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日
雖然沒過
但FB的祝福收了不少
希望自己可以多帶給大家一點快樂
身體要更健康
好好賺錢錢養家

至於很多事
多做少開口
免招是非

話要說給想聽的人聽
不要花心思去得罪人

有人要執意行向虎山
你能做的就不多了
凡事
問心無愧就好

關於人生、關於世事
每個人有自己的立場
有自己的說法
有自己的目的
我的看法、想法和知識
未必是正確的
何苦自以為是?
能做的事去做
不該說的話少說

我突然想到胡雪巖劇中左宗棠說的話大意是胡只是他的夥伴
該做的事做好了
私德部份不歸他管

要做事
要學著點
用人、知人、容人

最後
祝我生日快樂
祝大家健康快樂~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修老師走了

屏風表演班也進入了倒數計時

消失的

是我的青春和回憶

是一整個時代

 

多少演員是進了屏風

或者參與了舞台劇

才知道什麼是表演

沒有了屏風

我們還有好戲看嗎?

 

 

國修老師的戲好看

在於他對社會的細微觀察

對事件的內省和內化

投影到他的作品

這本書是他對時代的切片

用一種幾近於諷刺的方式來解剖各個事件

 

會看這本書

是為了緬懷一個時代的結束

 

國修老師的短文太利

不如他的戲

犀利但有很多的包容

比較美~

 

有人可以留下屏風嗎?

屏風和雲門

是我心目中的台灣~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

又到了系列的最後一集讓我的心情有點哀傷
又要離開一個奇妙有趣的世界了...
(想想而已,還好不是墨水系列,沒人會把我讀進書裡面~)

 

其實不管是哪一套有名的系列
都有一整個完整的世界架構
或者依循的法則
無論是哈利波特、魔戒、基地、機器人、拉瑪、太空漫遊、時間軸、獵命師...
故事的發展出乎意料卻又全然符合規則
這往往是吸引人不斷讀下去的最大原因

作者的自序
說明了她為什麼在地海孤雛之後又繼續寫下去
當地海被創造出來
故事會主動在作者的耳邊叼唸
告訴她故事在繼續發生
把經過寫下來
讓大家知道
又發生了什麼...

 

地海的世界
某些女人是依附男人而生
但女人卻也可以自由自在的依憑自己
真理的發現
是不斷的累積更新
昔時的圭臬
也許只是今日必須修正的錯誤

這個故事情節讓我聯想到唐望系列中
卡羅斯去面對過去追求不死的巫師經過
當人類企圖追求永生
把生命的循環截留在我們已知的部份
運用力量去扭曲現有的流程
也許短時間會達成目的
但是終究會發現自己反而是被囚禁了~
(想一想,巡者系列也有類似的情節,提示:梅林)

 

龍是一個忠於自己選擇的種族
至少,至壽者是如此
它們取得他們想要的
不貪求他們捨棄的
保有一定程度的力量和自由
當發現事不可為
就乘桴於海
邁向異界
總不可能什麼都得到
珍惜自己想要的
不貪得
一切才會平順~

 

溝通
所有的事物
如果不能溝通
必然產生衝突
嚐試溝通不是示弱
而是因為想要理解
同理心才能體貼
所有的因緣才會成熟

 

異族的婦女成為王后
帶了的不只是關係的改善
文化的衝擊會讓真相顯露
只要我們去面對
不粉飾太平...

 

總之格得成為了配角
恬娜是主角
但終究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從柔克還沒成立的年代
一個一個講起
當所有的知識是秘密的時候
擁有力量的人
不斷的為所欲為
於是
一些人一起努力
去改變

 

但是改變之後
力量是不是又會改變那些獲得力量的人?
我想
很難不被影響
於是用崇高、禁忌去轉化柔克
在歷史中慢慢的忘記某些不該淡忘的事...

 

很多事的發生
不是因為某人特別有能力
而是某人特別執著
特別珍惜所有的機緣
所以改變才會發生~

 

力量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
但為追求更強大的力量
抉擇留下什麼或放棄什麼
要去看這條路有沒有心
當一昧的執著追求強大
你所得的力量
抵得上你失去的嗎?

