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舊賦"
故事是老人家看事情
看到的 是一家繁華的沒落
一種舊的人際關係的破滅


整個故事在兩個僕婦的對話中展開
老、病和一個家的衰敗
巧妙的營造了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包括年輕一輩在生活的沈淪
完全不能接受 又無力阻止


故事沒有結束 
敘述停在上來探視舊主的老婦看到少主人的現況
這種描述在很多故事中出現
讓小說不像小說
反似一篇篇正在記錄的日記
故事到一段落 可生活卻還得不斷的走下去


 


"梁父吟"
其實 這場葬禮 不只是一位長官的葬禮
與其說樸公抱怨年輕一代的不懂事
不如說他意識到他面臨的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下棋的後輩 即便勉力全力
樸公心知肚明 那個時代已然過去
下一輩是沒有辦法呈現
上一輩時代的風華


 


中華民國的前五十年
建立的和破壞的
只能用無常是常 常是無常來形容
妄想留住他的時代 一如希望春光常駐 朱顏不老


人老了 很多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那些交代 不是一種愐懷嗎?
知道這個世代將及身而止的一種覺悟...


 


"孤戀花"
這部有改成電視劇
當然 電視劇劇情人物 多了很多東西


這篇故事算是另一種觀點
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地點
同樣的故事
不同的人物


牽強附會叫做輪迴
換一個說法是太陽底下沒新鮮事
每個人的人生
不都在重復前人某一部份的生活
換個場景 換人扮演角色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上演同樣的劇情
人生 有時候 好像就是天注定的身不由己


 


"花橋榮記"
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的地域優秀心態
"我們桂林人如何如何~"


偏生會說這種話的人
自己沒什麼可供同鄉的別人拿出來炫耀


比如我跟美國人說你知不知道王建民
我跟他從同一個地方來的
其實我是在安慰自己...
以上是感想一



感想二是盧先生的絕望...
在金條被騙之後的行為失常
人其實是很奇妙的動物
不管環境再怎麼糟
只要有希望存在 人都可以活的很快樂


然而如果感到絕望
人會放棄努力 放棄一切
轉而追求任何可以痲痺自己的東西



感想三
看到一篇批評白先勇的小說貶低台灣人的文章
我想 以故事角色的設定 與其說他們看不起台灣的人、事、地、物
不如說是在刻劃他但那種無可排解的思鄉之情
那塊年少不得不別離
想回卻無法回去那種無奈
人會因為距離和回憶去美化事物
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東西會特別美麗
白先勇只是生動的描繪了這樣的時代和感受
至於貶低云云 我只能說這是政治正確的批評


如果白先勇的小說人物盛讚寶島好
大概就像要陳映真在華盛頓系列中歌頌跨國企業之偉大
那這些小說只能用不倫不類來形容
絕對不會有人要看
我只能說寫那種批評的人已經被選舉宣傳洗腦了
小說的有趣之處在於可以濃縮社會不同層面的生活變成故事
至於政治解讀~
這一部份好像是警總的工作


 


"秋思"
只從一段出門前的過程舖陳整個故事
菊花是華夫人與過去唯一僅存的連結
整個故事是一堆瑣事組成
而這些瑣事
卻是華夫人的全部生活


人死了 苦的是那些活著的人
這是我看完這篇小說直接的想法


 


"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同性戀?或者是對所有失去的事物的一種挽留?
不管是默劇小生,還是培養下一個一代巨星的過去
看這本小說
我一直在想張大春在"聆聽父親"中所引述他父親對大時代的註腳
「大時代是把人當玩意兒操弄的一個東西」
我想 這也是這14個故事主角想要說、想擺脫擺脫不掉的宿命吧~


 


"遊園驚夢"
我覺得這篇的故事最多想像空間最大
錢夫人,藝名藍田玉
為什麼住在南部?
他和他妹妹到底發生什麼事?
那一夜酒喝多了 錢夫人又和鄭參謀發生了什麼?
錢將軍後來知道了嗎?
鄭參謀又到那去?
故事在錢夫人推辭票戲到了高潮
散場的描述 多添了錢夫人的寂寥
不由得令人發想
呆在南部 是她對自己的懲罰 或是她對錢將軍的憑弔?
關於這篇故事的篇名
同時有著更與何人說的青春回憶
小說 有很多想像空間的小說
總令人感到餘韻猶存


 


 


"冬夜"
簡單講 我想到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
對那一代的人來說 故鄉已是他鄉 他鄉亦非故鄉
那樣的時代 似乎否定了身為知識份子的所有努力


我們這個時代 還有所謂的知識份子嗎?還有在為大家謀福利嗎?
那個時代 是所有的努力好像徒勞無功
這個時代 是所有人為自己努力



 


 


"國葬"
一場葬禮 一個副官
幾個將軍 無限悔恨
沒有辦法力挽狂瀾的無力感
不知道和項羽在烏江前的心情相不相同


將軍為僧 修什麼?
來悼祭的又是什麼?
出了家 俗緣當斷 斷不了的是人在其中的輪迴與業力


 


最後



白先勇營造場景和說故事的功力
在於不隔和精簡
文字的使用恰如其份


張愛玲小說也有同樣的功力


14個故事下來
彷彿停在民國四五十的那個年份
經典小說和暢銷小說
還是經典比較適合慢慢品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