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市場
市場永遠是反應庶民生活的好地方
東門市場基本上已經觀光化
結合了熟食、魚市及特產
服飾則在地下街之中
因為功課做的不夠
GOOGLE MAP在濟州島不能路徑規劃
我們的去程變得翻山越嶺
甚至走回吃晚餐的地方

但也看到了夜櫻

 

P_20180325_204125_vHDR_Auto
P_20180325_204130_vHDR_Auto

 

東門市場很熱鬧
基本上就是觀光化的夜市

1539952201035.jpg

1539952199859.jpg
市場的動線、分區及攤位區隔
可能是經過多年的實務操作
已經到達一個相對合理的狀態
基本上商店街並沒有外語能力的販賣人員
1539933296958.jpg
但基本上阿拉伯數字和英文標示是個好東西
再加上市場都是實物展示
交易可以很容易達成

1539932961138.jpg

 

熟食區十分乾淨
但海鮮店的部份走道十分潮溼
但並沒有很重的魚腥味
這點很厲害

1539933287517.jpg
1539933291243.jpg

回程一路沿地下街往回走
不到九點服飾店都關得差不多了

其實相較之下
台灣的夜市更有活力
對我比較有吸引力


第四天
漢拏山御里牧-威勢岳(取消)
其實這一天因為積雪而取消了登山
P_20180326_124425_vHDR_Auto
到現在想來都是遺憾
我們前三天的暴飲暴食
原來都是打算化食量為力量
結果這些食量最後變成了脂肪和體重

P_20180326_091818_vHDR_Auto

 

言歸正傳
改去拒文岳的濟州世界自然遺產中心
P_20180326_094249_PN
本身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展館
P_20180326_092941_PN
但因為沒有事先預約
無法去周遭的步道領略拒文岳的風光
P_20180326_092656_vHDR_Auto
P_20180326_092737_vHDR_Auto
頗令人扼腕
其實行程的調整有不得已之處
但以事後諸葛而言
可以把時間稍稍縮短
挪移給獨立岩
那條長長的步道我沒走到盡頭
其實蠻期待看看沿途的海崖風光

 

拒文岳濟州世界自然遺產中心的展館對濟州的地質、地形、動植物有全面的介紹
P_20180326_102028_vHDR_Auto
也針對濟州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部份有重點式的說明
P_20180326_102146_vHDR_Auto
而展館所有的展板至少的是英、韓文對照
P_20180326_102235_vHDR_Auto
P_20180326_102237_vHDR_Auto
而摺頁、影片大概是韓、英、簡中及日文四語
P_20180326_102202_vHDR_Auto
1539952397641.jpg
展館有不少互動式的解說設備
但有不少是故障的
這一類的陳展如何可以維持百分之百的妥善率
其實對各管理單位都是困難的挑戰

P_20180326_091706_vHDR_Auto
P_20180326_091719_vHDR_Auto

其實展品可以用實品、標本或仿真的方式呈現
P_20180326_102932_vHDR_Auto
P_20180326_102938_vHDR_Auto
P_20180326_102940_vHDR_Auto
P_20180326_104133_vHDR_Auto
P_20180326_104348_vHDR_Auto
P_20180326_104428_vHDR_Auto
P_20180326_104538_vHDR_Auto
P_20180326_104558_vHDR_Auto
後面的科學研究及各種工藝的處理都要長期的努力並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特展則是當地的攝影作品展示
恰好讓我們觀賞了濟州島各地點的四時風情

P_20180326_105954_vHDR_Auto

 

但對於類似遊樂園的4D影片
我覺得雖然運用了濟州島的自然風光
1539952187642.jpg
但劇情太過牽強
沒有和濟州的歷史或神話牽上關係
如果直接用雲門婆婆的故事去串接自然科學研究成果
會更讓人加深印象

 

外側陳展的火山岩火山彈讓旅人馬上感受濟州島的地質特殊
P_20180326_091908_vHDR_Auto
P_20180326_092215_vHDR_Auto
P_20180326_092222_vHDR_Auto
P_20180326_091902_vHDR_Auto
P_20180326_091648_vHDR_Auto
很是簡單而有效的布置
館外的三冠王標示
P_20180326_091141_vHDR_Auto
P_20180326_092352_vHDR_Auto
是驕傲也是責任
所有重要景點的一致性營造出一種不虛此行的意象

車行天地淵
P_20180326_13124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1459_vHDR_Auto
P_20180326_131633_vHDR_Auto
P_20180326_135430_vHDR_Auto
來的時候正當花季
這一季的繁花錦簇恰巧被我們逮著了
這時候再說什麼好像都是多餘的

P_20180326_13140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1648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641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759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816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856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900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953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226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415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539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607_vHDR_Auto
P_20180326_135225_vHDR_Auto

 

這個景點人工化的非常徹底
P_20180326_131816_vHDR_Auto
P_20180326_133009_vHDR_Auto
P_20180326_135421_vHDR_Auto
平坦的人行步道
P_20180326_131827_vHDR_Auto
四語的解說牌
P_20180326_131959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40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65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70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726_vHDR_Auto
P_20180326_135409_vHDR_Auto
有橋及魚梯
P_20180326_131702_vHDR_Auto
P_20180326_134955_vHDR_Auto
P_20180326_135310_vHDR_Auto
回來後觀看別人的遊記才知道
這裡有多種的自然紀念物
不知道在這種高度人工化的環境
怎麼做好相關的保育?

P_20180326_132709_PN

 

 

路燈上黑色的雙喜
P_20180326_134239_vHDR_Auto
不知道和天地淵的龍珠傳說有沒有關係?


P_20180326_135705_vHDR_Auto

 

 

這些天的景地都有足夠大的停車場及賣店區域
P_20180326_131442_vHDR_Auto
天地淵也不例外
橘子到處可見
導遊推薦到獨立岩再開喝橘子汁
但到了獨立岩才發現沒開...
但在路邊的良心攤位買了水果

 

獨立岩的停車場不大
其實是一條沿海崖的步道觀賞海灣中聳立的險礁
P_20180326_145603_vHDR_Auto
P_20180326_145755_vHDR_Auto
P_20180326_150343_vHDR_Auto
P_20180326_150615_vHDR_Auto
有將軍岩、奶奶岩等說法
但重點是它是大長令拍攝的重要場景
現場除了大長今
P_20180326_150528_vHDR_Auto
沒看到什麼解說設施
但沿著步道一路走
P_20180326_151035_vHDR_Auto
P_20180326_151013_vHDR_Auto
沿途有很多的濱柃木、椬梧、通草
P_20180326_151108_vHDR_Auto<> P_20180326_151554_vHDR_Auto
甚至還有一座不知道是別墅還是渡假村的建築群
P_20180326_152044_vHDR_Auto
P_20180326_152219_vHDR_Auto
很合適無意識的漫步
享受海崖上的森林浴

最後到來西歸浦市的偶來市場
其實和東門市場有點像
有不少熟食可以採買
中午只吃紫菜飯卷的大家都填了填肚子~

 

1539935321321.jpg

1539935333244.jpg

1539935347163.jpg

1539935355676.jpg

1539933541153.jpg

1539935118446.jpg

1539935156427.jpg

1539935195917.jpg

1539935214439.jpg

1539935250853.jpg

1539935282200.jpg

 

 

 

 

回到濟州市
各位老師也總算有空下來地下室和我們匪類一下
這種聚會的效能在哪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明
但沒有這種聚會總覺得彼此間不夠熟悉~

 

 

 

 

 

1539935780214.jpg

1539933523675.jpg

1539935767920.jpg

最後一天就是上機回家
濟州的機場沒什麼免稅店及餐廳
但幾個宗教的祈禱空間安排的很好
P_20180327_092148_vHDR_Auto
小小的空間放了一個類似便利商店的小店
而市區免稅店的提貨區佔據了小小出境室的一大部份空間
P_20180327_095102_vHDR_Auto
這樣的規劃也算是空間的有效利用吧~

 

結束了這次行程
有空會再寫寫年中去金門的感想
下次再見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80325_135541_vHDR_Auto

 

城山日出峰
P_20180325_140224_vHDR_Auto
這個地點是地質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新七大奇景、韓國天然紀念物及濟州十景等等的名號掛在頭上
P_20180325_141525_vHDR_Auto
P_20180325_140858_vHDR_Auto
位置在濟州島的東側
網路上有很多的遊記及相關介紹
包括交通、門票、地質成因等等
看了之後就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認真
行前沒做功課
回來也沒好好整理
但是都已經開始寫了
只好寫一些不成熟的觀察
是對是錯不管
眼下的我程度是這樣
就留下這樣的紀錄吧~

P_20180325_153035_vHDR_Auto

 

 

首先
要先拾起林老師的牙慧
一個地點應該要努力去爭取不同的認證
像這個城山日出峰
一直是知名景點
但管理機關(我不知道是哪個單位>_<!!)並不滿足現況
爭取了世界新7大奇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等...
以前的我覺得去爭取認證及獎項是一種愛慕虛榮不務實的工作
只是長官為了升官發財的終南捷徑
但工作多年下來
仔細觀察所有認證和獎項的評核項目
其實都是在學理及實務上有精心設計過的
姑且不論認證是否通過或能否獲得獎項
在準備過程中對現有資源盤點及目標的理解
可以對現行的流程及方式逐步檢討
讓自己的工作與時俱進

