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馬修馬羅愛看書 (2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次看這本書


是國小


母親大人的用心


那時家裡有一堆國語日報出版社出的書


這本「爺爺和我」及「萬能車」


是我其中最最難忘的兩本書


那天在圖書館看到新版的書


這本離開我許久的書


又重新走入我的生命


 


那時沒有時代的觀念


看這本書


我羨殺了美國小孩


可以打獵、釣魚、划小船


然而這些其實是屬於一個過去的美好時代


 


一個小男孩怎麼承繼爺爺的生命智慧


或著說爺爺怎麼樣不著痕跡的把自己的理念植入自己喜愛的孫子身上


其實是這一串串打獵釣魚故事的生命傳承


當爺爺離開


小男孩也就不能再只當個小男孩


而故事也到了結尾


 


怎麼樣把自己的微力造成影響?


除了用心經營眼下的一切


怎麼樣慢慢的潛移默化下一代和週遭的人


也許才是最重要的著力點


 


故事在說什麼?


可以去博客來看看


或著買一本來看看


關於祖孫和往日的美好時代...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圖書館看完最後一本"殺戮時刻"
秀蘭在開業的第一案回顧了大學時代
見到了"箱子"、還有箱子那位和她宛如姐妹的妻子
故事在死亡中打轉
有關興衰、有關拯救、有關殘酷對待的必要
還有成就事業和成就生為人的兩難

人性 左右了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

然而成功和失敗之間的挫折
又該由誰來承受?

秀蘭不再殺戳
但 選擇隱瞞部份的真相
去達成相信有關她為僱主成就的美好未來
然而通常命運總會將垂手可得的幸福
變得讓人無法掌握

故事在明月小築變成試金石中結束
中譯本似乎也到此告一段落
關於秀蘭的未來
一如賴唐諾故事的結局
也許我只能慢慢期待
有一天。。。

或者 是該練習美語了~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美女大小姐-李興禹-思源中文網

基本上來說
看完這520回的網路小說
對我來說基本上是單純的消磨時間

為什麼呢?
因為這部小說僅具娛樂性...

如果和誅仙比較
誅仙至少架構了一個所謂"修仙"的奇幻世界的結構
在這個結構中
人性有深刻的描寫
關於愛情、師生之情、妒嫉、使命感和所謂的正邪之間~~

而我的美女大小姐呢?
如果要找一部小說來比較的話
我直覺可以想到的就是"鹿鼎記"
男主角一樣有美女包圍
一樣富可敵國
一樣玩世不恭
不一樣的是韋小寶是因緣際會鴻運當頭 劉星卻含著金湯匙出生
不一樣在於韋小寶多是為求保命不得不然的誤打誤撞
劉星是利用手上的資源以自己為正義

韋小寶在為與不為之間
最後發現所為的"公義"
在不同的身份地位 不同的角度
都有不同的解釋
即便他"不學有術" 也分不清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公義
在"反清復明"和"剿滅反賊"之間 他只能袖手旁觀

而對劉星而言 遇佛滅佛 遇神殺神
我就是真理 我的自由是一切 因為我的力量最強大~~

好吧!!你說我對這部小說批評的十分嚴厲
為什麼我還看完了520回?

就跟你說他有娛樂性咩!!
劉星有錢、有權、有四個美女老婆、有三個美豔情婦~
這種一如女孩子想看的有威風八面男主角的羅曼史一樣
是男人只能想想的劇情
所以我就看完了。。。。

真是夠了,都幾歲了,我還會看這種東西。。。。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某一天在電子郵件中看到時報出版有"園長夫人"的試讀活動
心想在茫茫書海之中
我向來也是東翻西看來者不拒的不負責任的讀者
有這種比圖書館還好的閱讀機會
當然要登記一下
於是幾天之後我就收到試讀本了

身為不負責任的讀者
我當然不知道黛安艾克曼是何許人、寫過什麼東東
所以我的讀後感的第一段
當然純粹就文章的內容來寫一些感想
可是作為一個讀者
我最討厭看到的就是那種看完以後就不用去看書的讀後感了
好吧!!我會努力試著不做自己討厭的人

