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諾的序之中看到漢密特的經歷進入這本小說
直覺就認為漢密特在為往事打造一個救贖的聖殿

不幸的是
這個聖殿的法則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使者以濕婆神的形象來到
在開創未來之前
除了破壞還是破壞

這真的是漢密特的救贖嗎?
當毀滅了現有的"惡"
來填補空缺的
會是善?正義?邪惡?另一個異形同質的物件?
至少在台灣的一清專案
只是創造了另一批大哥
光和影是相依的存在
自以為正義的殺戳
只是為新的世代創造舞台
不可能帶來公理及正義

到底主角是為了完成無緣的雇主的遺願
還是藉正義之名滿足個人暴力的欲望?
或者只是單純的在五濁惡世中迷失無依
然後盡力殺開一條血路....

想到兩個故事
一個是有關混沌開七竅
一個是某一次卡斯塔尼達好心在人行道上抓了一隻蝸牛回路邊的草叢
唐望給他的一段機會教育
"你認為你在解救這隻蝸牛
可是你怎麼知道
蝸牛不是在逃離草叢的農藥?
也許它好不容易才聚集了所有的能量
逃離那片草叢
卻因為你的好心
浪費了它所有的努力
你想把他放回原處?
不,那是沒用的...
即使放回原處
它原來聚集的能量也已不復在
現在我們只能期待它能重新集結能量
去完成新的目標"

人畢竟只是人
不是全知全能
當下的決定
是對是錯
影響如何
又有誰能全盤掌握?
怎麼樣讓自己優雅接受力量的邀請
盡力而為
然後不帶牽掛的自由自在
才會讓世界更圓滿
而不是加深對立....

一個大家沈醉在追求金錢與權力的小說
結果大家都被力量所吞噬~~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了西遊記
來看封神演義....
有人說是陸西星撰
也有一說是許仲琳撰
這種有關考據的東西
留給專家研究

至於我要寫的
第一個是有關"評"的部份
我不知道鍾伯敬是何許人也(網路上查到:鍾伯敬(1574-1624),明,湖北天門人,萬曆38年進士,官至福建提學會事,擅畫山水)
不過評論的方式很有趣
針對每個章節中突出的人物去加上評論人的意見
在我用現代人的觀點去看一些評論
在配合書中內容的宿命論
覺得真的很有趣
然而有些論點又是過了數百年依然適用
其實這種東西拿來研究人類學一定很好玩...

第二是有關書中的宿命觀點
什麼成湯氣數已盡、周武當興云云
或者三教議訂封神榜
還是姜子牙的三死七災
和死一人破一陣的破十絕陣模式
隱隱然的注定如此
會讓人覺得既然定是如此
又奈何如此波折
如果修真是讓人知道這一切的定數
那知道了又能如何?
如通天教主
本是三教議定封神榜的核心人物之一
到頭來立了"誅仙陣"讓所謂的西方教跑來
和宋的聯金滅遼聯元滅金頗有異曲同功之妙
再立萬仙陣
更讓截教上下一干人等應了封神榜
知了定數卻又應了定數
是不是這到頭來那一日,走不開避不掉
在此之前,我們也只能可以受用多少就受用多少....

第三是關於書中的一些言語
比如說左道之術
可是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和老子
本是一師所傳
又何來"左道"?
其實說穿了就是所謂的本位主義
自己才是對的
其它的都屬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一切紛爭也俱由此而起

坦白說
我覺得就小說而言
西遊記比封神演義更有讓我想努力看完的欲望
封神演義我看完了
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要封神?
那些死了的也封了神
不死的肉身成聖
到底有什麼差異?
如果說修仙道要有天刧的考驗
不是度不過天刧就會元神俱滅?
又何來重新分封?
元始天尊又憑什麼封神?
封了之後呢?
不懂
看了還是不懂