 

在寫這段文字時我想到了秋芳洞及野柳
它們都和城山日出峰一樣有往昔的輝煌
但是能不能讓輝煌持續下去?
有時候不是不努力
而是努力要有方向
才能讓整個景點一切如新
但又能保持住景區的特色

野柳曾經沈寂過
而在導入地質公園概念及抓住陸客的契機
已經讓野柳變成外國遊客都慕名前往的知性景點
而秋芳洞的天然條件、美景依然
但昔日的遊人如織要如何再現?
這是一個需要思考、努力和一些機遇的挑戰

要讓一個景點繁華可以延續
沒有原則會失去本來的特色
但缺乏創新又會失去吸引力
而這些認證和獎項的申請
可以讓管理單位好好的盤點
重新歸零思考

以城山日出峰而言
火山口的地質地形是基本賣點
P_20180325_143746_vHDR_Auto
在不建造大規模展館提供解說資訊
巧妙的把世界非物質文物遺產的海女活動結合海鮮賣店放在園區海灣
P_20180325_145158_vHDR_Auto
P_20180325_150259_vHDR_Auto
P_20180325_150647_vHDR_Auto
P_20180325_150744_vHDR_Auto
P_20180325_145605_vHDR_Auto
P_20180325_152406_vHDR_Auto
P_20180325_153010_vHDR_Auto

又把騎馬活動放在空置草地上

P_20180325_152815_vHDR_Auto.jpg

P_20180325_152816_vHDR_Auto.jpg

 

 

 

呈現濟州的歷史事件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成功的商業活動
其中海女表演更保留了海女歌謠
這些如果是規劃設計出來的經營管理
著實讓人深深敬佩

城山日出峰的整個園區的停車場、賣店及商店街

P_20180325_155720_vHDR_Auto.jpg
安排在售票區域之外
P_20180325_154905_vHDR_Auto.jpg
但位於出入必經動線
P_20180325_155719_vHDR_Auto.jpg
再加上方便的公共交通路線串接
不由得欽佩整體安排的到位

在步道中途設置的AED等設施
P_20180325_143423_vHDR_Auto
P_20180325_143430_vHDR_Auto
P_20180325_142345_vHDR_Auto
管理單位在日常的經管上
P_20180325_142534_vHDR_Auto
P_20180325_142823_vHDR_Auto
更必須落實定期巡檢更換
P_20180325_153136_vHDR_Auto
這種無趣的工作卻是高品質服務的基礎

P_20180325_144015_vHDR_Auto

 

牛島是濟州島的離島
P_20180325_142033_vHDR_Auto
在石頭博物館有相關介紹
由城山的港口也有交通船
似乎也有所發展
也許對馬祖而言
它會是更相似的參考對象
下一次再想辦法去一趟

 

在原有的自然地景上無痕融合在地的文化、歷史及產業
也許才是觀光產業要達成的終極形態吧?

另外
P_20180325_161201_vHDR_Auto
P_20180325_161242_vHDR_Auto
寺廟及部份文字記載出現的正體中文
P_20180325_161051_vHDR_Auto
讓我對這個國家有種不知怎麼說的情緒
這也許也是韓國人在亞洲有很多特別努力的由來吧?
一如芬蘭夾在瑞典和帝俄之間
韓國的位置也位於強國之間的
歷史的糾葛和當下的奮鬥
都讓韓國人十分的拼命吧?!
至少他們很清楚自助者天助
而不是期待和乞憐於所謂的強權庇護
人或國家
都要自己好好努力!!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濟州島而言
海女不單純是一個傳統行業
P_20180325_100617_vHDR_Auto
到了海女博物館
P_20180325_101654_vHDR_Auto
看看博物館的展品
P_20180325_100649_vHDR_Auto
慢慢理解了一些下面的課題
這個元代開始放牧軍馬的島嶼
如何靠海吃海?
而韓國在19、20世紀的政權動盪
對這個傳統的流放之地又有什麼改變?
7個月後的今天
看照片可以記得的片斷資料
也就隨便寫寫博君一粲

拉車到了海女博物館
一下車停車場旁石塊堆疊造型的公廁
P_20180325_092230_vHDR_Auto
就開始舖陳海女的相關知識
其實海女的出現
第一個就是因為生活需要
第二個是自然條件
孤懸在海外火山作用形成的島嶼
讓濟州周遭的海水透明度極佳
洋流系統造就了近海區域豐富密集海洋生物
而火山礁岩的堅硬不規則
讓人工採集成為最有效率的漁法
P_20180325_095639_vHDR_Auto
成就了濟州的海女文化

其實整個海女博物館想要表現的概念
我所捕捉到的可以用下面節錄的報導文字呈現

P_20180325_100041_vHDR_Auto

 

"濟州地方政府於2011年起推動海女文化申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10月推薦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0日,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於伊索比亞舉行會議
 正式將濟州海女列入名錄
 海女是不使用潛水裝備
 以徒手方式潛水捕撈的女性漁民

 

 在朝鮮李氏王朝時代
 海女是「六大苦役」之一
 過去長時間遭受各種歧視

P_20180325_095905_vHDR_Auto

 

 

 但在日本侵略韓國時
 海女也參與大規模的女性抗日運動
P_20180325_095937_vHDR_Auto
P_20180325_100030_vHDR_Auto
 1931至1932年間共舉行238次示威
 1.7萬人次參與
 此次濟州海女成功申遺
 她們的堅強意志與抗爭精神也更廣為人知"
P_20180325_100048_vHDR_Auto
 
P_20180325_094500_vHDR_Auto
我一直覺得認識歷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而韓國、日本在這方面
做得比較好
目前國內的教育已經又回到另一種威權形式
其實歷史史實的呈現是最重要的
而這些往事的進程及因果如何銓釋
何妨讓百家爭鳴
畢竟自悟只合自度
史實之外的人事、環境有太多不可知
而當代人物選擇有什麼不得不或情感好惡
也非多年之後的我們可以知曉
人無完人,功過之間用什麼角度評價?
但型塑一個標的、凝造出一種氣概
對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要立足於國際社會
學校教育必須要注入下一代的心靈深處

 

而海女的故事
正符合這個需求
也算是為這個注定凋零的行業標註下時代的印記

海女由早期的白布衣、瓠瓜浮具
P_20180325_094730_vHDR_Auto
P_20180325_094845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607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735_vHDR_Auto
到現在的潛水衣及浮球
P_20180325_095605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631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717_vHDR_Auto
為了生活下海被視為低下的行業
P_20180325_095038_vHDR_Auto
但女人為了家庭的堅忍

P_20180325_094908_vHDR_Auto
在早期男尊女卑的社會背負絕大部份的經濟責任
而外在的的歧視也讓海女彼此間的連繫更緊密
在早年的取暖的矮牆內
P_20180325_101817_vHDR_Auto
P_20180325_101842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524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537_vHDR_Auto
和海女生活交織的在地宗教
P_20180325_095109_vHDR_Auto
P_20180325_095127_vHDR_Auto
讓濟州這個流放牧馬之地可以頑強的生存下去...

P_20180325_100715_vHDR_Auto
P_20180325_101244_vHDR_Auto

 

接下來去了城邑民俗村
P_20180325_111120_vHDR_Auto
P_20180325_111141_vHDR_Auto
P_20180325_111258_vHDR_Auto
P_20180325_122520_vHDR_Auto
由一位海南島嫁到濟州的大姐來導覽
P_20180325_111627_vHDR_Auto
由門口的木棍擺設方式的含義
P_20180325_111052_vHDR_Auto
P_20180325_111055_vHDR_Auto
到石頭爺爺是早年女多男少的濟州的陽具崇拜希望得男
P_20180325_111709_vHDR_Auto
P_20180325_122634_vHDR_Auto
P_20180325_122627_vHDR_Auto
再轉到海女老而彌堅的身手是怎麼來的
讓大家千金買馬骨~
P_20180325_113527_vHDR_Auto
五味子的五味反應身體狀況
P_20180325_113721_vHDR_Auto
應該是中醫理論的五行對五臟
而五味又可以對映五行
所以五味子可以養生的由來吧?
這個部份下回好好請教我的中醫同學...

P_20180325_113946_vHDR_Auto

 

 

城邑民俗村利用學費減免的政策
讓當地居民投入民俗村解說的工作
P_20180325_122104_vHDR_Auto
而馬骨粉、五味子等則是當地的專賣產品
成為地方固定收入
讓民俗村持續運作
後續運作財務上的可行性很重要
政府怎麼以政策引導而不致有太多的財務負擔
這才是鑑別政客和政治家的關鍵
國家有錢,但國家的錢不是憑空掉下來
怎麼讓制度建立後可以自主運轉
這才是真正永續發展...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丈窟熔岩洞

P_20180324_144154_vHDR_Auto
本來想介紹一下第二天下午走的這個洞穴
沒想到在別人部落格上看到這麼專業的介紹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86703581-%E6%BF%9F%E5%B7%9E%E5%B3%B6%E4%B8%96%E9%81%BA%E4%B9%8B%E6%97%85%EF%BC%8D%E8%90%AC%E4%B8%88%E7%AA%9F)
我想
地質的部分我就不要多說
上面的文章介紹的仔仔細細

P_20180324_144211_vHDR_Auto

P_20180324_144224_vHDR_Auto
來談談這個景點的設施規劃、設計及運作的巧思
有什麼可以借鏡及學習
有什麼又是該避免的呢?

