塊拋入海中。往海崖走近,仔細看看碉堡間的崖壁,長得和沙灘上的滾石一模一樣,原來這些是東莒火山角礫岩的露頭。東莒島北半部是東莒火山角礫岩覆蓋在白沙花崗岩上,福正沙灘上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火山角礫岩的產狀。而福正何以成為東莒繁華的漁村?沃口向北,夏季的南風不會影響海象,西有犀牛嶼、東有燈塔山、青山嶼及大嶼,讓福正沃口形成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域,可供漁船靠泊。

P_20160627_173740_p.jpg

P_20160627_173527_1_p.jpg

P_20180316_105251_vHDR_Auto.jpg

P_20170824_134559.jpg
非生物圈"A"的自然條件,滋養特有的生物圈"B",才會構成當地獨特的"C"-特色建築、生活方式及風俗習慣。
晚上,或是明月、或是星空;也許是藍眼淚、可能是星砂,春季還會有雌光螢。在東莒,夜晚很靜很靜,但是很美麗,充滿了自然的韻律。
一早上東洋山的環山步道,運氣好就可以收到海中躍出的日出。漫步這條優雅的步道,依著時節交替,身邊會圍繞著油菊、華南狗娃花、長萼瞿麥、濱柃木、繽排草、南國薊與日本前胡等等,更多筆著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隨著季節自然推移,構成東莒最迷人的畫面。

P_20180215_150701_vHDR_Auto.jpg

P_20180316_105300_vHDR_Auto.jpg

P_20180215_145708_vHDR_Auto.jpg

P_20180215_144824_vHDR_Auto.jpg
在東洋山景觀休閒步道的最高點往北向燈塔觀望,發現海崖上有兩種不同色澤的岩體,那就是東莒火山角礫岩和白沙花崗岩的交界面。因含有凝灰岩及花崗岩角礫,故可推斷東莒火山角礫岩的生成年代較白沙花崗岩及西莒凝灰岩年輕。沿步道往南旖旎,終點是神祕小海灣上的360度觀景台。仔細瞧瞧這海蝕地景的野外地質教室,海蝕洞、海蝕門、顯礁,在海浪與海崖的節理的交互作用下,持續的變化。繞到大埔路遠眺神秘小海灣,由於海蝕柱與海蝕門的位置,狀似人體的器官而令人產生遐想,因此民間流傳了何仙姑與呂洞賓在此的浪漫故事,故又稱為「何呂崖」。平台右下方有一平衡岩,傳說是玉帝的玉璽,為了鎮住呂何二仙所擺放。平台右方遠眺山稜線,又酷似一隻石獅看守玉璽,石獅下方海平面上有一尖銳之海蝕柱,漲潮時像一隻鯊魚,退潮時又像一隻犀牛與石獅緊緊相伴。
大埔路的路邊,可以看到標準的土壤化育剖面,由母岩層一路向上,風化層、淋溶層、混合層及土壤層,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早年僅能種植地瓜為主食,沒有興盛的農業活動了。

P_20151110_155212_1_HDR_p

_1230903

P_20170724_190402_vHDR_Auto.jpg

P_20170815_182617.jpg

P_20170724_191047_vHDR_Auto.jpg

空間瞬移到西莒。由田沃蕭王府拾階而上,裁撤了的14哨據點是原生植被豐富的步道。在步道起始點,可以見到朝鮮紫珠,沿途的濱柃木、廢棄建築物的牆面佈滿的薜荔在台灣本島都不易見到。步道中段涼亭裡,可以眺望東莒、犀牛嶼、中流嶼,觀察整個島嶼地形的變化。往北走到菜埔澳,本身為一海灣地形,不同於馬祖列島其他海灘是以沙質沉積物為主,菜埔澳的海灘則是由礫石組成。菜埔澳為馬祖地區最大規模的湧浪堆積凝灰岩露頭,在地質條件上與其他地區有著顯著的差異,而這種凝灰岩代表距火山噴發中心不遠,具有指標的意義。

R0017505.JPG

R0017518.JPG

R0017526.JPG

P1050084

P_20170627_115313_vHDR_Auto.jpg
從環島路高處可窺見樂道澳水庫全貌,舊稱「嘮叨澳」。沃口為什麼會嘮叼?提示:沃口在島的北側。後取諧音「樂道澳」。因為筆者個人偏好,在西莒選擇了這個默默無名的採石場來做大地旅遊的標的,採石場的歷史、過往及作業情形都尚待考證,那我們還能談什麼?從採掘跡我們來說明幾件事:第一點,沒有綠化植生客土的採掘跡;事實上是真的很難重新被植被覆蓋,故整個西莒凝灰岩的標準露頭就是標定在這裡。第二點,當以島嶼為單位建設要推動,不論是民居、軍事設施,或是民生公共設施,就地取材是必須的。以殘留的採掘跡來看,應該是軍方抱著人定勝天的決心來開採的。何以見得?整個採掘跡的裝藥孔、爆破裂痕、殘壁,完全看不出規律性;而由殘壁來看,部份的區段甚至採用下拔法作業。何謂下拔法?邊坡的破壞通常有幾個原因,除孔隙水壓的變化、順向坡的層面、岩體強度不足(包括節理等破裂面的密度、組數及位態等等)外,坡腳的移除是另一個重要因子。所謂的下拔法就是用各種方法移除坡腳,讓岩體受重力作用崩落。這種方式省力但不安全。被移除坡腳的岩壁什麼時候會崩落?往什麼方向崩落?崩落多少岩塊?誰都無法準確的預測,所以這種採石方式在露天採礦中已經被止使用了,在西莒的採石場可以在看到這種殘壁,也算是一種另類的人類生活遺跡。第三點,日後補齊這個採石場的年代、用途及採出石材的用途,相信可以提供更豐富的時代故事。

 

 

 

 

 

 

 

 

 

 

 

 

 

 

 

 

 

 

 

 

 

 

 

 

 

 

 

 

 

 

 

 

P_20170727_103940.jpg

P_20170727_104132.jpg

P_20170727_104136.jpg

P_20170727_104318.jpg

P_20170727_104601.jpg

P_20170727_105004.jpg

 

 

 

 

 

P_20160817_143241_1_p.jpg

P_20160817_143417_1_p.jpg

 

 

 

 

 

 

 

 

 

 

 

看完採石場,往西行,坤坵沙灘位於西莒島西端,夕照奇美,是馬祖一絕。前看有蛇山,為馬祖燕鷗保護區,一整個夏季,就是牠們繁殖育雛的時光。坤坵步道的植被,西莒有容路的戰地故事,青帆村由威武陳元帥、東海部隊、西方公司到山海一家,這些背后的地質與地理的故事,歡迎你來西莒探索。

 

P_20180301_143723_vHDR_Auto.jpg

R0018175.JPG

P_20171117_133829_vHDR_Auto.jpg

P_20170603_075911_vHDR_Auto.jpg

P_20170627_121326_vHDR_Auto.jpg

P_20170903_16472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修馬羅 的頭像
    馬修馬羅

    馬修馬羅的掙扎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