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不想談這件事
因為蔣中正的歷史地位
現在來談會有時代太接近
有太多的"個人因素"會介入所謂的定位與評價之中
但蔣中正在歷史上會不會有一定的地位?
在北伐和抗戰之後
他的一席之地大概任誰也排除不掉
至於功過是非
我一直覺得不管把他神聖化或妖魔化
都是一種偏執的作法
不符合中庸之道
所以呢?"大中至正"拆或不拆,還有什麼好談的
可以談的有三點
1.為了大中至正的管轄權,來看文建會的修法與處理
2.拆與不拆所應負的責任
3."中正紀念堂"的獨特性
接下來是自己的看法,至於學理根據,大概會付之厥如
大家就將就的看看
1.為了大中至正的管轄權,來看文建會的修法與處理
台北市為了保存"大中至正",將其指定為暫定古蹟,其實就有一點不倫不類了
"古蹟"--顧名思義,當然是上了年紀的東西,中正紀念堂其實年紀不夠大
可是它算不算是台北的重要地景呢?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
這一點留到第三點再談
關於中正紀念堂
第一次修法是教育部,主動把它從三級機關降到四級機關
這樣子該機關的設置條例就不用送立法院審查
這是政府再造推動以來
機關主動自行降級的首例
可以給教育部頒獎 為各機關首開紀錄主動自行調降之典範
這是個特例
但要說有什麼不對
錯誤在於調降的目的在迴避民意機關的監督
但依法治觀點來看
和柯賴二氏探案第一集來勢洶淘賴唐諾玩的把戲一樣
雖然有罪 但法律罰不到
也許其心可誅 但法律就這樣規定 也只能莫可奈何
但這次文建會修法的目的
是利用文資法"改變"自己認定的古蹟
古蹟的保存 首重"維護原貌"
這樣子的修法好像修森林法來進行破壞森林一樣
真的不可思議
如果有監察委員 這不知道該糾舉還是彈劾
不過如果照扁總統的名單上的監委
大概會認為這是依法行政吧~~
修法是為了背棄立法的宗旨
大概也是中華民國立國之首例
2.拆與不拆所應負的責任
政府的政策和決策的目的
是為人民福利
帶給人民平安、幸福的生活
不管今天教育部的決策和決策的執行考量因素為何
如果結果不能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
那決策者和執行者都應該要責任
今天中午發生的事
是個悲劇
杜部長還在說大家腦筋轉不過來
他還不知道他轉的太快了
這些記者和百性的不幸
就是他腦筋轉出來的結果
他要負起決策的責任
電視上大聲疾呼要拆的人
良心上(如果還有的話)也要付起共業
拆大中至正會不會引起衝突?
當然會 這是用屁股想就知道的事
而且是執政者主動招惹的衝突
不知道今天的悲劇是否能讓我們的長官們知道自己在背負怎樣的重擔
不過我想我太樂觀了
要知道 做完一任早該知道了
我們的元首是這樣認為的 大家看看唄!!
3."中正紀念堂"的獨特性
蔣中正本身 對海外部份華人(如泰北、調景嶺...等)
有特殊的時代情感
在台灣這種典型中國風的大型建築
雖然不是空前 但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推陳出新的類似建築
在台北 國父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 101大樓
就像去東京會去東京鐵塔一樣
有其象徵性的意義
套用商業上的概念
基本上中正紀念堂已經有所謂的"品牌"價值
民進黨政府的這一整波的正名運動
如果以無形資產的觀念來看
在"品牌"這一個部份
是完全放棄國營企業及這些象徵意義的價值
執政應該和經營企業一樣
不斷累積資產
我們的執政者卻反其道而行
實在應該好好反省
說了這三點
你一定會說 只是批評 有什麼不容易的
如果是你 你能怎麼做?
我如果是教育部部長
我會責成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克盡職責
全面蒐集先總統 蔣公之相關史料
針對所有的歷史文物 整理全方位的史料
並針對其平生各個階段
辦理不同的特展
讓其由神格化轉型成尋求歷史上合適的定位
而不是用妖魔化或挑起對立的手段處理
我們的長官們會想不到嗎?
他們聰明才智遠勝我
我這麼笨都想的到了 他們怎麼會想不到呢?
那他們現在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也許你們比我聰明 可以告訴我
這一篇文章茲以為我對這起事件而身受不幸者的紀念,不管撞人的、還是被撞的。
也包括那些要加班維持制序和拼老命抗議的人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