 P_20180324_144246_vHDR_Auto

 P_20180324_144308_vHDR_Auto

P_20180324_144754_vHDR_Auto
P_20180324_145138_vHDR_Auto

 

這個景區有完善充足的停車空間
所有的衛生設備及賣店
都集中在停車場往洞穴入口的動線上
基本上地面絕大部分已經公園化
所以整個地面設施滿足無障礙的條件
但似乎沒有專門的展間及遊客中心
以一個世界遺產來說
似乎可以再強化這部分
在地面的展館可以就熔岩洞的成因、研究成果及重大地質事件做一個串連

 

洞穴內開放部分的照明、解說及人行步道
P_20180324_140251_vHDR_Auto
P_20180324_141249_vHDR_Auto
看得到管理單位的用心
在不破壞洞穴內部氛圍的考量下
最低照度的照明設施及 led 燈具的使用
P_20180324_145442_vHDR_Auto
P_20180324_142831_vHDR_Auto
保持洞內溫度及必要的光源
而地面的整理也儘可能不改變原有地貌
P_20180324_142449_vHDR_Auto
大量運用類似棧道式的人行步道
搭配指示燈來引導遊客動線
P_20180324_140316_vHDR_Auto
P_20180324_140327_vHDR_Auto
P_20180324_140719_vHDR_Auto
管線的隱藏也運用了色系和照明的死角

P_20180324_140347_vHDR_Auto

以目前熔岩洞的大小及當日造訪的遊客人數看來
景區的承載量是足夠的
P_20180324_144126_vHDR_Auto
如果日後遊客量暴增
開放目前封閉的洞穴調整新動線應該可以簡單的解決承載力的需求

P_20180324_141454_vHDR_Auto

 

在拜訪完洞穴去了幾間免稅店
這也是另類處理機場空間不足的好方法
這部分後面再說囉~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發,前往濟州島的山麓

 P_20180324_095239_vHDR_Auto

濟州島的第二天
就是看石頭
一個以火山為主體的島嶼
在生活環境的影響下
不少的器具、建材都與火山岩相關

早上去石文化博物館
廣大的園區即便什麼都不看

P_20180324_100235_vHDR_Auto
晃一圈也要一兩個小時吧?!
一進園區停車場旁的殘雪
告訴我們這群南國來客
前天這兒還是冬天
春天還在辦理交接手續

整個園區應該都是用濟州島當地的火山岩舖設地面

P_20180324_112433_vHDR_Auto
我其實很好奇岩石那裡來?
採石場?
在號稱四冠王的濟州
當地居民、學者等又是怎麼看待採石這件事?
會像美彌一樣把礦業視為地方的重要產業?
或是像台灣一樣
當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言歸正傳

未進園區之前的洗手間
應該是仿濟州傳統建築型式的建築

P_20180324_095321_vHDR_Auto
內部空間頗大
P_20180324_095352_vHDR_Auto
和園區一樣
有很多留白之處
乾淨衛生都十分有水準
怎麼算打理這個園區都要有6個以上的人力
負責植栽養護、除草、洗手間清理(不含博物館建築內部)
這樣的費用與工作量
對風景區管理處而言其實是很高的比重
如何在馬祖這個遊客量有限且可用上地的地方
建構出類似效果的景點
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P_20180324_112715_vHDR_Auto

P_20180324_095656_vHDR_Auto
P_20180324_10064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0850_vHDR_Auto

 

整個景區囿於時間
我接觸到三個部份
一個是以雲門台婆婆神話為主軸的石雕群
一區則是舊時用的器具、門框與石頭爺爺
花最多時間的則是博物館
園區很大
要從售票口走到博物館
也走了要十來分鐘
這段路程中除了簡單空曠自然起伏的地形之外
就是用一個一個石雕配合解說牌
把雲門台婆婆及500將軍的神話故事做了簡單的介紹(請參考http://xinger.kr/1113)

P_20180324_100912_vHDR_AutoP_20180324_101000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805_vHDR_Auto
走過這段道路
對濟州島的神話源起自然有了一些概念
我一直覺得所謂的陳展
神話、故事、鄉野傳說、禆官野史、巷議街談與科學理論、證據、有考證的文史資料
巧妙的架構在一起才能勾起參觀者的興趣並且完整的舖陳出陳展的主題
而在入口到博物館
正是由神話走向科學

 

博物館內部有奇石、標本、石雕及科學研究成果的展現
建物本身是半地下結構
不知道是自然地形運用或人工開挖而成
屋頂上方是一個淺盤型的大噴水池

P_20180324_101417_vHDR_Auto
在大片平緩的坡地間
頗具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路下行

P_20180324_111934_vHDR_Auto

 

P_20180324_101612_vHDR_Auto
P_20180324_10172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1759_vHDR_Auto
進入博物館可以看到幾點展廳
明確的動線規劃讓人可以輕鬆自在的看展
特展間是當地的奇石展
P_20180324_101937_vHDR_AutoP_20180324_101950_vHDR_Auto
廣闊的展間讓人在欣賞奇石時品味所謂的賞石五訣
P_20180324_10201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2024_vHDR_Auto
鄭板橋先生的「醜而雄、醜而秀」
米芾先生之「瘦、皺、漏、透。」
在這些火山石中如何體現~
P_20180324_101956_vHDR_Auto
P_20180324_102004_vHDR_Auto
中央大展間一入門馬上被巨大的濟州島立體模型吸引了目光
上方天花板是水池的底部

 

P_20180324_101835_vHDR_Auto
更讓這個佔據展間中心的模型呼應了雲門台婆婆創造濟州島的神話故事
周遭的展板有濟州島型成的地質作用、地質研究的岩心標本、濟州島重要的地質事件研究...
包括濟州島水資源利用的工程規劃,都有簡要的介紹

P_20180324_10185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2105_vHDR_Auto
P_20180324_102122_vHDR_Auto
P_20180324_103858_vHDR_Auto
P_20180324_104139_vHDR_Auto
P_20180324_104758_vHDR_Auto
P_20180324_104914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105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137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33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938_vHDR_Auto
P_20180324_110258_vHDR_Auto
但是我們只有一個上午的時間...
在地調所陳兄生動的解說之下
P_20180324_103458_vHDR_Auto
匆匆瀏覽了展間內容
快步往外移動
廊道間首先展示了左右各一列的巨大火山彈
P_20180324_10571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455_vHDR_AutoP_20180324_105531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543_vHDR_AutoP_20180324_105613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617_vHDR_AutoP_20180324_105529_vHDR_Auto
走過這一排天然的巨石之後
一個轉彎是人力加工後的各種石製品
P_20180324_105632_vHDR_AutoP_20180324_111440_vHDR_Auto
P_20180324_105738_vHDR_Auto
結合了實用及美感的展現
在八個月後的今天仍有難以抹滅的印象

P_20180324_111816_vHDR_Auto

 

走出博物館
挑了另一條路走向出口
P_20180324_112013_vHDR_Auto
沿途的石磨、石臼、門框、石頭爺爺等
有些是舊物,有些是仿製品
在露天的場域下有著另一種滄桑迎面而來

P_20180324_112031_vHDR_AutoP_20180324_112250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040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118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134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212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226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235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302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320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328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547_vHDR_Auto
P_20180324_112715_vHDR_Auto

 

 

另一個展館沒時間走進去看
在停車場等了一陣子
上車跑老遠吃午餐(待續)...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天
坦白說,第一天就在渴睡中渡過
5點要到桃基
一整個晚上都沒睡好
自己真的完全不如當年
上飛機昏睡、坐車昏睡、交流睡一半

P_20180323_064620_vHDR_Auto

第一次搭廉航
位置很小
實在坐的有點擠
到達濟州島是上午十點
但緩慢的通關速度花了大家要一小時才出來

P_20180323_114107_vHDR_Auto

等到全員集合好
和兩個韓導上車
出發往龍頭巖

P_20180323_120252_vHDR_Auto

看到這個名字
我不由得遙想當年在蘭嶼龍頭岩作實驗的日子
這兩個地方除了名字
其他有像嗎?
蘭嶼大部份是安山集塊岩
而濟州島龍頭岩主要是玄武岩
說實在
蘭嶼的龍頭岩大氣多了
再者一個是搭配青春歲月
來濟州已是中(年)廣(闊)人
有太多留不住的歲月忽倏而去....

一到龍頭岩就看到了濟州島的石頭爺爺
我們的導遊金帥
馬上介紹了摸鼻子生男、摸耳朵生女、摸肚子發財、摸肩膀健康的祈福指南
同行的行動派馬上施展老樹盤根
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P_20180323_115940_vHDR_AutoP_20180323_120017_vHDR_Auto

有兩個東西很吸睛
但來不及嚐試
所謂的甘蔗冰淇淋
沒有甘蔗,甜桶杯製作成扭曲的油條狀
冰淇淋灌注其中

P_20180323_115609_vHDR_Auto
另一個則是生海鞘
由海女從海裡撈起來,生切片上桌
但同行者只願意試吃煮章魚
而我又不敢吃一整盤......