 

用一連串的小故事去勾勒地海世界的空缺
但留下很多空白讓想像力繼續奔馳
艾西莫夫和娥蘇拉·勒瑰恩都用了相同的技巧
去經營他們文字構築的世界
一如用某些事件去記載歷史
而最近爭議的課綱
也是另一種類型~

 

歐吉安和他的老師
他的名聲是他的老師用生命換來的
歐吉安的緘默
是因為太多的不虞之譽嗎?
法術沒有正邪
力量也沒有
正邪是看用的人怎麼用
修行
是為了控制欲望和力量
而不僅是為了獲得力量~

人和龍
分歧在於想要的不同?

人和人
心意不通也因為如此...

 

地海
一個被海包圍的異界...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

在過農曆年前K完了整個系列過年後開工
才著手寫一些感想

發現在過年的瑣事之中地海變成一個遙遠的所在
靠著維基百科的簡述
我勾起一些記憶
趁著想起來
寫下
有關地海孤雛現示的變化~

累世無名者再度登場
在幾十年之後
從少女變成阿媽
她在緘默者的身邊
走一條平凡無比的路
用自己的執著~

 

智慧
不在於你過什麼樣型式的日子
而是在於你怎麼過日子
吃飯睡覺也有大智慧

 

憐憫
是人性的光明面?
情感和理性往往會有衝突
純粹理性的日子
會有些一切具在意料之中的乏味
全然由情感主導
日子又很容易變得不受控制
怎麼讓日子又有趣而且平順
透過憐憫去看世界
也許會有答案...

 

大法師
當大法師不再有力量
學習不依靠真言真名操作一切
去學著接觸性、生活
也許
智慧反而完備
不因為別人的感激去眷戀過去
該放手就放手
可以指引就指引
這種恰如其份的進退應對
或許才是真正的力量~

 

分開
往往是因為一念的取捨
但是一念起一緣滅
怎麼樣甘願去接納所有的選擇
不容易
至弱之中所隱藏的力量
只有善意才能成為它的舵輪
力量本身沒有問題
問題是指引力量的智慧
能不能駕御力量?

 

恬娜讓自己的過去變成現在的自己的支柱
這是智慧
在她面前
力量不足為懼

順服、引導
也是一種無可防禦的力量

 

至壽者再次登場
亙古而存的力量
又是另一種召示
怎麼從中知道
如何學會了解
恬娜做到了
格得不置可否

你呢?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暮色  

有些人有些事我們只能冷眼旁觀
明明知道
但是卻不能改變
人生短短幾十年
生氣
苦惱了自己
何苦來哉?

我也愛生氣

生了很多時候還是只氣壞了自己

讓自己快樂是40歲以後的新目標
可以做就多做,是福氣
不給做就少做,得清閑
談得來多聊聊,能散心
有意見仔細聽,添智慧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卡
只有放不開的自己

不能做的
徒勞也是一種修行
盡了人事
天命自然會有合適的安排

生命的長短
我們都不能掌控了
不保持好心情過好日子
怎麼能讓自己活得美滿?
— 在南竿-北海坑道。


人生有幾個十年?有幾個三十年?
相聚是緣份
合則歡欣
不對眼,大家點個頭
或者,就這樣擦身而過
也是種灑脫

自己也是火爆浪子一名
也從來不曾有過好脾氣
對老同學、老朋友
不知道已經得罪了幾個
(更糟的是不知得罪幾個)
感謝各位包容
讓緣份繼續下去...

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
周處.風土記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回,主人翁已經榮登大法師
而地海世界正在崩壞
一如槍客的黑塔世界

 

槍客去尋找黑塔
和共業伙伴一起前往
雀鷹和報訊的亞刄
則是在力量的啟示下一路前行
去找尋崩壞的關鍵

 

力量決定一切
所有心靈成長和奇幻文學都是如此召示

這一回的崩壞
也是力量所致~

 

擁有力量
去不做
比擁有力量
去做
困難的太多了

一旦去做
所有的偏差
也只有自己可以去填補
當初用了多少力量
現在只能用盡一切奉還...