奇摩知識有很多有關封神演義的知識
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啊....
都走一遭了
不認真點,那多可惜?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才苦
怨憎要放下、愛要相隨、手上的都是辛苦求來的好好珍惜
生命就會甜美

不過人生有味是清歡
淡而有味才會長長久久
認真看他的好
認真去補足他的不好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智慧和寬容才能補足生為人的不足
在兩個人乃至於兩個家庭中滋潤差異
而不是單單依靠愛情粉飾太平

愛情是一種粉紅色的濾鏡
會美化所有心愛的缺點
問題是這種濾鏡有效期限不長
而且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效用

甜美好
太甜則會膩
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餘音繞樑、餘味猶存
或者和好茶一樣
可以有"回甘"的效果

談戀愛很容易
但是一段沒有遺憾的戀情就是一種挑戰
一段讓周遭人都羨慕的愛情
則是創造傳奇
對我來說
愛情一如生活
也是有風有雨有喜有悲

先要好好愛自己
才能好好愛別人
當失去自己
也會失去愛情....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瓊漫畫報


總之
老瓊走了

台灣的漫畫家
爆紅的是敖幼祥、鄭問
辛辣的是朱德庸
老瓊
是一種讓人看了會停下腳步的作者
但和蔡志忠不一樣
不是經典
只是生活...

慢走
沒有你
日子會有點寂寞

蔡田關門



漫畫家老瓊 明日舉行告別式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周
全家團聚
一家六口的日子
是一種幸福
也是一種挑戰

昨天女兒穿年初還大很多的連身衣
讓我確實知道
現在已經是年底了...

關於台中的待處理事項
要怎麼處理
要再好好想想

兒子明年的入學
也許不變應萬變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童年要過的多釆多姿、美好和有趣
這才是我所認為的幸福~

我擁有很多幸福!!
你呢?
你不覺得幸福?
你是不幸福?還是不知道什麼是幸福?抑或是不懂得珍惜幸福?
其實幸運天使在每個人的身邊
你要認真的呼喚,並且好好珍惜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覺得最負責任的一個名字...楊不悔
只是故事的主角付出的代價
大的令人訝異和不捨
有很多時候
事情做了 代價卻不是淺薄的俗人可以預見的~

要求下台這個論點
如果沒有相對要求民進黨為"圍城"那一天的脫序負責
難怪會有人說是"綠"草莓...

我一直覺得集遊法如果要改為報備制
也該要有所限制
比如說地點或報備的時間要提前多少天
總不能大家想遊行就遊行
要規劃替代道路和交管都做不到
那生活的秩序恐怕都不易維持

有些時候 我覺得一切都模糊了
如果說蘇治芬的絕食是抗議司法的執行有程序上的不正當
甚至說檢方以押人取供的不當方式辦案
我認同並可以理解
可是阿扁前大總統在禁什麼食
我就看不懂了
如果今天這個人不是阿扁
任何人經過調查有這些資料和證據
會不羈押嗎?
其實我都有點可憐趙駙馬了
台開案當初發生大家都認為他不潔身自愛
現在看來反而覺得他是近墨者黑~
要出淤泥而不染
那才真是難難難

我覺得這次學運很難蔚為風潮
因為在這個節骨眼
集遊法不是殷切或最重要的議題
如果野草莓不能在兩岸、貪瀆、行政效能或經濟等議題上提出更完整和清晰的論述
很難由這次運動引起廣大的回響
而這些議題才是目前政府迫切應該處理並提出對策的地方

我的想法?
我還沒有一個可以放的上枱面的想法
現在的經濟情勢
我是覺得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更糟
至少比東南亞金融風暴糟
不要說633了
可以一切維持平盤
這就稱的上大有為的政府了