看完整本書
第一個想法是 這不是小說 為什麼會有"猶勝偷書賊、德語課"這種奇怪的廣告詞啊?
原本我是想像閱讀"德語課"一樣
藉著文字進入二戰的奇妙氛圍
可是報導文學的文字有許許多多的資訊圍繞的主體進入腦海
卻沒有小說文字的感染力
隨著文字一路走向希特勒的敗亡
卻不是華沙走向勝利的時刻
當然 這個苦難不單是波蘭的猶太人承受
尤其他們已經在二戰之中受到幾近滅絕的屠殺
也許 死亡對在一個悲哀的時代中的人們
是一條離苦得樂的捷徑
而對那些活著的人
戰爭的結束是宣告另一場苦難的開始
這個故事在戰爭結束而休止
但生活卻必須繼續面對持續不斷的挑戰

說真的
我看完本書
我更想知道 波蘭地下軍的勇士們
如何去面對二戰後淪為蘇聯附庸的命運
在命運對迎向挑戰的鬥士們開出令人失望的點數
這個殘酷玩笑的背後 又會有多少生命智慧

維基百科上對傷痕文學是如此定義
傷痕文學泛指中國1980年代開始一種文學創作思想(潮流),是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最先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主要是表現「文化大革命」給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以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文學現象,在當時中國社會有廣泛影響。
對鄉土文學則只有鄉土文學論戰的條目、敘述如下: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1977年-1978年),是一場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關於台灣文學之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特別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間,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般稱之為「鄉土文學論戰」。表面上,這是一場關於文學之本質應否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但是在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台灣戰後歷史中一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陳明成 2002,40)。1
事實上,類似的論戰在1930年日治時期台灣也發生過,所以有人將193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將197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不過,在這裡我們將用「台灣話文論戰」來指涉1930年代的那次論戰,而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來指涉1970年代的這次論戰。

而對我這種不負責任的讀者
不管文革的文字記敘,二戰、越戰的記載,抑或是遷臺之後那一個特殊時代的記述
總讓我想到滾滾遼河作者的自述:「我曾以拙劣文字寫了一部小說,記錄一個時代,居然爆得虛名。」
與其說這些作者有驚世之才,不若說時代的動盪
造就了作者的敏銳和整個視野的遼濶
生命動盪的不幸,正累積著他們文學創作的養份
一如王國維評李後主:「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之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我一直在想
記者這個行業和其他行業有什麼不同
憑什麼可以稱自己為無冕帝王?
憑著就是手上一枝謄寫事實的筆
其實報導文學,一如傳統中國文化的史家之筆
怎麼樣把事實呈現出來
留待世人來做出評價
這才是一個稱職的報導文學者應該達成的目標
只是這個小小的目標
在這個大家為五斗米折的蕞爾小島之中
要做到 談何容易?
不過 在談時事不容易做到的現實下
找一些近代值得談
卻沒有人好好談的課題
去撰寫一本類似的書 對整個社會
會有一種令人害怕的影響吧~

至於黛安艾克曼
公視有一集談到他的節目資料
看完之後讓我想看看他其它的書
有興趣的人可以連過去看一下
我就不再班門弄斧了~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幫老婆借了本書
也就順便看了一下


其實這本書不特別
他整本書只強調一個概念--「績效」


有很多書在講到教育訓練的時候
把教育訓練講的有如萬靈丹一樣
這本書回歸到企業的本質
教育訓練是為了提升員工的績效
當然教育訓練本身也該講求績效


可以用操作說明解決的就用操作說明
制定SOP可以達到目的?當然就好好把SOP規劃出來
操作手冊可以解決
那當然就是編一本完善的手冊


教育訓練是提升績效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
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成效
才是安排教育訓練應該首要考量的
教育訓練不能置於公司的績效管考之外
否則教育訓練會變成酬庸或形式 而無實質效益