 P_20180323_120725_vHDR_AutoP_20180323_121116_vHDR_Auto

龍頭岩作為一個機場旁的景點
我想在行程安排上通常都是第一站前往
而景點的自然資源上
是火成岩露出的海蝕平台
象形的岩石
人文資源有海女
再加上規劃了海鮮、賣店、餐廳、停車場.....
解說牌有中英日韓4語

P_20180323_122539_vHDR_Auto
基本上該有的好像都不缺了
這個點我沒有跑去廁所視察
不知道設備及清潔維持的如何?

也許這個景點不大
沒有令人驚訝的景緻
但交通的便利性及濟州島的重要元素一應俱全
又有碧海藍天
算是在旅遊過程中非常好排入行程的點
如果以南竿景點來比方
非常像88坑道的交通區位
可以當開胃小菜
也可以當結尾的小點...
短短的臨海步道
剛好舒展一下筋骨
領略或回味行程的美好!!

其實在濟州島的三餐有點乏善可陳
都是吃到飽的泡菜
主食沒有很令人驚豔
在回來約莫一個月的今天
沒有任何特殊的印象可以讓我想要紀錄

下午前往濟州大學
是師大地理與該校歷史系的交流活動
師大學生用影片和英語簡報做台灣的介紹
濟州大學則介紹濟州
但是我對不起認真的學生們
我還在補充昨晚欠的睡眠時數
錯過了好多好多精采內容
老師千萬不要叫我罰站...

 P_20180323_142120_vHDR_Auto

P_20180323_143749_vHDR_Auto

P_20180323_150030_vHDR_Auto

P_20180323_151049_vHDR_Auto

P_20180323_160118_vHDR_Auto

中場之後
學生們去參觀濟州大學
老人們則和濟州研究院交流地質公園的推動經驗
本團由林俊全老師出馬呈現台灣地質公園網絡的推動結果
濟州研究院則對濟州國立公園的推動做了介紹
由於地質公園強調居民參與的概念
所以在國立公園的範圍擴大的前置作業中
與居民的公聽會及交流是推動中重要的步驟
由於濟州是特別自治道
所以不管是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都由自治道政府主導推動
比較沒有行政區間的競合問題

P_20180323_160606_vHDR_Auto

P_20180323_163844_vHDR_Auto

P_20180323_174016_vHDR_Auto

其實吃的最豐富的一餐
就是第一天晚上的黑豬肉烤肉

運氣很好,到達的這一天是最冷的一天
而且接下來都天天風和日麗

P_20180323_223751_vHDR_Auto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不曾上來除草
今年明明應該比較不忙
但是確欠了很多東西沒有寫
眼下也拖了太久
不知道該怎麼補上

總之
該讓日子回到一個新的平衡
別讓自己心在浮動下去了

言歸正傳

這半年來唸了不少東西
大部份是網路小說
如行腳商人的奇聞異錄、夜天子、逍遙遊、唐朝小閑人......等
故事都高潮迭起、花明柳暗的
努力的一回追過一回
然後就再追下一本
沒有一點寫心得的動力...

還好,這兩天去圖書館借了尤.奈斯博的救贖者
其實一直是偵探小說的讀者
但是讀著讀著
發現自己不是愛看密室、毒藥、計謀...
真相只有一個
這是少年漫畫
從福爾摩斯到白羅
菲力普馬羅到馬修史卡德
乃至於賴唐諾這個沒有肌肉的私家偵探
真相都是糾結於人性與際遇之間
而對甲乙丙丁來說
所謂的真相
不代表會有相同的救贖...

對哈利.霍勒來說
生活中他能掌握的
可能只有自以為是的職業執著
找出真相是必要的
但維持生命中自以為是的正義
更是他的執著...

然而
他破除的弊案卻是一群人的自以為是的正義
而行善者的團體
卻有一大團陳年爛事...
唯一幸運的是這位冷硬派警監
雖然有天煞孤星的命格
但同時也桃花朵朵開...

不知道是李敖說的或是引述某人的陳述
"黨"這個東西
一開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群策群力
讓彼此的力量相加相乘
然而隨著黨的壯大
有一群人掌握了行政核心
黨的力量遂為其所願
逐漸喪失當初成立的目標...
一個人都不容易掌控自己了
一群人要始終如一真的有如天方夜譚!!

另外
故事敘述的視角一直是影響作者小說撰寫的因子
用當事人的角度去一段一段的補足情節
但又巧妙的隱藏當事人的身份
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張力
是誰發生了這些事?
這些事又將會怎麼影響現在這事件的發展?
原來
這世上的事
俱為因果...

也許在這世界上
每個人都在尋求慰藉與救贖
然而等待我們的卻是無盡沈淪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對很多事都曾經很失望~

P_20180326_150345_vHDR_Auto.jpg

但是,對我來說,所謂的成長,是學習自我悅納的旅程
生命之中
面臨困境順境、人事的紛擾無助、能力及資源的困窘
是無常
但也是生命的常態

怎麼樣把自己整理好正面迎戰
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
才能達成自我悅納

戰士不會抱怨敵人太強、資源太少、環境太險惡

************************************
「一個人尋求知識,就像上戰場,完全清醒,帶著恐懼及尊敬,而且絕對有把握。     
    以任何其他方式去尋求知識或上戰場都是一種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行動不能與傻瓜的行為混為一談。
    如果這樣的人失敗,或遭受挫折,
    他失去的只是一場戰役,他不會為此自憐或後悔。」《巫士唐望的教誨》p.79.
************************************

現在的我
努力學習盡己所能的行動
影響周遭的人去行動
對曾經失望的事情視為挑戰
在現下的立足點試著往前跨出去...

要讓自己變得更流暢
去好好意願自己前進的方向
不把時間放在失望及抱怨上!!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set(-C、-o、+o、-u、-v)
  2. grep(-a、-c、-i、-n、-v)
    [dmtsai@study ~]$ grep [-acinv] [--color=auto] '搜尋字串' filename
    選項與參數:
    -a :將 binary 檔案以 text 檔案的方式搜尋資料
    -c :計算找到 '搜尋字串' 的次數
    -i :忽略大小寫的不同,所以大小寫視為相同
    -n :順便輸出行號
    -v :反向選擇,亦即顯示出沒有 '搜尋字串' 內容的那一行!
    --color=auto :可以將找到的關鍵字部分加上顏色的顯示喔!
  3. shopt(-p、-s、-u、-o、-q)
  4. time
  5. read(-p、-a、-t、-r、-u?)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編碼會造成特殊字元無法辨識,不要用不同系統的文書編輯器。用了,設ANSI編碼,這樣中文不見但沒有特殊字元問題。
  2. 用BASH要先熟悉內建命令
  3. echo、help、printf(%s、%q、%c、%d、%f、%e、%g、%i、%o、%x、%X、%%、%b、-v)、declare(-a、-A、-i、-f、-p、-F、-r、-x、-l、-c、-u)
  4. pwd、cd(~、-、..、/)、pushd?、popd?、dirs?、:、.、source、alias、unalias、exit、logout、umask(022、0644、0755)、history、fc(-l、-ln、-r)、type、set(-o、+o、-C、-o noclobber、-u、-v)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自己做紀錄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小小的島嶼,讓你重新回到大地

有關大地旅遊,馬祖是筆者衷心推薦的場域,除了本身負有推展馬祖觀光的任務外,還有下面幾個真心不騙的理由:

1. 在馬祖,遠離都市的叢林,加上緯度高上那麼一點,所以在這裡四季分明,日與夜的變化是可以讓戶外的旅人感受到變化,對於時間流轉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眼耳鼻舌身刻劃在意識之中。

R0027415.JPG

2.放大時間尺度,馬祖在戰地政務解除、冷戰對峙時期、宋朝以來的東海的海賊倭寇年代、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遺址與非生物的地質年代,每個時期在四鄉五島都留下明確而不容抹滅的景緻。這些元素所構成的馬祖,讓大地旅遊的旅人可以在馬祖列島這個不大的空間中看到過去、現在,並思索可能的未來。

 

c6af16334034bdf8e4035b0329bed085

R0016970

3.回到大地旅遊"ABC",人類的文化景點,生物圈的動植物觀察,在人類的聚落,郊野及荒野等場域,旅人隨處可即。那非生物圈呢?空氣、水、和岩石圈的觀察,在大部份的地方,空氣圈最直觀的風,受到地形地貌植被的屏蔽,很難有風向風速這些紀錄以外的感受。但是在馬祖,無論是北風凜冽到讓植被在山坡上變成旗狀樹,或是馬祖人口中的『南風輕輕吹,飛機不會飛』的雨潤煙濃,島嶼讓這些改變非常的具象。島嶼周遭的水體-海洋,無論是潮汐或是洋流的變化,都讓旅人和居民乖乖臣服在它的意志之下,而島嶼上為數不多的淡水水體及透過井口與我們產生關連的地下水,在島嶼的日常,一點點變化足以影響到生活作息。岩石圈呢?觀察的窗口就是地質學中所說的『露頭』。在馬祖,海崖、道路邊坡、軍事坑道、礁石及各種海蝕地形,都讓馬祖的岩體親切的與旅人接觸。

SAM_0263

 4.在島嶼的生活型態,非生物圈對生物圈、生活文化的影響,是明確而直接的,也可以讓旅人思索在地球這艙綠色太空船上,該怎麼樣扮演好永續發展的稱職角色。

P1020201

 

筆者的紙上導覽這篇不算短的文章之後暫時告一個段落了,而你的馬祖大地之旅何時起身呢?期待您早日親身來馬祖體驗大地的脈動。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伍、反共救國軍,已經連在一起的東引