對不起~也許太悲觀了.....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秘密是一本暢銷書
七個秘密是一個無意間在圖書館看到的書
秘密很簡單
只有"心想事成"四字真言
七個秘密也不難
主要是從七個面向去追逐人在陰陽、身心的平衡與圓滿
  尋求真理:如何更深入認識自己、了解問題。
  承擔責任:如何辨認自己負擔了哪些責任、該如何擔負起來。
  精進覺知:如何加強記憶、提高自覺、維持清醒。
  接受陰影:如何辨識負面情緒、面對不舒服的情境。
  調和陰陽:如何平衡發展陽性氣質與陰性氣質。
  整合身心:如何讓身體自然療癒、身心合一。
  愛的表現:如何展現善意、愛己愛人。
我沒有看秘密的文本
是看他的錄影帶
看完當下
我直覺問題是"秘密"和"宗教"有什麼區別?
都是信者得其所望
只是"秘密"沒有繁複的儀式而已

看完了七個秘密
我發現秘密這本書的問題所在
它有吸引力是因為把"心想事成"落實到物質和渴望
然而這一點卻也造成這本書的缺陷’
有句成語叫做"塞翁失馬"
有個恐佈故事叫做"猴掌
其實 無論什麼是都要代價的
當你的願望越個人化越物質化
你所需付出的代價當然也會是這樣

為什麼當人掌握奧秘的時候
會不再對物欲懷有渴望?
當你已經不假外求
又有什麼是需要不計代價去得到?
力量一如七傷拳
掌握的不好 會先傷已 方能傷人
當有所求 會看不清力量的趨勢
自然也不能優雅的接受邀請...

要讓世界更美好
我們要吸引到身邊的
絕對不只是個人的成功...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晚上的新聞
看了 真的心情越來越低落

焦慮
這是我在這次事件中感覺到的情緒

執政者在焦慮
經濟這樣如此下滑
沒有任何的作為的話
有良心的會覺得愧對人民的托付
沒良心的會擔心失去權力
於是希冀兩岸關係的改善來創造改善的契機
只是兩岸關係的改善已經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機了嗎?
時機不到 也許會弄巧成拙
是寇準或是王振?
時機和一切一切的準備
缺一不可
焦慮 會讓一切失焦
讓自己進退失據

在野者在焦慮
八年執政的結果
居然是兵敗如山倒
選戰輸也就罷了
傾全黨之力支撐的政治明星
居然是如此這般的照顧家人
而全國經濟疲軟之際
薪水減半的總統經濟加速起飛~
想在議事上有所表現
席次的不足讓民代也找不到舞台
和執政黨沒有互信
所以採取了抗爭來取代溝通
凡是執政黨做的任何事
抗議到底。。。
於是乎~~國民黨藏國旗、民進黨愛國旗
因為焦慮、大家錯亂。。。

人民在焦慮
去抗議的是怕被賣掉
沒去的怕去的擦槍走火
不合作怕失去機會
合作又怕是另一場和談的騙局
我想在台灣沒有人可以再回到目前中共的那種政治制度
無論是藍是綠
人民作主的這個觀念
大家都已深植在習慣之中

我心情低落
不是因為抗議
而是因為抗議已經變成衝突
而是抗議的民眾已經開始追打大陸來的記者
我們是自由民主的國家
是不是更該懂得尊重別人?
去侵犯別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抗議變成傷害
群眾運動的帶領者不能控制群眾的行為來確保雙方的安全
一昧的在鏡頭前面哭訴警察的粗暴
其實粗暴的不是警察
警察和群眾只是被少數人用來營造舞台的背景與犠牲者
這個時代
我們的政客們
還是用這種犠牲別人照亮自己的群眾運動
其間真的有什麼訴求嗎?
我只感覺到大家的焦慮
焦慮造成對立
卻還看不到解決方案~~




相關新聞

扯髮勒脖 央視女主播遇嗆狼狽


圍陳雲林爆衝突 海基會:破壞國際形象 民進黨需負全責


抗議爆流血衝突 蔡英文:政府限制言論自由 需負全責


暴警橫行 蔡英文:馬英九該負責


蔡英文聲援:政府太超過 失望



水攻陳雲林 避千名警改走水路


陳雲林困晶華近8小時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整本書由嗅覺開始
一路往依賴性較大的知覺敘述下來