這是這一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


這是一本工具書
所以我就寫一下我覺得重要的地方
如果你對教育訓練有興趣
可以找來看看


**********************************



員工不「教」誰之過?:績效導向的全方位教育訓練 What Every Manager Should Know About Training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個故事
寫的是發生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
敘述從土木堡兵敗開始
結束在明英宗復位


看完有幾個感想


我忍不住把這本書和之前看的"萬歷首輔張居正"做一個比較(我讀萬曆首輔張居正之配角胡亂批 我讀萬曆首輔張居正
兩套故事對史實都做了一番考證
但"兩朝天子"中的人物
總覺得性格不夠具體
每每在重大事件發生
最能突顯人物性格的事件上突然跳躍時空
再用回憶的方式或第三人的旁白補足故事的缺口
這是讓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另一個感想是有關明朝
基本上這一個朝代
好像除了朱元璋和明成祖
沒一個皇帝有什麼才幹
這兩個有一點才幹的
也沒有容人之量
屬下有一點能力的
不懂明哲保身之道的
也不得善終
這樣的朝代可以延續上百年
只能說元代的種族政策和高壓統治
和幾個不畏死的骨肱之臣(好像真的都不得善終...方孝儒、于謙、張居正...)
真的只能說是天命


比較起來
清朝這些滿人皇帝
至少在嘉慶之前
都還似模似樣
如果不是出了個為了自己一人之權利的慈禧太后
清末也未必會衰敗的這麼快


李後主曾有"生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的評語
觀堂評論李後主道:“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貞觀政要也有這樣的認知和安排
(太宗謂尚書左僕射房玄齡曰:「古來帝子,生於深宮,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驅使,甚知剛直,志存忠孝,選為子師。卿宜語泰,每對王珪,如見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師道自處,時議善之也。)
但在朱元璋刻意強化君臣分際之後
生於深宮之中的人君
君可以不君
臣確不能不臣
真是為求一人一家之幸 而由生民無度需所~


看完了之後 我深深覺得
權力會讓人完全失去人性~~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故事從晏嬰的老爸晏弱說起
關於出使
關於伐萊
整個故事把晏弱勾勒的英明神武

可是突然晏弱死了
晏嬰在怎個故事中
除了有一個令人訝異的守喪之舉
但是 我沒有一種覺得他的成功是應該的感覺
晏嬰的聰慧和拘於正道的方式
可以在君主專制下存活
好像只有幸運可以解釋
整本書沒有適切的理由和前因後果

齊景公至少不是一個自毀棟樑的崇禎
頂多是樂不思蜀的阿斗
分的出誰可以幫自己持盈保泰

故事完了
覺得晏弱比晏嬰角色突出
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天謀殺案
顧名思義 故事在星期天展開
離奇的調查案 奇怪的死亡 好奇心不停止的偵探
對秀蘭麥康而言
調查永遠不是生意
而是一種癮頭 本該放下 卻無法停止

於是 第二件死亡產生

故事的女主角
好像是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 受害的 也許是加害她的和幫助她的人們
人 會因為彼此的互動
產生不可思議的影響

當一個人只想到自己
事情的變化 會朝向一個沒有人樂見的結局出發

為別人好是一件艱難的事
為別人好的同時 讓自己更好
這是更困難的事

故事結束 案情大白 留下的 卻是讓人覺得全身發膩感受
一點也不覺得真相大白讓人有正義伸張的感覺
這就是人生?!
幻滅 是成長的開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覺得日本漫畫有趣的地方
在於取材的範圍和讀者層的設定
都不只是針對兒童或青少年
有不少的題材都在探討一些頗嚴肅的東西
比如"家栽之人"、"聖堂教父"、"東大特訓班"...等
基本上漫畫在日本只是一種表現型態
舉凡電影、舞台劇、文章可以表現的
沒有不可以用漫畫來處理的
反而會讓一些本來令人覺得嚴肅的東西
讓人容易親近