東引偏處馬祖列島的東北端,也是台澎金馬的最北端,以東引及西引兩大島為主,總面積4.4平方公里,位處台灣基隆西北方約100海浬。全鄉地勢高聳陡峭,是馬祖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嶼,海蝕地質景觀豐富,漁產貝類資源豐沛,生態植物繁多,更是黑尾鷗繁殖世界紀錄的最南端。東引及西引兩島已因國軍築路造堤而連為一體,島上軍事哨點密集,至今東引仍鎮守馬祖列島北疆,具重要戰略地位,戰地色彩仍濃。

 

R0027160.JPG

R0027169.JPG

R0027181.JPG

R0027183.JPG

R0027184.JPG

R0027206.JPG

R0027226.JPG

 

 

 

 

 

 

 

 

 

 

 

 

 

 

 

 

東引昔稱東湧,因島周水深,急流洶湧,故而得名;民國45年更名為東引,並正式設鄉。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湧島」。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船隻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東引「水深潮暢、群礁拱抱」是磯釣者的天堂,即便寒冬釣魚也甘之如飴。此地更是保育鳥類黑尾鷗的故鄉。而國定古蹟東湧燈塔則是人文愛好者懸念的景點。一線天、燕秀潮音等自然天險令人讚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安東坑道及處處可見的軍營、碉堡、哨站,還有著迷彩服的阿兵哥,無一不為東引增添特殊的戰地風情。東引到南竿約2.5小時的航程,目前一天只有一個航次。如果你時間不多,又不打算去馬祖其他的島嶼,由基隆搭夜航直達東引,隔天中午再搭航回基隆,也是另一種選擇。而東引的大地旅遊,可以配合重要景點走:

R0027154.JPG

 

中柱港→東引燈塔→烈女義坑→一線天→安東坑道→燕秀潮音→感恩亭→國之北疆→三山據點

R0027327.JPG

R0027329.JPG

R0027356.JPG

R0027447.JPG

R0027451.JPG

東引大地旅遊,鎖定感恩亭、國之北彊與三山據點來深入導覽。東引原本不是一個島,而是東引與西引兩個島組成,過去兩島間有一座礁岩,名為中柱島,漲潮時就成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距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涉水步行至西引。民國64年,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11年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路中有座高於路面的感恩亭,經過時,遠遠還能看見蔣經國銅像坐在亭內。中柱島現已不見島的蹤影,以「中柱堤道」形容更為貼切。如今這條筆直大道成為最適合漫步其間,欣賞黃昏時中柱港海面夕陽餘暉、日輪沉入海中的觀景去處。島上感恩亭內故總統 蔣經國先生之塑像巍然面南端坐,「親切自然,奉獻犧牲」代表其一生為國付出之精神。登上感恩亭可綜覽東、西引360°全景,海面視野遼闊,夏季波光粼粼,冬季時海風淒冷,各有不同感受。

R0027420.JPG

R0027426.JPG

這個串連中柱島連接東西引的堤道,又是一個「人定勝天」的代表作。這個堤道的主要有兩大好處:一是東西引間的交通不再受天候影響,二是中柱港的水域靜穩度增加。另外有幾個可察覺的影響不知道是好是壞:一是原來東西引間水道是迴遊魚類的通行道;二是堤道封阻後,海水流動方面的變化;三是海水淡化廠的廢水排入中柱港內。這幾個因子對原本是漁舟雲集的東引-橫山(亮島)漁場有何影響?須待長期持續觀察。此外發生在塘岐后沃間的經濟聚集效應,在東西引間更明顯:目前的東引有中柳、樂華兩村,西引僅剩一個服務營區的三家村,而沒有獨立的行政區。

R0027517.JPG

東引主要是由東引閃長岩組成,依結晶顆粒大小的不同,可區分成粗粒長石斑晶閃長岩及細粒長石班晶閃長岩,兩者間礦物成份一致,但其中結晶大小不同。西引后澳的海蝕地形相當豐富,有海蝕洞、海蝕門與海蝕柱等,是觀賞海蝕地形的最佳去處之一。海蝕洞的形成,是由於突出海中的岬角被海水沿著破碎的節理或岩層中較軟的部分,日積月累地侵蝕,崖壁被掏挖而成。若侵蝕作用繼續進行,海蝕洞被侵蝕穿透,則形成海蝕門。若海蝕門的門頂無法支撐而坍塌,或岬角的中段被侵蝕崩落,使前端岩塊與陸地分開,便形成孤立在海中的岩柱─海蝕柱。

位在西引西北角,上門流北方的礁石群,本鄉民眾稱之為「羅漢坪笨」。所謂「坪笨」者,指的是該處兼具平坦礁石、海蝕溝及海蝕柱地形。從海上向該處礁石群遠眺,海蝕柱林立,狀如「十八羅漢」排列,栩栩如生,民眾又稱「羅漢柱」,因而得名。三色石是其中重要地標,可以明顯發現岩石的色澤有顯著的不同,有一種說法「三色石」分屬三種不同的岩性,由上而下依序是閃長岩、花崗岩、輝長岩,但相關的成因及年代,均尚待研究及分析。

R0027404.JPG

R0027396.JPG

R0027394.JPG

R0027513.JPG

三三據點命名由來是因為早年東引指揮部因為軍事需要,從最東邊的世尾山開始命名為「一號高地」,最後到西引的最西邊高地為33號高地。三三據點的位置就是位於當地人稱之為「西鼻」據點位置,也是東引防區位置最西的據點。由於軍方的錯誤刻石,現也稱「三山據點」。早年島上的戰力佈置,海岸線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每一處的岬角都成為軍事經營重點,結合海蝕地景,規劃成為堅強的防禦基地。東引在開放觀光後,由於三三據點位於岬角之上,周邊的海域可以一覽無遺,視野絕佳,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之一。三山據點擁有不受澳口地形限制的觀景好視野,除了可以回望中柱港,天氣晴朗時,還可以遠眺亮島、南北竿及大陸沿海島嶼。尤其夕陽餘暉、漁舟點點的傍晚時分佇立山頭上,最令人留戀不已。 M1A1式山砲功成身退後,三山據點上目光所及的火砲武器已由M1—40公厘防空機關砲所取代。曾經搭乘過海軍補給艦的人,對這款火砲應該感到很熟悉,沒錯,隨著中字號軍艦相繼除役後,機關砲已經從海上移到陸上,成為了現在三山據點的重要火力骨幹。 而在三山據點下方岬角,可以看到類似澎湖玄武岩的柱狀節理,仔細看,和澎湖的六角柱好像有點不一樣,其實柱狀節理是火山岩一項特有的景觀。岩漿噴出地表或貫入岩層後,溫度逐漸降低,岩體因冷卻收縮而成柱狀節理。這些龜裂而成之多邊形柱狀節理與泥質沈積物受日曬而成之龜裂有異曲同工之處。泥裂之形成導因於表層脫水收縮,而火成岩多邊形柱狀節理則起因於凝固前後之冷卻收縮。均質熔岩各方可能產生相同程度之收縮,而形成六角狀裂隙節理。這種冷凝收縮龜裂一旦於岩體中某一處形成,則將迅速擴展至整個層面,並自冷卻面向內進行,終致形成一系列之柱狀節理。除了理想化的六方柱狀節理外,尚有三、四、五和八面柱體形等。 三山據點的柱狀節理仍以閃長岩為主體,而不是澎湖常見的柱狀玄武岩,這個火山活動和西引島的形成,又是個一億多年前的地質故事了。

R0027380.JPG

R0027372.JPG

R0027377.JPG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肆、東島西島東沙西沙東犬西犬白犬白肯的莒光

如果你還有兩天一夜,大地旅遊的旅人可以在福澳港上船,往南一小時的船程,有兩個不大的島嶼-莒光。莒光鄉位在馬祖列島最南,包括東莒與西莒兩個島嶼。東莒與西莒因為狀似兩隻趴在中國閩江外海的狗兒,因此舊名「東犬」與「西犬」,又合稱「白犬列島」。先是因為覺得犬不夠典雅,取福州話的諧音字,改為白肯。民國60年先總統 蔣公為激勵士氣,取毋忘在莒之意,更名為莒光,因此也就有了東莒與西莒之稱。

 

 

P_20180301_135040_vHDR_Auto.jpg

P_20180301_135019_vHDR_Auto.jpg

 

 

西莒昔稱西犬或上沙,亦為鄉治之所在。韓戰(1950-1953年)期間,美國西方公司進駐西莒,為這裡帶來繁榮,青帆村甚至曾有“小香港”的稱譽,至今仍是西莒對外的門戶。今莒光僅與南竿船隻通航,雖不及其他島嶼便利,卻也因此保存了較原始純淨的風貌。

P_20180301_144243_vHDR_Auto.jpg
東莒昔稱東犬或下沙,島上有二座國定古蹟東犬燈塔及大埔石刻,還有福正、大浦兩座傳統閩東聚落,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莒光管理站亦設站於此。「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相信是許多人來到東莒的第一印象。東莒的海上門戶—猛澳港,以城牆般的建築環繞港灣,凸顯出昔日軍事要地的肅殺氣息。循著環島公路前行,莒光的寧靜與安詳,舒緩旅人的步伐,而原本嚴肅的戰地氛圍,化落在海天一色的離島風情之中。到莒光,建議可以安排一個慢遊、慢活的跨夜行程:

12:00抵達東莒猛澳港→大埔石刻→東莒島燈塔→大砲連→福正聚落→福正沙灘(東莒遊客中心)→大浦聚落→夜賞藍眼淚、星砂、燈塔→環山步道日出→08:00西莒青帆港→14哨景觀步道→菜埔澳→採石場→坤坵→坤坵步道→西坵有容路→青帆村15:30返南竿

抵達東莒就近先到了大埔石刻,時光於在萬曆年間和冷戰時期回盪。軍方整理岬角、建造據點工事的時候,發現此碑記載沈有容生擒倭寇的故事。而懷古亭下方步道的礫灘上,還保有為數不多的軌條砦,承載著兩岸對峙的歲月記憶。沿中興路往福正山巔前進,遠遠就瞧見東莒島燈塔筆直指向藍天。燈塔引航作用不再,卻吸引遊客流連駐足。鄉民習稱「白毛城」的洋房,在蔚藍天空下與白色燈塔互相唱和,其景之美令人忘卻俗憂。

P_20180110_144809_vHDR_Auto.jpg

P_20171204_113802_vHDR_Auto.jpg

P_20180110_144759_vHDR_Auto.jpg
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清朝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同治年間應英人要求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興建燈塔,東犬燈塔於焉誕生。東犬燈塔於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東犬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97年6月開放的燈塔文物展示館有一片長長的白色防風牆,當地居之為「白毛城」,屬於英式建築。館藏豐富的燈塔文物,增添了燈塔旅遊的豐富性,是不容錯過的遊覽重點。東莒燈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因為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而建。燈塔前方的大砲連,在岬角上擔任防禦東莒及扼守莒光水道的任務。前方的觀景平台,可是春末夏初觀賞藍眼淚的私房景點喔!

P_20180317_163331_vHDR_Auto.jpg

P_20180317_163247_vHDR_Auto.jpg

P_20180316_110913_vHDR_Auto.jpg

P_20170721_191852_vHDR_Auto.jpg

P_20170820_190232.jpg

P_20170724_185851_vHDR_Auto.jpg

P_20170519_181050_vHDR_On.jpg

P_20180110_135000_vHDR_Auto.jpg

P_20170519_181113_vHDR_On.jpg
東莒當地有句俗諺:「夏福正,冬大浦」。由於大浦村位於南端,冬季恰可抵禦東北風;而夏日吹西南風,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早期的東莒島民,就如同諺語所說,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福正曾經是東莒最繁華的村落,但因漁獲量遞減,人口外移,往日榮景不再,獨留一幢幢殘缺的石屋與後方東犬燈塔相伴,還有仍默默守護村落的白馬尊王廟。幽靜之美,正是馬祖傳統聚落所獨具的人文氣息。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聚落保存,福正村從杳無人煙,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福正聚落的建築形式,多為簡單的『二落水、亂石砌』。順著村裡的小徑向海邊蜿蜒而去,會發現一抹潔白處於海陸交界處,隨著海風浪潮流轉靜臥,那是被福正聚落圍繞的福正沙灘。福正沙灘是馬祖少見的砂岸地質景觀,細軟潔白的砂粒,是體驗踏浪採蛤的最佳所在。是的,福正沙灘同時也是馬祖花蛤的產地,潮間帶生態亦相當豐富,素有「東莒的冰箱」美稱。花蛤盛產的夏天,只要徒手挖就有收穫,成就感讓當地人跟旅客都難以抗拒

P_20180316_083555_vHDR_Auto.jpg

P_20180228_183224_vHDR_Auto.jpg

P_20180317_165907_vHDR_Auto.jpg

P_20170710_163626_vHDR_Auto.jpg

P_20160819_181805_1_p.jpg

P_20160819_173618_1_p.jpg

P_20160819_180421_1_p.jpg


沿福正沙灘往西走,在海下方可以看到很多散落在沙灘上的大石塊,經過潮的淘洗,平滑的石面上嵌著深淺不同的石塊,像是誰把磨石子的水泥塊拋入海中。往海崖走近,仔細看看碉堡間的崖壁,長得和沙灘上的滾石一模一樣,原來這些是東莒火山角礫岩的露頭。東莒島北半部是東莒火山角礫岩覆蓋在白沙花崗岩上,福正沙灘上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火山角礫岩的產狀。而福正何以成為東莒繁華的漁村?沃口向北,夏季的南風不會影響海象,西有犀牛嶼、東有燈塔山、青山嶼及大嶼,讓福正沃口形成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域,可供漁船靠泊。

P_20160627_173740_p.jpg

P_20160627_173527_1_p.jpg

P_20180316_105251_vHDR_Auto.jpg

P_20170824_134559.jpg
非生物圈"A"的自然條件,滋養特有的生物圈"B",才會構成當地獨特的"C"-特色建築、生活方式及風俗習慣。
晚上,或是明月、或是星空;也許是藍眼淚、可能是星砂,春季還會有雌光螢。在東莒,夜晚很靜很靜,但是很美麗,充滿了自然的韻律。
一早上東洋山的環山步道,運氣好就可以收到海中躍出的日出。漫步這條優雅的步道,依著時節交替,身邊會圍繞著油菊、華南狗娃花、長萼瞿麥、濱柃木、繽排草、南國薊與日本前胡等等,更多筆著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隨著季節自然推移,構成東莒最迷人的畫面。

P_20180215_150701_vHDR_Auto.jpg

P_20180316_105300_vHDR_Auto.jpg

P_20180215_145708_vHDR_Auto.jpg

P_20180215_144824_vHDR_Auto.jpg
在東洋山景觀休閒步道的最高點往北向燈塔觀望,發現海崖上有兩種不同色澤的岩體,那就是東莒火山角礫岩和白沙花崗岩的交界面。因含有凝灰岩及花崗岩角礫,故可推斷東莒火山角礫岩的生成年代較白沙花崗岩及西莒凝灰岩年輕。沿步道往南旖旎,終點是神祕小海灣上的360度觀景台。仔細瞧瞧這海蝕地景的野外地質教室,海蝕洞、海蝕門、顯礁,在海浪與海崖的節理的交互作用下,持續的變化。繞到大埔路遠眺神秘小海灣,由於海蝕柱與海蝕門的位置,狀似人體的器官而令人產生遐想,因此民間流傳了何仙姑與呂洞賓在此的浪漫故事,故又稱為「何呂崖」。平台右下方有一平衡岩,傳說是玉帝的玉璽,為了鎮住呂何二仙所擺放。平台右方遠眺山稜線,又酷似一隻石獅看守玉璽,石獅下方海平面上有一尖銳之海蝕柱,漲潮時像一隻鯊魚,退潮時又像一隻犀牛與石獅緊緊相伴。
大埔路的路邊,可以看到標準的土壤化育剖面,由母岩層一路向上,風化層、淋溶層、混合層及土壤層,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早年僅能種植地瓜為主食,沒有興盛的農業活動了。

P_20151110_155212_1_HDR_p

_1230903

P_20170724_190402_vHDR_Auto.jpg

P_20170815_182617.jpg

P_20170724_191047_vHDR_Auto.jpg

空間瞬移到西莒。由田沃蕭王府拾階而上,裁撤了的14哨據點是原生植被豐富的步道。在步道起始點,可以見到朝鮮紫珠,沿途的濱柃木、廢棄建築物的牆面佈滿的薜荔在台灣本島都不易見到。步道中段涼亭裡,可以眺望東莒、犀牛嶼、中流嶼,觀察整個島嶼地形的變化。往北走到菜埔澳,本身為一海灣地形,不同於馬祖列島其他海灘是以沙質沉積物為主,菜埔澳的海灘則是由礫石組成。菜埔澳為馬祖地區最大規模的湧浪堆積凝灰岩露頭,在地質條件上與其他地區有著顯著的差異,而這種凝灰岩代表距火山噴發中心不遠,具有指標的意義。

R0017505.JPG

R0017518.JPG

R0017526.JPG

P1050084

P_20170627_115313_vHDR_Auto.jpg
從環島路高處可窺見樂道澳水庫全貌,舊稱「嘮叨澳」。沃口為什麼會嘮叼?提示:沃口在島的北側。後取諧音「樂道澳」。因為筆者個人偏好,在西莒選擇了這個默默無名的採石場來做大地旅遊的標的,採石場的歷史、過往及作業情形都尚待考證,那我們還能談什麼?從採掘跡我們來說明幾件事:第一點,沒有綠化植生客土的採掘跡;事實上是真的很難重新被植被覆蓋,故整個西莒凝灰岩的標準露頭就是標定在這裡。第二點,當以島嶼為單位建設要推動,不論是民居、軍事設施,或是民生公共設施,就地取材是必須的。以殘留的採掘跡來看,應該是軍方抱著人定勝天的決心來開採的。何以見得?整個採掘跡的裝藥孔、爆破裂痕、殘壁,完全看不出規律性;而由殘壁來看,部份的區段甚至採用下拔法作業。何謂下拔法?邊坡的破壞通常有幾個原因,除孔隙水壓的變化、順向坡的層面、岩體強度不足(包括節理等破裂面的密度、組數及位態等等)外,坡腳的移除是另一個重要因子。所謂的下拔法就是用各種方法移除坡腳,讓岩體受重力作用崩落。這種方式省力但不安全。被移除坡腳的岩壁什麼時候會崩落?往什麼方向崩落?崩落多少岩塊?誰都無法準確的預測,所以這種採石方式在露天採礦中已經被止使用了,在西莒的採石場可以在看到這種殘壁,也算是一種另類的人類生活遺跡。第三點,日後補齊這個採石場的年代、用途及採出石材的用途,相信可以提供更豐富的時代故事。