到了視覺之後
卻又出現一個無以名之的共感覺

坦白講
書的內容很多
可是給我一種瑣碎的感覺
不是我喜歡閱讀的那種流暢的文字

據說這本書曾風靡一時
不過真的不是我的菜

其實色聲香味觸法
是我們不得不仰賴的六賊
關於事物的本質
我們都只是摸象的瞎子...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完這則新聞
突然想到張系國的"孔子之死"
這個時代
林志玲有男朋友比孔德成過世更有新聞性...
唉~~

到底新聞該給民眾看他們想看的?
還是給他們該看的?
是藉由閱讀提昇自己?
或是藉由知識來追求慾望?

記者稱"無冕帝王"
不是因為權力
而是因為影響力~

該做正確的事
而不是只做可以獲利的事...



三峽桐花葬孔德成 兒墓在側


孔子77代嫡孫孔德成病逝


最後貴族/孔子77代孫孔德成辭世! 孔子祀官誰來繼承?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講師是黃順成
笑了一整天
不過有很多有趣的收獲
如下列句子

我們沒有辦法給別人我們沒有的東西

先處理心情,再解決事情

SOFT--微笑、開放的姿勢、前傾、接觸

當然和專程...

人生的一切衝突,源於"愛"---討愛,一切爭端的起源

課程愉快,但值得思考的點很多....
我要慢慢消化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告別秀蘭麥康之後
漢密特是我計畫的下一個作者
於是在唐諾的序言下開始了這一回和史貝德的冒險
據說這是一部改編成電影的經典作品
在送菲力普馬羅去過甜蜜的雙人生活之後
離開金絲梅芳和秀蘭麥康
我重新回到男偵探的世界來

********************************************************

故事在謊言中開始
雇主用現金和謊言開始整個委託案
史貝德的搭檔在一個場景後就嗝屁了
雇主的威脅在之後也共赴黃泉
然後 金錢和雇主的美色
貪孌的涉案者和不知是否子虛巫有的"馬爾他之鷹"
開始織就這一整個謊言

雇主騙偵探
偵探佔雇主便宜
涉案者和偵探一同騙警察
偵探挑撥涉案者內鬥
最後在目標"馬爾他之鷹"被證明是膺品之後
偵探出賣了涉案者、拋棄了不說實話的雇主(在財色兼收之後)
用為了自保這個簡單的理由
史貝德捨棄一切來確保自己在舊金山的一切

現實
一種沒有正義和道義的爾虞我詐的現實
沒有英雄救美
沒有正義
也沒有基本的信賴
甚至沒有真相

這本偵探小說不像故事
而像人世間真實的醜陋
簡簡單單的用自身利益去衡量一切

沒有正義的偵探
和流氓有什麼差別?
我不知道
這是本偵探小說
還是五濁惡世求生案例

******************************

我會慢慢的造訪漢密特
看看這些根本是流氓的偵探
怎麼繼續生活....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嗅覺完了是觸覺


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
主宰了觸覺


不同於嗅覺的不可形容和定義
觸覺有一些共同的形容詞
冷、熱、痛、癢...
甚至關於吻、愛撫
那些親暱的情感的肉體交流
抑或是痛、刺穿等象徵成長的儀式及侵略式的傷害
都是有關觸覺


觸覺的科學原理
和與觸覺有奇妙關係的紋身
都在這一節出現
斷髮紋身
是古代吳越地區土著的習俗
在漢代
劓、刖、腐、黔四項肉刑
是中國人利用觸覺的一小部份~
在日本
紋身是所謂極道的一種象徵性的關連
在台灣
紋面是泰雅族已經消失的傳統...
這一陣子年青人也流行刺青
不知道是想留下什麼~~


慢慢的碰觸
可以輕輕的感覺
是我存在
關於生命和這個世界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請給他們一雙手