這一套十本的故事
以陳昌鉉在提琴製造的成功為引子
成功的敘述了韓國在二戰前後
整個國家發的重大事件
和這些事件是怎麼樣影響故主角-陳昌鉉


我一直很佩服這類的作品
因為他可以把一個時代具象化植入讀者或觀眾的腦海
比如港劇的上海灘 也是塑造了一整個民國初年上海的風華
這部漫畫 把韓國在二戰前如何受日本統治
戰後如何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分裂
和旅日韓人有家歸不得的無奈
全部在紙上活靈活現的讓人感同身受
而不再是歷史課本上的近代史事件
是一則一則生命的苦難


另一個有趣的著眼點
是陳昌鉉如何觀察感受生命中的徵兆
他和母親、妹妹又如何去接受和實踐這徵兆所指示的使命
他們一家人是如何相信、去投入和不計一切的付出
一個人怎麼樣憑著自學而成為世界級的提琴製造師
人要成功 是要怎麼樣去努力!!


什麼時候我可以創作出這種深切的作品?
如何打動人心?
在工作上怎麼做出這種讓人感動東西?
人 活著就該令人感動~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從憫忠寺(法源寺的原名)開始舖陳
讓我忍不住一頁一頁看完
唐太宗為什麼蓋了憫忠寺?
從帝王的好壞開始述說
再來述說袁崇煥的死亡(就是袁承志的老爸)
用一串串的歷史故事
鑑古知今
去說明變法之不可行
說明志士仁人 為什麼肯選擇一條
注定殃及其身其家的不歸路

為生民謀福的結果
是把自己當成材薪
燒熱整個爐灶

李敖不是譚嗣同
也許他是康有為
也許他是先知
但一如康有為
他不是行者 沒有辦法知行合一 推己及人
康有為的悲哀在於 他精於事 昧於人事
想經世濟民
除了要眼光高 知識豐
更要掌握人心人性
不然往往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或者無法說服掌權者
也許李大師不是不懂
是不屑
但是不屑是要付出青春做代價的

一本小說
道盡歷史悲哀的一面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次看這本書 約莫是在高中或大學之際
張曼娟的書紅的火燙
吳淡如也在其先後造成一股旋風

再版 作者自己寫的~
*********************************************
當我珍重的排列這八篇小說,並且逐頁翻閱,才赫然發現,幾乎都是在生命的探索以後,終於了悟。探索的過程都很艱辛,卻總不可放棄。如同尋春的梅花尼子一般,能將山嶺上的雲彩都踏破。旁人瞧著覺得飄逸優美,當事人必有一番折磨吧!
*********************************************
當我從少年十五二十時
走到如今坐三望四的年紀
再看這本書
讓我最難忍的
仍是"桃夭"

其實一胎化不如提高教育程度
像在台灣 獎勵生育都來不及了
有些事 不用對方法 為了達成目標 卻會產生很多不可思議的結果。。。

故事間的寥寥數行文字
那種溫柔女子眾裡尋他多年不著的寂寞
讓人不知所措~
安慰也不是 憐憫也不行
當花開幽谷 我們只能任他自開自落
欣賞的旁人 那能一如杜秋娘恣意呢?


也許 個人自有個人的緣法
成就也只會在用心處出現...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去圖書館
除了新書外
更喜歡找一些以前看過的舊書
書未必稱得上是"經典"
但在當時也算領得一時風騷

國內寫極短篇小有名氣的
愛亞可以算是其中一人
極短篇囿於篇幅
要顧及故事完整性
又要出人意表、餘韻猶存
和寫中長篇的佈局和規劃
可說是各有各難以掌握的地方

極短篇的好處是可以用很短的時間消化一個篇幅
但要讓人手不釋卷
故事就要具可看性
不然是不可能看完的

這本書我用一周多的零碎時間看完
隨著書中的故事
度過一個一個情節

如果你很忙 忙的沒有時間好好看書
這本書可以讓你用短短的時間好好看一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本書當年也算是小有名氣
我想看過的人不少


那天聽了一場名為"個人風格與行政效能提升"的演講
演講者是高師大的劉廷揚博士
其中講到有關"溝通"
將溝通的類型分為父母型、成人型和兒童型
往下細分為批評父母、撫育父母、自然兒童和適應兒童