 

 

 

 

 

 

 

 

 

 

 

 

 

 

 

 

 

 

 

 

 

 

 

 

 

 

 

 

 

 

 

 

P_20170727_103940.jpg

P_20170727_104132.jpg

P_20170727_104136.jpg

P_20170727_104318.jpg

P_20170727_104601.jpg

P_20170727_105004.jpg

 

 

 

 

 

P_20160817_143241_1_p.jpg

P_20160817_143417_1_p.jpg

 

 

 

 

 

 

 

 

 

 

 

看完採石場,往西行,坤坵沙灘位於西莒島西端,夕照奇美,是馬祖一絕。前看有蛇山,為馬祖燕鷗保護區,一整個夏季,就是牠們繁殖育雛的時光。坤坵步道的植被,西莒有容路的戰地故事,青帆村由威武陳元帥、東海部隊、西方公司到山海一家,這些背后的地質與地理的故事,歡迎你來西莒探索。

 

P_20180301_143723_vHDR_Auto.jpg

R0018175.JPG

P_20171117_133829_vHDR_Auto.jpg

P_20170603_075911_vHDR_Auto.jpg

P_20170627_121326_vHDR_Auto.jpg

P_20170903_164722.jpg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戰爭和平主題館展出的文字
是不是一定要是馬祖的戰爭史蹟?
是不是一定要是史實?

第一
戰爭和平主題館本來就是要為冷戰期間的兩岸對峙留下註腳,
館內同樣放了烏坵戰役,
一定要放馬祖的這個說法,
實在不知從何而來

第二
無頭部隊的故事,
很明顯就是一個在軍中流傳很廣的靈異故事,
這一類的故事,當然不是史實,
如果實際考證,
蔣中正故總統前往金馬的次數,
其實屈指可數,
想當然而故事中的人、事、時、地、物
定然是穿鑿附會
但是以展館的角度而言
個人一定會選擇保留這個故事在展館之中
因為這個傳說故事很生動了點出幾個冷戰時期的生活意象

  • 冷戰時期,對岸彼此是敵對狀態,人命其實如草芥,滅哨殺人,只是小菜一碟。
  • 前線的士兵對保家衛國的決心,是一種集體的執念。
  • 當時在軍中,對蔣中正故總統的個人向心力,已經近乎神格化。
  • 整個台灣的安定發展,是構築在冷戰時期金馬前線軍民的犧牲奉獻的基石上。

故事會流傳,其背後代表的時代脈動,
是這一個小小展版可以具體呈現的整個意涵

不過,去追究一個傳說是否真實
也是另一種執念吧...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北竿

從南竿福澳港搭船到北竿白沙港,這兩個港口都經過一番移山填海,建構了海島必要的吞吐口-碼頭。當我們在討論海岸保育時,這些為了維護人類生活必須的人工設施,如碼頭、防波堤、消波塊...等等,是不是必要之惡?在做決策的時候,保育、生計、生命安全...等等,要用什麼樣的權重去衡量?回到地質公園、大地旅遊的永續發展及里山倡議,很多事物存在是有它的理由,重要的是怎樣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由現地去思考可行的方案~

P1120187.JPG

北竿行程安排如下:

 

白沙港→坂里沙灘(北竿遊客中心)→午沙坑道→芹壁村→橋仔村→壁山觀景台→碧園→塘后道沙灘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P1120177.JPG

r002-038.jpg

這回的北竿大地旅遊重點要放在哪兒?白沙的尼姑山有一整片的野站訓練場、坂里大宅的傳統閩東建築、馬祖地區最大片的沙灘與正月十三的坂里十三暝。往北走,一年四季美景如畫的芹壁、一村七廟的橋仔村、還有壁山千階上的觀景臺則可全覽北竿的東半部完整地景。碧園中豐富的植被(如圓蓋蔭石蕨、南丹蔘、異葉天南星...等)及路邊的戰地標語等說都說不完了。但篇幅有限,我們就直接到奔機場旁的馬鼻灣,一路向東行去。

P1120334.JPG

塘后沙灘是國內少見的連島沙洲奇景,在景觀上極具價值。塘后沙灘位於塘岐村與后沃村之間,顧名思義,名稱的由來係因沙灘連結兩村而來。塘后沙灘面積廣闊,是馬祖列島中最大的沙灘。沙灘連結塘岐村與后沃村之間形成「連島沙洲」美景,其沙質細緻潔白,向來有「糖沙」之美譽。

大道機場.jpg

大道機場1.jpg

然而國華航空85.04.05及86.08.10在北竿機場(舊名大道機場)接連發生兩次空難事故。為了提昇飛航安全,整個大道機場重新規劃設計,讓跑道外移、鐵拳山剷平,把塘岐后沃沙灘一剖而分。西半部就是現在的馬鼻灣。穿過跑道下方的隧道是整修過的水泥道路,這是軍管時期為了便利大沃山守軍及后沃居民的進出,當時兵工就近採用大石塊修築的道路再加以改善的。再往前走來到山腳下的后沃村,后沃本稱「後澳」,舊稱「八使澳」,源於村中有一座「楊公八使廟」而得名。后沃的西北方灣澳,居民稱之為「滬裡」,是漁船最佳避風港。昔日由塘岐來此,需走過一段很長的沙灘,大潮時甚至還要涉水而過。從清朝康熙年間所編寫的《福建通志》得知,清朝時期舊名八使澳的后沃村就已有漁民居住。乾隆年間的航海圖中亦可清楚的見證「八使澳」的存在。八使澳即現在塘后道路旁后沃西北邊的澳口,書中並記載著八使澳是個良好的避風港。

北竿機場2.jpg

后沃村內有一座著名的楊公八使廟。后沃村舊稱「八使澳」,名稱的來由就楊公八使廟有關。楊公八使廟有別於一般以龍為裝飾的廟宇,相傳楊公八使與惡龍鬥法而遇害,因此廟宇均以麒麟及鳳為裝飾,絕對看不到龍相關的東西。楊公八使後方有一口神泉井水溫冬暖夏涼,天氣轉壞時,水變混濁,更可聽到海浪聲;天氣轉好後神泉又不斷,水量還會隨著人口起落而增減,令人嘖嘖稱奇。馬祖在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中,該村內仍保存多間傳統石厝。

站在塘后道上,前方的大沃山是白沙花崗岩,後面的壁山、芹山、短坡山是橋仔花崗岩。花崗岩和花崗岩有什麼不同呢?白沙花崗岩和橋仔花崗岩,因為組成礦物不同,前者有20%以上的黑雲母及角閃石礦物成分,結晶顆粒較大。後者僅約5%左右的黑雲母,顏色明顯較淺,結晶顆粒較細。兩者形成的年代,大約差了5000萬年,前者在早白堊紀形成,後者在晚白堊紀產出。『白堊紀』是地質年代中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一個時間單位,常於地質學和考古學中使用,以用百萬年為單位。這些定年告訴我們在1億5000萬年前,一次火山活動過後,地下的岩漿冷卻,形成了白沙花崗岩。隔了5000萬年,再一次的火山活動,形成了橋仔花崗岩。在這之後的1億年,歐亞大陸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作用下,持續的造山運動及侵蝕作用,讓原先地底深處的岩體露出在陽光下。塘后道沙灘.jpg

 

向南延伸可見沙灘粒粒金黃;往北看退潮露出的是泥灘地。沙和泥,在地質學上可用粒徑來做區分。沙為自然出現,被分割得很細小的岩石,大小為0.0625至2公釐,於此一尺度內的單一粒子稱為沙粒。地質學下一個更小的尺度分類為泥,其顆粒大小由0.004至0.0625公釐。用手指搓揉沙子時會有沙沙的感覺,泥則會有粉末的感覺。但為什麼一邊是沙灘?另一頭沙灘下面是泥灘?礦物來源不是一樣嗎?還有什麼影響因子呢?恭喜你,你已經是大地旅遊的入門旅人了,一個好問題才會有令人思考的線索。在海灣中,留下的是岩塊、礫石、沙粒或是泥灘,除了供給來源(岩體)是一個因子外,當地的地形、洋流、潮汐、風向及風力,都會影響堆積物的搬運。留下或者跟著一起走?哪一個因子比較有影響力?這是好問題。

回到歷史的角度看后沃村,可以找到一些浴室、雜貨店的舊招牌。但是現在的后沃村,基本上沒有商店的存在,為什麼?塘后道的出現切開了連島沙洲,還在戰地政務結束後帶來了什麼影響?聚集經濟效應?磁吸效應?邊緣化?塘岐和后沃,比之於馬公和西嶼,這在地理學上聚落的形成與變遷有可以觀察到什麼?