「我跟你媽覺得,如果我們的女兒是念新聞系的,也許我們的聲音可以透過我們的孩子,讓大家都聽見……」電話那端的父親,在凌晨一點鐘時,這麼對我說。


在我記憶中,父親不曾用過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以前,縱使颱風豪雨帶走了他辛苦了一個夏天的上千顆西瓜,他也是笑笑的對我們說:「沒關係,不會每年都讓我們碰到這種事的。」


但在今年春夏之際,進入蒜頭的產季後,父親的笑容少了,只淡淡的說著蒜價並不理想,產地的產量比往年好……直到九月初,當我聽到一斤只剩下十塊錢不到的價碼時,腦中浮現的是那一個個彎著腰,在烈日下揮汗的身影。


台灣的農業技術聞名全球,很多農作物的播種收割都已機械化了,但蒜頭卻沒有辦法以機器播種、收割,農民必須彎著身子,將一顆顆蒜種壓進土裡,還必須小心注意不能壓錯方向,每年的播種季結束時,我總會在父母親腿上看見一圈像是燒焦的痕跡、看見他們的手指腫得一根有兩根粗,那是因為長時間將手肘屈在腿上、不斷重複著將蒜種壓進土裡的動作所造成的。那陣子,當我休假回家時,常常在半夜聽見父親起床吃止痛藥的悉窣聲,然後在三四點天還沒大亮的時候看著他扛起一包一包的蒜種放到貨車上,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累嗎?」我問著結束一天工作的父親。


他揉揉腰、甩甩手,累得說不出話,只告訴我他需要再吃一顆止痛藥,因為他還必須忙上十天半個月。


在雲林,每到蒜頭播種期,一大早就能看見成群的女工與地主拿著他們的「工具」在田裡排排站。收成期,他們也在田裡排排站,然後彎著腰一隴一隴將蒜頭拔出、甩土、剪下蒜頭、裝袋。


家中的蒜頭種植面積大概兩甲多,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數量龐大的蒜頭曬乾,所以添購了烘乾機,今年四月,父親為了要把一包將近百斤的蒜頭擺到烘乾機上,從三四百包蒜頭的高度上摔了下來,膝蓋直接著地的他,當場痛得站不起來,母親在旁邊急了,趕快打電話給我,但我不在身邊,只好先請母親讓爸爸先坐在原地,不要移動他,每隔五到十分鐘我打電話回去問一次,後來爸爸電話中告訴我他沒事,而我當時所不知道的是,父親站起來之後拍拍身上的沙土,然後再爬上那三四百包的蒜頭上,繼續完成他的工作。


「台灣農民是最傻的,卻也是最不會怨天尤人的」,電話那端的父親說。


當大家沉溺於「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政治紛爭時,這些當紅的議題對他們而言只是聊天的話題,但他們的生活是水、空氣、土地,對他們而言誰太超過了都不是重點,他們在乎的是這一季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


但殘忍的是,價錢不只不如預期,還跌到讓他們失去信心。


3月份開始進入蒜頭收成季時,未烘乾、曬乾的蒜價一斤大約是21~23塊,中期的乾蒜價格是16~17塊錢一斤,但到了8、9月份,產地的價格迅速掉到一斤只剩下10塊錢不到,甚至有一斤8塊的成交價。而賣場上的價格呢?一般市場一斤50~60,量販店一斤69塊錢,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市場的價格掉了大概20%,產地的價格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掉了75%。


當蒜商上門收購時,總是這麼對他們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喔,你現在不賣,好啊,到時候看進口之後價格剩多少。」、「新政府上台一定開放大陸進口,你們還以為會有好價錢嗎」。


他們都希望作物有好收成,好價錢,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蒜商眼中是「一群有好收成,可以以低價購買到農產品的好欺負的人」。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每年蒜商要開始收購前,會先群聚開會,商討好對外購買的價格,再放出風聲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讓這些長輩們無助、害怕,然後急著脫手,當他們面對這樣的恐懼時,政府單位卻在一個多月後才出面呼籲農民不要緊張,不會開放大陸進口。


不開放大陸進口,就真的保障了什麼嗎?


