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完"第一篇  漢譯西洋文化對日本現代化的影響"
有一些無關內容的小感想

是啊
很多有見識的人
做了很多漢譯的工作
但是強了日本
中國依舊不變

想到的
是莊子的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以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 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 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 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做了漢譯
不等同現代化
帝制的問題是把國家的興亡繫於一人
當在位者受限於自己的能力
縱有良馬 不見伯樂
不能廣開言路
知行不能合一
那只能為人作嫁了~


寫到這裡
想到前陣子在有線頻道上看到的"胡雪巖"
這位清末的紅頂商人
在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政爭之中
做為了陪葬品
不得善終~
站在國家的角度
胡雪巖這種善於經商的人才實在不可多得
但是為官之道
不在於興利除弊
在於得到上位者的認同
如果上位者被自己的人馬團團包圍
那真的可以翻雲覆雨肆供忌憚了
朋黨派系 可以為善為惡
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判斷
一切的是非被排在個人利益之後
那麼這個人的所作所為
其實和人體內的癌細胞一樣
壯大了自己
戕害了整體


再回到這篇的主題
對應我上一篇提到的資料->資訊->知識->智慧的轉化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時代
也許有做到了資訊化
在個人層面有了知識
但知識沒有普及
也沒有搭配行動
結果這些少數的先知
沈没在無知的大眾之中
如何培養繼承者?
不要讓自己的所知所學
及身而止
這也許是另一個要思考的問題


另一個感想是
先知道、先接觸又如何?
不想紥紥實實的去實踐
贏在起跑點
不代表能成氣候
這一點對我這個當父母的人而言
在教育小朋友時要牢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