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東西
其實
要養成書寫的習慣
人,要停下來看看自己
雖然做不到三省吾身
也不能忙亂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近在處理公事很是慌亂
有點措手不及的感覺
以往事情多
但總還算謀定而後動
很忙、很趕,也許有點亂,但不會慌
總是知道方向和下一步

 

為什麼?差在那裡?
做一件事
應該要知道原因、目的
相關事件的關連
再去檢討策略與步驟
才能事半功倍

要去航海
要有海圖
要有GPS
再不濟也要有羅盤和六分儀
不然急著出海
只是打算上演"星艦迷航"罷了...

當一個承辦
很容易提昇效率改善手上業務
當一個課長
一兩個月完成一件指標性業務也很容易
當一個4級機關的首長
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完成一件可以讓人眼睛一亮的成果
一個部長、一個院長、一個總統
一個準備好的首長
一上台
應該做什麼?

願景、點將、目標
為什麼要先點將後目標?
一個願景的達成
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你有什麼專長的人材
就該訂定什麼樣的目標

為什麼最近慌亂?
準備好的長官
直接開口說做什麼
然後
要成果

走跳職場多年
要成果還不容易?
李代桃僵
偷樑換柱
似是而非
..............
長官要成果
就有成果
但是
只是辦公...
去擠壓一些看得令人眼花撩亂的東西
終究
只是夏日夜晚美麗的煙火秀

 

很多東西
終究得回歸市場...
錢不是萬能
但沒錢真的萬萬不能
理想要能和現實結合
如果理想和市場差距太大
那只能慢慢的培養
不是一蹴可及的...

 

這頭下令叫你賣命
轉身叫你檢討把自己送出去
要有多麼昏庸才能下達這種命令?
 

了解了目的原因
確認了願景
努力達成
這是主見

堅持手段
堅持指標
忘記了願景
不顧目標
或者說
分不清指標和目標
這是偏執

做事不累
累得是面對惡意及沒有黑白與是非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故事總是要有開始與結束
成功要有實力
但是更要有機緣
史崔克在低潮之際
也是危機就是轉機之時


這個故事或許該叫作"查理的復仇"
那故事馬上就從偵探小說變成靈異小說了
也只有這樣改
史崔克接到本案的委託
才有一個合理的原因---"鬼遮眼"
 

故事乍看之下都合理
唯一不合理的就是委託人
可以是A、B、C或D去委託
或者有什麼不得不所以才去委託
整個故事到最後完全毀在一開始的委託...

總之
這個獨腳陰毛頭的主角的女人緣
讓人十分不滿意
彷彿遍體鱗傷卻不斷有"美女"與之周旋
也許
人生就是如此吧~

真相總是殘酷的
處理人生是需要智慧的
懂得了解自己是生活快樂的必要條件

總之
故事結束了
這個故事以偵探小說來講並不合理
可以耗時間而已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冷硬派偵探

馬修史卡德
菲力浦馬羅
金絲梅芳
哈利警探
麥可.布隆維斯特
山姆.史貝德 ......

好像除了賴唐諾
沒有一個生活稱得上滋潤的~

在赫丘里白羅用生命阻止了法律上甚至無法定罪的教唆犯之後
古典學派游刃有餘的偵探就從舞臺上消失了
冷硬派偵探
在生活的夾縫中堅持信奉自己的守則
去解決一椿椿的探案
去尋找一次次救贖的機會

這次
柯莫藍史崔克登場
帶著缺腿的身軀
離去的絕頂美女女友
不相往來的搖滾巨星父親
已逝的奇妙母親
和眾多的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
在擾擾嚷嚷的生活中大步、哦、是拖著義肢登場
在賺錢、不賺錢的案子中交錯著
而最不賺錢的案子
由尋人變成凶殺
更糟的是
被害者的周遭
人人有動機
被害者寫的最後一本書可能是動機來源
而整個時間證據和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
加上故事發生的時序
讓史崔克真的又冷又硬又累...

賴唐諾有卜愛茜
史卡德有伊蓮
史崔克身邊的蘿蘋只是想要自己可以成為另一個獨當一面的偵探
史崔克的心靈救贖何時會出現?

冷硬派揁探總在混亂中處理一切
至於事情的真相
總有許多面相....

如果你喜歡冷硬派小說
也許
在史卡德喝完了烈酒一滴
史崔克可以用他的義肢
帶你探索新世界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怎麼說這本書

旅遊?
離鄉背井
在這個時代
是旅遊
早個6、70年
是逃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當以生俱來的平安被當成是天授
安樂所造成的認知
一切的決策
都會是樂觀情境的大中取大

其實
整本書在民國70年代之前的文章
與其說是旅遊文學
不如說是兩岸傷痕文學
值不值得?用背景離鄉的一整代去兌換的
現在的社會?現在的國家認同?
如果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有朝一日變成笑話
那先天下之憂而憂也只是夢中噫語罷了


旅遊的目的
是為了洗滌心靈?放鬆身心?追尋刺激?