當大陸產的蒜頭,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商人購買之後,再以該國的名義進口台灣,這就不叫大陸進口,但那確實是大陸的蒜頭,這些蒜頭進口之後,直接衝擊的又是國內的蒜農,然後又重複著一樣的循環。很多人都知道其實其他國家產的蒜頭並不像台灣的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雲林沿海一帶的產地東北季風特別明顯,而蒜頭是相當抗風的,甚至可以因此而增加辣的程度。但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有辦法給這些幾乎沒有念過書的長輩一點優勢。


「這不是誰當總統的問題,而是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由根本去解決問題」父親說得無奈。


往年政府會出面收購,也會訂出收購的條件,也許會有人質疑,政府有出面解決事情,為何農民還像孩子要糖吃一般的無理取鬧。


從他們小時候開始,這些老人家所看所學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希冀的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然後帶來五穀豐收,如果要說他們真的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我想那是他們不懂保護自己,讓自己一直處於弱勢角色,不敢反抗中盤商,但那不是他們願意的,而是他們從不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每年都會有作物產量的申報,依據申報的面積,萬一有風災水災時,政府就依據這些做補助,但這些長輩可能一輩子從未看過公文長怎樣,也不知道政府e化到可以上網就能知道新的補助方案。另一個更殘忍的是,每當政府宣布要補助時,中盤商就會出面,要求這些不知道可以領補助的農民當假人頭讓中盤商申請補助,繳交品質不良的蒜頭給政府,再把品質好的留著,等待他們將蒜價炒高時再脫手。


蒜農沒有自己的組織嗎?


有,有蒜農協會,成員呢?成員是那些出面收購的中盤商,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土地,也種蒜,所以他們的另一個身分也叫蒜農,在他們以蒜農身分要政府補助的同時,轉過身來就是產地蒜價低迷的殺手。


我們能叫這些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們怎麼辦?我所看見的雲林,是每逢選舉必定會以「推動農業」為政見,端出了各種利多鼓勵著我的叔公、嬸婆、親人鄰居們,一雙雙懇請支持的雙手握緊時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卻在面對殘忍的剝削時發現,手心早已沒了握手時的餘溫,沒有人會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毋免驚」。我突然想起四川大地震時,溫家寶握著災民的手說:「你放心,政府會管你們的,政府管你們生活……」。


此時此刻,我的父母和我的長輩們伸長手,卻沒有人給他們一句安心的話。


政府可以怎麼做?


政府可以不要大張旗鼓的說要下鄉調查,可以偷偷派人到產地看看,到農家問問情況,政府可以以去年受風災影響申請補助的名冊去核對訪查,就能掌控目前產地還有多少數量,還能夠評估出明年要准許蒜農可種植的範圍面積,視察不是走馬看花,視察不是像皇帝出巡,不需要一群官員簇擁。


每一個說會體恤民情、為民喉舌的官員們,你們所該做的是親自走到第一線,親自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告訴他們:不要怕,政府給你們靠。然後研擬出對策,目前收購的條件,對農民而言是另一種傷害,這些髮白齒搖的農民,早已沒了體力,沒有辦法一顆顆、一斤斤的將蒜頭整理乾淨,挑選出大小適中的蒜頭繳交,很多農民就因為體力、人力無法負荷,因而放棄繳交給政府的機會。


「我怕我會忘了我要跟你說的事情,昨天晚上睡不著,我還起床寫筆記……


當我看著這一雙雙黝黑的雙手時,我很難過,我不知道我該放心地將他們的雙手交給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為他們做什麼。