我突然想到這本書提到的"控制戲"
把人的為分為"脅迫者"、"審問者"、"冷漠者"和"乞憐者"
和上面的差別在於不存在理性的"成人型"


書中強調人類陷入這四個類型的溝通模式是源於能量的爭奪
而打破這種模型是化解能量爭奪及提昇領悟另一種能量來源的必要過程
屬於書中的九大覺悟之一(連同續集的"靈界大覺悟"作者一共虛構了十種層次的覺悟~)


其實當時我正熱烈的看唐望一系列的故事
這兩套故事恰好是一個奇妙的對比
一套是確知為假的虛構的傳奇靈修故事
一套是無法證明是謊言的印地安巫術傳奇
在世紀末的靈修熱潮中出現
但截至現在
還是沒有見到所謂"關鍵性的多數"
人類的愚行既未受控制
能量的爭奪更用正義的口號去粉飾...


生命的二極性。。。怎麼整合?


當我們潛獵自己的習性、好好的做夢
再優雅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也許可以
再多貼近一點有關生命的奧祕~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開始看另一個系列的偵探小說


主角是"秀蘭麥康"


其實"金絲梅芳"的字母天后系列還沒看完
只是圖書館該系列的書都被借光光了
只好讓秀蘭小姐先上場了


其實就擔任偵探而言
秀蘭小姐比金絲女士好命多了
至少在這本紙牌命案裡
在這麼多嫌犯前晃來晃去
居然沒有一個想把他處理掉
不像可憐的金絲女士
沒多久就會有一個想把她做掉當肥料的變態出現
或者身邊良人即是狼人
而秀蘭小姐身邊的人
也許壞、也許不安 但都還有良知
有些像柯南中的罪犯
犯罪是情非得已
而不是理所當然


這樣的罪犯會讓人覺得社會好像讓有些對不起他們
其實有很多人犯罪是單純為了生活
並不是有什麼認知上的不同


簡單來說秀蘭小姐的世界好像比金絲女士一般化
並沒有那麼冷竣無情~~


當然這是這系列我看的第一本
也許未來秀蘭小姐會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變化
不過我希望她不要和金絲小姐一樣多災多難~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手邊有一冊愛亞極短篇


很喜歡極短篇中故事的突兀


喻麗清的故事不像愛亞的那麼強烈有個性


卻能讓人慢慢的閱讀


書中的插圖是作者自己畫的


基本上只能用有趣來形容


至於故事有些什麼內容?


自己去慢慢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在圖書館看到的書


不知道為什麼


我總覺得故事中有淡淡的,有關於動盪時代的無奈


與其說滑稽


不如說故事很讓人感到強顏歡笑


...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見到這本書的名稱
是在看唐諾的一本書
朋友推薦的


唐諾的書評如今已忘的差不多了
只是依稀記得
也許書評本身帶來的共鳴
還大於小說本所來的感動


怎麼說呢~
第一 故事的主角是中南美洲的一個重要人物
但對我這種第二類組出身 世界史停在工業革命以前的角色而言
實在沒有一點起碼的認知


第二 講實在的
對於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
我根本沒有什麼基本概念
除了亞馬遜河、安第斯山、智利、阿根廷、秘魯、巴西
其餘的國家我在沒有基本認識


第三 故事是在述說一段英雄末路的情事
我對這種美人遲暮、英雄氣短的故事
總是有一種無言以對的心緒
我每次看紅樓夢 總看到四十幾回賈府逐漸式微
我就看不下去了
對於這一個一開始就一路描繪衰敗的故事
我看的很是心酸


人老了 該怎麼放下?
放下昔日的豐功偉業
放下雄心壯志
放下人面、情面、場面?