 

 

 

 

 

 

DSCN0841.JPG

 

R0020741.JPG

DSCN0919.JPG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位於北竿后沃村後方的大沃山上。沿著后沃村後方的戰備道順向而上,陡峭蜿蜒的山路考驗著遊客的腳力。馬祖開風氣之先,成立國內第一座以軍事設施及武器為主題的公園,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總面積廣達 38.8公頃,是馬祖轉型走向觀光後結合軍營及戰地風貌的代表作。在軍方同意撥出廢棄營區後,由馬祖風景區管理處接手規劃,整建戰爭和平紀念園區、戰爭文物展示館、06及08等據點。

螺蚌山位於大沃山的東側,從后沃村向戰爭和平公園前行約百餘公尺即可看見螺蚌山自然步道的入口。對於有意體驗北竿地景與生態之美的旅客,可是最佳去處,步道全長約 800 公尺,延著山勢興建的小徑,引領人們一探北竿鄉的地質景致。步道兩側垂直入海的花崗岩及侵入玄武岩岩脈,歷經歲月的風化,怪石嶙峋,尤為可觀。步道末端的螺山與蚌山,不知道是因為外形像螺蚌還是富產螺蚌。每當大退潮時露出的礁岩礫石,肥美的海鮮及陸島連相的陸連島,中間佇立的海上孔子像,大地旅遊的ABC在此是袒露無疑。

P1120307.JPG

如果你沒有太多的時間,三天兩夜,上下竿塘的大地旅遊,即可讓你在1億5千萬年到現代間穿梭遨遊~。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旅人必達-以前的上下竿塘到現在的南北竿

馬祖不大,但因為天候、地形及因緣際會,擁有南北竿兩個航空站。一般人的馬祖印象,幾乎是南北竿了。南北竿是人口集中的區塊,近年來地景改變很快。大地旅遊的旅人們,來到南北竿這兩個在民國38年前都不引人注意的島嶼要怎麼樣安排旅遊路線呢?看什麼?聽什麼?玩什麼?筆者用不同的時間尺度來帶領各位走過上下竿塘。

 

 

 

 

一、南竿

南竿的西半部,有一條沿著海岸線的車道,綠樹成蔭,沿路處處是景點。若有一整天時間,建議沿著下面的路線慢慢走,島不大,一整天剛剛好你可以漫步其中:

        

北海坑道(南竿遊客中心)→鐵板沙灘→津仁步道(鐵堡)→津沙村→勝天公園→馬祖村→四維村

 

囿於篇幅,本文僅就南竿遊客中心周邊景點詳細介紹。

南竿遊客中心是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南竿的服務據點,旅程由此開始。你需要的旅遊資訊、簡介影片都可以在這裡索取。附近有北海坑道及大漢據點兩個景點可以深入探訪,繞過官帽山即可串接上列的旅遊動線到仁愛村。

讓我們以旅遊的『A、B、C』觀點來看看大漢據點和北海坑道:

把時間尺度縮小,看看戰地政務期間的馬祖,可以發現到人文部份(C)的特色;民國38年以後到馬管處進駐前,北海遊憩區這個區塊全部是軍方在使用。因為立身為反共抗俄的第一線,若要扼守台海建立復興基地就要守住馬祖列島,於是每個岬角都有據點。

大漢據點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所有架構都是基於軍事需求的設計,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民國64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挖掘坑道。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敲打與搬運而成,並於民國65年3月29日竣工。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

大漢1.jpg

大漢據點.jpg

民國58年1月,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地之下,並將此案定名為「北海案」作戰工程。當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先後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兩年四個月,於民國60年5月完工。那時的工程技術及器械遠不如現在發達,要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炸藥爆破後現場煙霧瀰漫,工兵戴著口罩勉強施作, 10分鐘就得換班。為了這條坑道,不知犧牲了多少官兵的寶貴生命,著著實實的是一鑿一斧都是官兵的鮮血與汗水。這座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地下碼頭坑道,有著無比悲壯的神秘色彩。南竿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別有洞天。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沿著步道繞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軍中強調「人定勝天」,而若以歷史的後鑑之明來看『北海案』,「人定順天」才是不變的王道。計畫執行之初莒光北海案在岩體品質不佳的情形下終止,開鑿失敗;而南竿的北海坑道在完工後,因興建完工高度18公尺的水道出入口嚴重淤積,登陸小艇無法進出坑道,致其無法達成藏兵於九地之下的功能。施工前未進行先期調查,洋流、潮汐、波浪等基礎資料付之闕如,只能任其在往後的數十年間淹沒於荒煙漫草之中。一直到戰地政務解除,確立觀光立縣,才再度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P_20170403_155022.jpg

北海坑道.jpg

南竿北海坑道.jpg

接下來我們放大時間尺度,用地質年代來看非生物部分(A);若以地質年代的觀點來看大漢據點及北海坑道所在位置,對照現有的工程設施,我們又會看到什麼?白沙花崗岩、東莒角礫岩、西莒凝灰岩及官帽山剪切帶,立馬由人文(C)切換到非生物(A),相信大部份的人已經打算把書闔上了,BUT(人生最厲害的就是BUT!!)過去是真切的影響著此刻,給筆者一個機會帶大家看看數百萬年前的地質活動,與現在的我們之間的因果?事件的時間很悠長,但是它是相當平和而緩慢。

首先看看量體最大的花崗岩,花崗岩是火成岩中的深成岩,是在地底深處慢慢冷卻生成,岩體中可以看到結晶顆粒。一般我們稱花崗岩是酸性深成岩,什麼是酸性?PH值嗎?當然不是。在岩石學中的酸性、中性、基性與超基性,是依照岩體中SiO2的比例來區分。當二氧化矽的比例超過66%,稱為酸性火成岩,岩石中會有很多的石英和長石系列的礦物。冷卻的速度愈慢,岩石中的礦物晶體會愈大顆。在百萬年之後,由地底深處經由造山運動推到地表,在海水及季風的雕塑下,形成了陡峭的海崖。花崗岩本身又重又硬,仁愛村這裡岩體十分完整,在坑道及崖壁上,大家可以仔細找找看,隔多遠可以發現一道破裂面?你會發現這裡和台灣的看到的沈積岩層不同,沒有一層層的層狀結構,岩體看起來根本是一整塊好好的,這是數億年前形成的大地素材-白沙花崗岩。這恰恰是得以完成南竿北海坑道及大漢據點的關鍵成功因素,岩石本身強度足夠,破裂面又少,方能成就這個『鬼斧神工、蓋世之作』的洞裡乾坤。

P1110673.JPG

讀者會問:『剛剛不是提了破裂面?為什麼又扯到沈積岩的層狀結構?這又和破裂面有什麼關係?』

一般在地質學上破裂面有兩大類:節理和斷層。節理為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與斷層的差別是在破裂面兩側的岩石並未沿著破裂面發生過相對的移位。簡單的說,石頭會掉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斷掉了」。為什麼會斷掉?一是岩體本身太軟弱,地心引力就可以讓它們毫不猶豫的分手,石頭通常都很堅強,但是層狀結構-地質學上稱之為層理(stratification),讓彼此間關係薄弱,破壞岩體強度。另一種則是破裂面的存在,讓石頭不再團結在一起。但仁愛這兒的白沙花崗岩堅強的團結在一起,所以北海坑道及大漢據點在數十年後依然完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再認真看一下大漢據點的砲口與入口處的石頭有何不同?是的!有很多蜂窩狀的結構。為什麼只有這裡有蜂窩狀結構?當風、浪等外部條件都一致時,岩石本質的不同就是造成差異的原因。出了砲口,這一部份是南竿僅有的西莒凝灰岩,有別於花崗岩的堅硬,凝灰岩在地表生成(火山碎屑岩的一種,其組成的火山碎屑物質有50%以上的顆粒直徑小於2毫米的火山塵和火山灰壓實固結而成,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鬆多孔,粗糙,有層理,顏色多樣),形成時沒有受到強大的壓力,結構鬆散軟弱,於是乎同樣的風浪打的它坑坑疤疤。

 

接下來順著路往仁愛村走去。仁愛舊名「鐵板」,是一塊在沃口中的岩石,為早年村中蓋閩東建築的主要建材。它不是花崗岩,本身可以用柴刀修整形狀。而仁愛沙灘的砂粒,是觀察周遭岩石主要礦物成分的好地方。

津沙舊名金沙,村落由澳底發展到東西邊山。村中有很多建築是「青石」所砌,但當地並沒有青石,從何而來?津沙聚落的地理位置和這些建築又有什麼關係?時空可要瞬間拉到五口通商的時代才能一探究竟。而旁邊的津沙水庫、55據點又會把你推入冷戰時期的當下。

P1110791.JPG

前行到馬祖村,時光又跳躍入宋朝。靈穴中記錄著有關媽祖信仰的點滴,亦是馬祖列島得名的由來。往前方望去,退潮時你可以隱約在沃口南側看到一道石堤,那裏紀錄了林義和領軍的過去;而沙灘上的登陸艇又將你拎到了冷戰時期。目光轉向門前山,巨大的媽祖巨石神像腳下密佈著祈福坑道,它其實是早年軍方聯絡各據點的地下坑道。不同於仁愛在花崗岩層的軍事設施,門前山的表土層不厚,是靠水泥襯砌才是讓坑道得以穩固和依靠。繼續前行經科蹄沃來到四維,這個因為水上人家-『蜑民』所留下的地名,於是乎時間又飄到了... ...

剛剛走過的歷史,有時代的偶然,也有地理和地質上的必然。用不同的尺度來觀察,南竿會帶給你更多不同的感受...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