中國文人的行到水窮處的豁達與天人合一
和西方的資源發掘及探奇
那一種更合乎利益?
個人利益?
國家利益?
人類利益?
環境利益?

為什麼要旅遊?
什麼又是旅遊文學?
離家,是旅遊嗎?

很多很多問題
答案是意識型態?觀念告白?真理?

旅遊
也許只是因為渴望...

文字之間流露的
是屬於一個世代的境況
一個時代的哀傷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2326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的想法只是個人看法

在文資法通過的同時
要想一想
權力、責任、強制力、經濟活動、角色...


孟子曰:「...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離婁章句上]

 

先掉書包再來胡說八道
比較有說服力

 

第一點 地質公園怎麼推動?

先不管聯合國、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這些因為"政治"而存在莫名其妙癥結的難題

實質推動上
先說一下我看到過的東西

  • 大陸:官方主導,收費導向,學者參與研究,其他不明

  • 日本:官方代表,地方產業協進會是重要角色,學界、研究單位參與研究,有單位出面整合,從地方、國家、世界有完整的評選機制,極重視地質公園推動,似乎當作振興地方的重要方案

  • 香港:正式政府單位,岩石地貌協會是重要核心,商業機構參與支持,由郊野公園提升進化,與觀光遊遊結合之制度已建立並推動

  • 中華民國:剛通過立法,目前由熱心的學界教授推動,林務局,觀光局管理處支援,地調所近三年也參與。縣市政府目前僅澎湖參與度較高。主要以社區參與來推動各項事物。

我們打算怎麼管理運用地質公園?
目前法規通過前的狀態,其實是相對彈性、鬆散的概念性結構

對於地質公園是用一個樂觀其成的方式兼容並蓄
立法通過了
主管機關的概念會不會反而造成排他性?
地質公園所隱含的永續區域經濟發展的概念
會不會變成國家公園式的管制?
那一種模式可以兼顧商業模式?

其實地方人士沒說出的那一句
和千年前梁惠王那句是一模一樣的
「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不能滿足需求的模式
必然成為鏡花水月。

 

第二點 地質公園的基礎研究如何推動?

這次去萬宜水庫參觀
一道柱狀節理摺皺
鑽了幾十個岩心
再進行相關的成份分析及定年
讓解說有憑據
而不是一種依稀彷彿是解釋

研究需要什麼?
求知欲、熱誠、方法、知識及經費...
錢不是萬能
沒錢萬萬不能

連江縣有提供研究補助
不知道大部份地質公園怎麼做?
其實地質公園的研究不僅僅是地質
包含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產業等等...

但研究的成果怎麼走出最後一哩?
科普化、解說員訓練、摺頁、解說影片...
這一部份則是很難做得好
要有專業,又要有奇妙的溝通能力
畢竟這麼多年來
沒出過幾個費曼先生
地質公園要怎麼發展出一個有效機制
這是在基礎研究有成果之後的重點

第三點 不能加入聯合國組織,地質公園推動的未來與願景為何?

最終願景當然是加入聯合國的認證
但是
目前要怎麼讓地質公園持續有動力?
我覺得觀光局風景區長期的督考機制
旅館的星級分級制度
要逐步融入地質公園會議機制
截長補短和特色發展
其實需要外來力量的不斷肯定
才能持續~

第四點 有關導賞員及地質旅遊推動的導入

在發展觀光條例有關解說員的規定夠不夠?
怎麼去串接旅遊行程?
怎麼融入地質公園機制?

我覺得要對上面的問題有想法
制定出來的規定才能可以持續推動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早出發前往西貢
分乘三台中巴去萬宜水庫
但休息的公園名稱我記不起來了
這個點主要介紹這面解說牌
解說牌的架子
上面的LOGO
下方的內容
分開式的設計
在這外速變化的時代
可以少很多廢棄物

地質公園成為UNESCO的正式標章馬上就完成更新

P_20160522_091326_1_p.jpg

萬宜水庫的中巴進出是限量的
因為是單線道
只能靠避車道會車

但是計程車、健行是不限量的
用這種方法來兼顧安全和發展

P_20160522_092412_1_p.jpg

下面的草地早年用來安置越南難民

P_20160522_093650_1_p.jpg

這裡的牛都野放
但耳朵上有身份證

P_20160522_094103_1_p.jpg

萬宜水庫在興建採石時發現大量的花崗岩柱
最大直徑超過2.5米

導賞員認真解說當初興建的設計

P_20160522_100229_1_p.jpg

萬宜水庫和三門仔的淡水湖一樣
都是在島嶼間把原來的海圍起來
抽掉海水來儲存淡水

萬宜水庫有上下兩層設計
鄰接海水先有一層堤防成為水位略高於海水的淡水池
北面更有消能設計
避免海浪直擊內層壩體

P_20160522_100303_1_p.jpg

內層壩體用大塊磊石堆疊
水位遠高於海平面
有兩個問題可以思考
1.水位高有什麼好處?
2.淡水從那裡來?