 

龍是這樣去面對長生之中的無可抵禦
用盡生命去維持族群的延續
而所謂的崩壞是自己的錯誤所造成
所了獻出自己所有去彌補
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附帶完成預言之中的工作
對於這個過程
他是怎麼面對自己
去評價
所有的功與過?

彼岸之後
落葉歸根
人面桃花的故鄉又會有什麼新的故事
我再讀下去~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閱讀
諒我以為地海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一樣
是多個不相干的故事
去敘述一個奇妙的意象
(我現在才發覺
銀河帝國系列在敘說地球由崇高的發源地
轉變為地球人都逃離
到被視為次等的被詛咒之地
而終遭遺忘的過程)

 

終於
在破題之後
雀鷹又出現了

 


他到底是拯救了阿兒哈
還是利用恬娜年少的渴望
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想
如果世間的事由0與1的對錯
轉換成漸變的優、佳、好、良、尚好、應加強、待改進、需檢討、錯誤
或者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
那故事中角色的正邪善惡
可能會全然顛覆...

 

雀鷹是成功完成任務的人物
而且是艱難的工作
但對神王和累世無名者而言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破壞者
他帶來改變
但這個改變是不是大家想要的?

 

對美國好是對全人類好嗎?
對人類好是對所有生物好嗎?
對所有生物好是對地球好嗎?
對地球好是對太陽系好嗎?
.................

 

一個人去達成某件事
所有的是非對錯好壞
誰可以論斷?

 

現在的社會希望政府可以做出無損失的施政
既有效能又兼顧全面
我想
上帝也達不到吧?!

 

可以儘量去要求達到最大效益
付出最低社會成本
但要沒有成本
難!難!難!

 

企業不敢投資最大的原因
是民粹的思考和抗爭
讓投資成本無法計算
當然不會有人敢投資...
也許投資要追加到兩億、兩兆才能開始回收
但投資者只拿的出兩千萬
你是投資人的話
你會去投資還是去定存?

 

雀鷹的選擇
是對他的地海諸國有利
損東埵而利己
那他是英雄?還是惡人?

 

要做事,便要承擔罵名
這事個大家都只看自己、人云亦云的時代...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於是

雀鷹的行誼在地海世界不斷流傳...

 

這本書完全是用一種中古世紀行吟詩人的步調在描繪一個有力量的巫師成長的故事
讓我忍不住和卡羅斯向唐望學習的過程做比較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去接觸巫術
力量決定一切
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
(或者用"昨夜秋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似乎是必然的過程

力量決定一切
但有一種無以名之的安排了個人力量的運用
勉強運用力量
後果會更令人無法接受

學習成為無以名之的工具
像不像機器人之於人類?
力量
只是用來優雅的接受無限的邀請
讓一個人學習完美無缺~

雀鷹的經歷
沒有特別好、也沒特別糟
一如"拳兒"中所說的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
你需要的師父、機緣就會到來

一切具為因緣
業力使然

用願力除卻業力
一切又為願力使然...

 

巫的世界
真名、言語
都具有召喚的力量
而力量的運用
也許緘默才是最妥適的...

而人
最大的挑戰
就是面對自己
接納自己

之後
就能成就自已並利益眾生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斯卡

連結不是吉斯卡
但是這個角色的設定是有趣的
等等再談談~

丹尼爾

這個角色更有趣了
為了一個人的善意
變成了遺命
展開了一個所有世代都遺忘但他卻必須記得的生存之道

 

總算看完了艾西莫夫的三大系列
回頭再看機器人系列
後面兩本曙光中的機器人、機器人與帝國
是相隔三十年以上的作品
而且為了串連三大系列
故事中隱埋了很多神奇的伏筆
吉斯卡也變得很特別

 

艾西莫夫一直說
機器人有兩種
一種令人害怕
一種令人憐憫
他在中短篇之中
不斷的以這兩種角度去發展各個故事
甚至所謂的"機器人三法則"
也是人類為了便利創造了強大的下一世代--機器人
又害怕喪失主宰地位而訂定的規則
然而(或者說--But)
一旦有了規則
就有了灰色地帶、名詞定義、例外狀況
常態和變態之間
就是一個一個故事

 

不傷害是一種消極的限制
延續未來是一種積極的策略
把規則由個體拓展到整體
會把單一目標變成多目標、簡單準則變成多準則、單變數變成多變數
以數學模式去尋求最佳解
似乎很難令人信服答案
但也許還有辦法讓決策系統去執行
可是讓消極的限制轉為積極的策略
邏輯演繹上已經是思考了

是機器?還是人?

