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然 這本書不是第一次看了
可是最近突然想重看這本書


圖書館有典藏版
這本書看來有一陣子沒人帶出場了
於是一拍即合 我帶著它出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我的錯誤 在於先看了書前面歐陽子和余秋雨寫的不知道算是書評、文學評論或是讀後感的短文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我覺得我在後來看這一連串的故事的時候
歐陽子和余秋雨的感受和想法
不斷跑出來打擾我享受這一串故事所營造的
那個曾經存在但現在已經消失而未來也不可能出現的時代氛圍


 


臺北人是由下面的短篇故事組成的合集
書的內頁
題了劉禹錫的烏衣巷,書評之後,依序是
"永遠的尹雪艷"、"一把青"、"歲除"、"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思舊賦"、"梁父吟"、"孤戀花"、"花橋榮記"、"秋思"、"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遊園驚夢"、"冬夜"以及"國葬"等十四篇短篇故事
最後是英譯本的序和作者到2002年的年表


 


有人說白先勇是台灣的鄉土文學作家之一
其實 以臺北人這本書而言
不是那樣的時代 不在臺灣 沒有民國38年的遷臺
這本書中的故事
我想 就是奇幻文學作家也寫不出這種故事
如果鄉土文學指的是地域性的故事撰寫者
我想 這樣的論點是沒有錯的
當然 某些文學評論以省籍來劃分一些作者
這不是一種我喜歡的論述


這本書裡面很多故事
已經變成了電影、電視和話劇
白先勇厲害之處
是可以用短短的文字
把情境、背影、人物特色 一股腦的勾勒出來
故事的場景
一如張愛玲的色‧戒
在一個關鍵場景之中 呈現了過去、現在
而這十四個故事 卻都留下了所謂的"未來"


偏生故事主人翁的明天 不全然是充滿希望的
反而那種蕭索的淒涼 還更多一些


 


關於故事的讀後感
留待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