當我聽見父親沉重的聲音告訴我,他想了好幾個晚上,甚至還寫了筆記,就怕漏說了重點,他想要幫幫自己,幫幫所有的農民,讓大家都有勇氣去反抗中盤商的剝削。


在那一刻,我不是新聞系的學生,也不是新莊報導的記者,我只是一個為人子女者,我只是心疼我的父親,我只是為我成長的土地難過。


(作者為農人之女,輔仁大學新聞系學生)


******************************************************************************************


不知道可以寫什麼


有人說這次的金融風暴會是資本主義的終結


這篇文章則是道盡了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


也許有人可以有好的想法和做法


但我只能認真的貼這篇文章


讓大家知道


這裡有很多該好好解決的問題....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喂...小朋友
這本當初可是年度文學獎首獎的作品
這個作者還不算大家?

我覺得一個人一輩子能有一件這種等級的作品
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再奢求了

其實
這本小說
記載一個已經無法再回去的時代

至於愛情
我們都說得太多、懂得太少
而人和人之間
有多少是意在言外或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
本來就難以在言語和文字中道盡

只是當時已惘然

有些事情 如果只是回憶
沒有柴米油鹽
或者會更美麗

至於貞觀和大信
終究要面對的是 婚姻不可能只是愛情
別 也許是無奈可是美麗的句點

當時所有的評審都覺得結局突丌
但我總覺得 關於愛情 關於青春 有什麼是有合理的原因的呢?

看了這本書很多次但又已經記不清貞觀是從關仔嶺的那一間廟寺走出來的不負責任的讀者的感想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也在重看西遊記
對裡面不少的詩啊、詞啊、不知道什麼格式的韻文
反而覺得有趣的很
唐三藏有趣地方在他除了一心向佛外好像都是缺點
偏生這一心向佛才能讓一切因緣俱足....

一物降一物是書裡面最有趣的地方
沒有誰是最強的
再強
都有人可以剋你

道盡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生剋觀念

**********************************************************
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裡何勞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裡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

上面是九十六回的開回詞(?)
一本一百回的小說
每一回大概總有個五六段的詩、詞、曲和不知算是什麼文體的韻文
短短的一段
有的是像上面一樣寫那些釋儒道三教歸一的修行大道
有的寫景、有的交代戰況、有的描繪角色的出身
這些章回小說的韻文
要做的切題
真不是我們這種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可以仿效的

七十八回有一段描繪冬景的文字如下:
嶺梅將破玉,池水漸成冰。紅葉俱飄落,青松色更新。
淡雲飛欲雪,枯草伏山平。滿目寒光迥,陰陰透骨冷。
也許文字並不特殊
但白描的情景卻正好嵌合在故事之中
顯得恰到好處

其實
回頭看這些故事
只是在找尋一個關於殘存的中華文化
在自己身上還留著些什麼的見證

結果我發現
自己很宿命
卻也很鐵齒
人也許不能改變世界
至少不要因為世界改變自己

這是題外話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了"園長夫人"的試讀本
想來寫的是一篇不符合出版社需求的讀後感
但是黛安艾克曼那種一如李敖式的引經據點的寫作模式
讓我不由得對這個作家產生好奇

對我來說
這個博學的外國人會怎麼描述心經中的色聲香味觸(法)?
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
這本書從嗅覺開始
他的描述 首先讓我聯想到"啤酒謀殺案"《五隻小豬之歌》
故事中窗外的茱莉花香
突然讓人跨越了20多的歲月
白羅也因之解開了錯中複雜的往事
一如書中對嗅覺的描述
一種無法精確描述的知覺
卻可以透過這種知覺
沈浸在往事之中

另外又想起李後主的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偏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還有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生活中是有這許多的味道...
近期一點 辛曉琪的"味道"
更是一曲道盡這種感官的奇妙

不管是暗香浮動玉人來
還是暗香浮動月黃昏
總之 嗅覺總不知不覺的在生活不經意處留下痕跡

再繼續看下去
作者怎麼去看其它的知覺。。。。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