 

心靈感知
我覺得以大量的資料庫外加各類型的感應器
如心跳、體溫、瞳孔、汗...
用測謊器的概念去就談話主題以個人經歷背景去做演繹
也許可以有極高的準確度
但心靈感應,乃至於心靈影響
催眠?洗腦?
吉斯卡所發現的群體比個體容易影響
只是一句"群眾是盲目的"老生常譚
搭配上面兩個特殊功能
讓故事的真正主角變成"吉斯卡"~~

 

人類不拓展就會衰退這種大西部美國式的概念
讓人類張狂的開發了銀河間每一個可居住的星球
機器人淹沒在歷史之中
但卻變成幕後的黑手
操作著帝國、基地、第二基地、蓋婭...
消滅了人類發展的根源--地球
人類的擴張一如失控的癌細胞
佔滿銀河之後,還打算充斥宇宙?
對人類好
不見得對地球好
為了人類而破壞地球?
也許第零法則之上
應該還要有一個"不干預"的絕對法則
每次看到這
我總想到"莊子寓言。混沌開竅"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

也許丹尼爾最後的決定和蓋婭的出現
是呼應我這種萬事皆必然
或者說人定"順"天的想法吧?

 

人類如果和恐龍一樣
該從歷史舞臺淡出
Let it be ~
強摘的果子,一定有農藥...

以上
不同意為人獨尊的史觀~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什麼是機器人?

正子腦?人工智慧?人形機器?

機器人三大法則

  •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每個故事
獲多獲少都觸及了三法則
然而法則的名詞解釋、定義
從定性的原則到量化的比較
再考量多目標及多準則決策
非常好
三法則的牢不可破、競合、比較,乃至於矛盾
變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

不但精彩,而且從法則、例外中展開的結局
讓你訝異它竟然如此想當然耳...

從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基地系列
最有力的工具變成一種依賴
造成了懶惰和退化
最後被取而代之
轉而依賴下一世代的主流力量
然後
再周而復始...

看完了機器人全集
我又重讀了曙光中的機器人和機器人與帝國
想一想
我要來寫一下吉斯卡與丹尼爾~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彷彿聽到我的抱怨
考古學家登場了

在銀河帝國成立了三個世紀後
川陀用一種奇妙的平衡去掌控了整個銀河
地球則因為機器人系列的特殊裝備
在遺忘中走向消亡

不同的時代
同樣的人性
千萬年之後
人類依然用暴力解決紛爭
相同的
聰明與知識用在破壞上
永遠是比較效果顯著的
跨越時空而來的古人
在偶然的機緣下
〝消滅〞了一觸即發的衝突

第二基地及蓋婭的伏筆巧妙的留下
但是我想問
〝R.丹尼爾呢?〞
如果沒有這一串巧合
那丹尼爾的任務
將等不到基地就結束了

歴史真的會有必然性嗎?
或者,所謂的必然就是偶然?
例如太暴人和薊而
在歷史中當代決定性的關鍵因素
遲早會被時光淹沒


我們的努力是為了什麼?
當下和永恆

是不是注定當語冰的夏蟲?

我只是看小說+亂想
最後希望寶拉有過著幸福快樂的甜蜜生活。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屏風表演班的訊息

心中

總不斷陪著倒數

就要結束了

 

從高中開始偶而會去看看

高雄看不到小劇場

屏風可愛的後排票價

是我當假文青把妹的好藉口

屏風表演班成立於1986年10月6日

民國75年,我高中留級的那一年

人生的悲劇?其實現在看來

那一年我停下來

有開始學著去思考

學著長大

 

記不得看過那幾部戲了

大學時看了"備忘錄"系列

我們這一輩

小時候的綜藝一百

國中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曾經有過一個晚上九點半的喜劇節目,我忘了是什麼名字,許慧慧有演,一個我很喜歡但不曾大紅大紫的演員)啊,查到了,逍遣劇場

到屏風的戲

從李國修到國修老師

一個不斷成長的演員

陪著我們成長...