一路走 最終 沒有另一個從異鄉再起的機會
最終 到了人生的終結 有什麼不捨 也無法不捨


馬奎斯對河流有種近似母性的依戀
無論是"愛在瘟疫蔓延時"或是這本"迷宮中的將軍"
河流在故事中種不時的出現
貫穿全書
都我們這種只有荒溪型河川的都市化島嶼居民而言
這種對河川的情感 還有河川與生命的息息相關
有些不可解的距離


對自然的疏遠 或者就是造成人心荒蕪的主因吧~
沒有了敬畏 所以中大地科的教授可以大無畏的拿斷層做實驗
科學很重要 但 你可以保證你付的起代價嗎?
實驗? 唉~(離題中)


對於這些名著 我有時候會問自己
如果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寫這本書
我有辦法耐心看完嗎? 我不知道...


總而言之
看完了 但是對我來說
這是一次有負擔的閱讀




馬奎斯系列



我看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我讀"愛在瘟疫蔓延時"






有關"迷宮中的將軍"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一套漫畫 總共八本
基本上是日本人對泡沬經濟後的一種反思


故事中強烈反對所謂的全球化
企圖讚揚所謂的歐亞區域經濟
這讓我想到一個在歷史課本看到的名詞


"門羅主義"


當時唯一記得的是"美洲的事務由美洲自己來處理"這句話
看了這套漫畫
我對所謂的"全球化"和所謂的"金融商品"
有了更多一點的了解


金融商品的初始立意是為了促進金錢流通
方便需要金錢的人摹金錢
到頭來卻變成大戶搜刮散戶的利器
甚至是國對國的搜刮 這是很多沈迷於投資的人不能理解的事
結果世界變成從有生產力的人左右
變成由有資金的人操控
所以 所謂的鎖國 變成是保障開發中國家的必要手段


美國用門羅主義 藉著美洲的養份茁壯崛起
現在企圖用全世界繼續支持他的成長
但故事中的日本 主張的歐亞區域經濟的理念
其實和二戰的大東亞共榮圈沒什麼兩樣
只是時代進步、範圍加大
而且門羅主義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美國
更產生了一堆中南美積弱不振的國家
漫畫中的理念 可能會成就日本和中國成為區域的霸主
其餘的國家要共榮?在這種弱肉強食的時代
實在難之又難


這部漫畫的故事具可看性
內容也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比東大特訓班、金錢之拳不惶多讓
其他好像只有聖堂殺手(聖堂教父)可以媲美
可以一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很滿意,因為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已獲勝了~~


德語課--結尾


而我呢...我還在等著看他為什麼被關
我還想知道西吉的爹娘變成過怎樣的生活
我更想知道 到底什麼叫"履行職責的歡樂"


 


結果 故事已到了結局


書裡面 每個人都正常 除了西吉的爹娘
在一個不正常的時代
村子內的人卻只有兩個人不正常
其他的人依然有全然美好的人性
父母卻把孩子逼成不正常。。。


到底是故事不正常
還是不正常的時代中
大多處人仍可保持清醒?


我不知道


人性的扭曲是因為人來為難人
而不是外在環境為難人
更多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以上是看完後的絮語~~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憑我們自己的想像,」畫家說:「他們不敢怎樣,但是,你看一看周圍吧,有多少事情是無法想像的,但他們就那樣做了,他們也敢那樣做。他們的力量就在於他們毫無顧忌。」--摘自德語課〈遠流2007初版 P261〉


 


其實我看書一像不摘句的
通常只有在讀詩詞等韻文會去用記憶抓下一些文句
小說 通常最後在我腦子裡都只剩故事情節


這本書才看到一半
說什麼讀書心得還太早
但看到上述的句子
我才知道什麼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一本以德國二戰為背景的小說
書中的角色所說的一段話
居然讓我感同身受


不知道是譯者不由自主的翻成這樣
抑或是原著對彼時深刻感受的刻畫
不管是那一種 都讓我覺得
人 真的不斷的在重覆著自己的愚行


 


也許 人只能超然到去進行控制下的愚行
卻沒有辦法超越跳脫愚行
雖然 我是由衷的希望不要陷在這種愚蠢的無窮迴圈之中
但是身在局中 又何能避免不陷入這一切?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