 

用喜劇的模式

關心社會

李父家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國修老師用一件事

給整個國家

完全不同的層面

 

我當然知道沒有李國修的屏風

也許

一定

會變

但是再怎麼變

也比沒有屏風

好太多

 

舞台劇的磨練

尤其用喜劇演出深沈的關懷

對演員是怎麼樣的粹鍊?

屏風鍍金班

不只是鍍金

而是讓參與者煥然一新...

 

為什麼我熟悉的世界

逐漸逐漸終結?

是不是

我連中年都已經到了尾端?

 

年終

要迎接新生

我希望

一切順利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那天的事
  • 請輸入密碼:

我急著找這本書
我以為所謂的系列會是相關的故事
像機器人或是基地系列
一個串連一個

但是我錯了

太暴人的優勢已經消失在過往雲煙之中
地球已經在歷史中慢慢消失
川陀的興起
在不斷的往高峰推進

機器人系列中的內世界則完全不在發展的記載中

我想
艾西莫夫不是中國人
中國人沒事就愛把一切故紙堆中的舊事翻一次
所有百千萬年前的故事
搞成千百種的評論
真相只有一個
大家看到的都不同
讓所有的人舊事比新聞還清楚

銀河帝國在人類殖民外星之後
重新上演了西部拓荒+戰國時代的兼併合縱連橫
其實,故事之中巧妙的不是科技
太空漫遊和拉瑪也許有
但銀河帝國奇妙的橋段是政治權術

反正
故事看完了
一切的起因是因為不甘心
一場空變成了權謀
有趣的變化

意科之中,和意科之外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次
好讀又提供了好書

這本書
比溫瑞安的血河車系列更快意恩仇
我忘了方歌吟的師父叫什麼名字了
用金虹劍的宋大俠
除了武功
沒有瘋神甫的智慧和財富
所以方歌吟要奇遇
愛德華只需大殺四方

報仇很爽
但是故事是殘酷的
愛德華因善良而入獄
因憤怒而逃脫
在人和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中變成了犧牲品
為了自己企圖討回所有的一切...

但是,失去的回不來了
復仇的行動讓一切的傷害持續擴大

海黛對他的是孺慕
而不是愛情
在金錢的魔力下
他得到的是不是真實的?
我想
在故事之後
沒有了報復的旗幟
這一切會變得更困難吧~

人性
不會是完美的
財富是力量
更是考驗

有趣的故事
在二百年後
閱讀
一場華麗的復仇之旅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皮

在心得之前
閑話先說
公眾人物有廣大的影響力
支持某些事反對某些事如果被簡化
很可能讓一件好事在不完全的時候推上檯面
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以照顧弱勢為上方寶劍
把是非曲直與應該的配套法規修訂棄如弊屐
自以為是的正義
有點類似"儒以文亂法 俠以武犯禁 而人主兼禮之 此所以亂也
夫離法者罪 而諸先生以文學取 犯禁者誅 而群俠以私劍養"--韓非子《五蠧》

如果為了達成目的去泡製被迫害的情景
讓社會分化對立
那更是其心可誅

以上的閑話和這本書有什麼關係呢?其實
嘉莉的故事爆點是霸凌
一個讓人哀戚的故事
更哀戚的是
在霸凌中的善意卻讓惡意顯的更巨大
終於導致一切的毀滅

蘇會不會再也沒辦法承擔釋出善意的風險?
自以為是的風頭人物用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作為代價
又對社會帶來的是省思還是恐慌?

不一樣要做到自我悅納
但要求別人一定要接受你的不一樣
是不是另一種假借弱勢的霸凌
大多數人可以做到不排斥
但要求每一個人認同 會不會是不切實際的要求?

寫到這要去吃飯了
就此打住
人生太多的界限不容易劃下適宜的位置

我還在想 還在想~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