P_20160522_100307_1_p.jpg

我們去的時候海蝕洞步道還在施工
緣慳一面
只好回來看馬祖的

P_20160522_101304_1_p.jpg

P_20160522_102234_1_p.jpg

柱狀節理讓大地應力留下明顯的紀錄

P_20160522_103142_1_p.jpg

這個破碎帶怎麼形成的?
我記得不是斷層...
因為兩側沒有錯動的現象

P_20160522_103339_1_p.jpg

有沒有好學生可以出來解說一下?

P_20160522_103419_1_p.jpg

我們是認真跟上的好學生~

P_20160522_103628_1_p.jpg

這些孔洞和池裡的消坡塊
肩負保衛壩體的重要使命

P_20160522_103739_1_p.jpg

這一區塊在什麼狀態下柱狀節理彎曲成這樣?
右側為什麼又有一道明顯的破裂面?
誰先誰後?

P_20160522_104930_1_p.jpg

劉老師沿途補充很多知識

P_20160522_105920_1_p.jpg

前兩天下雨
水一直從節理縫隙流出來

P_20160522_110109_p.jpg

P_20160522_110121_1_p.jpg

P_20160522_110122_1_p.jpg

大家躺著拍柱狀節理面
犠牲真大

P_20160522_110126_1_p.jpg

解說牌面把重點列的一清二楚

P_20160522_110941_1_p.jpg

幾個分區的標準岩樣

P_20160522_111602_1_p.jpg

P_20160522_111618_1_p.jpg

P_20160522_111631_1_p.jpg

用堤防末端的空間
設置解說牌和放岩樣
另有廁所及涼亭
與計程車招呼站
功能性不錯
但廁所清潔有長足進步空間

P_20160522_111723_1_p.jpg

P_20160522_111742_1_p.jpg

P_20160522_111814_1_p.jpg

不能免俗的到此一遊照

P_20160522_112149_1_p.jpg

 

P_20160522_112742_1_p.jpg

獅子會的展示空間
除了地質
更有生態、漁業的展館

空間很大
還有菜園、餐廳
那天還看到新娘拍婚紗

P_20160522_122209_1_p.jpg

地質展館

P_20160522_122219_1_p.jpg

主要介紹岩石循環及各式標本

P_20160522_123342_1_p.jpg

P_20160522_123344_1_p.jpg

戶外也放滿了岩石標本

P_20160522_124546_1_p.jpg

解說牌上有一層透明壓克力
壓克力上有點字
完全不會影響解說內容的可讀性
很聰明的設計

P_20160522_124642_1_p.jpg

單線道出了車禍
所以三台中巴只有馬祖和利吉的朋友到達獅子會展館

P_20160522_125058_1_p.jpg

下一個點是西貢火山探知館
內容很多
但很難看清楚
遊客實在太多了....

P_20160522_130956_1_p.jpg

P_20160522_131101_1_p.jpg

這裡的標本展示摸不到
但展台很有未來感

P_20160522_131204_1_p.jpg

郭科長一定打算把地調所也弄成這樣

P_20160522_131216_1_p.jpg

人就是這麼多

P_20160522_131335_1_p.jpg

P_20160522_131344_1_p.jpg

我們的人也很多

P_20160522_132020_3_p.jpg

中午用餐又是一點多
一路的餐館都爆滿
還好香港地質公園的夥伴貼心安排
時間地點銜接的恰到好處

P_20160522_132749_1_p.jpg

P_20160522_134846_1_p.jpg

P_20160522_134919_1_p.jpg

用完餐
一路由西貢搭車回沙田
取了行李
大家又要去機場趕飛機

這次的活動
感謝林、蘇、王、李、劉、齊老師的帶領
及香港地質公園夥伴的悉心安排與解說

至於感想~
我在想一想再分享給大家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船行復行

P_20160521_130637_1_p.jpg

P_20160521_131155_1_p.jpg

P_20160521_131452_1_p.jpg

總之
穿越了沈積岩區之後
來到了吉澳

中間介紹了很多
包括了一個灣澳曾經停泊到訪的船隻
差異侵蝕形成的"鬼手"
含氧化鐵成份呈赤紅色的地層

可是偷懶只帶手機的我
相片一張都沒照好
人到中年
用力聽轉頭忘
實在不敢把一鱗半爪的記憶寫上來

有一點值得學習的是
所有的解說資料
導賞員都用A4活頁整理收集好
在解說時一併翻出給參訪者觀看比對
這有三點好處
1.言之有據,相關研究的資料可以放入,以補解說不足
2.圖文並茂,與現地比對,讓參訪者可以馬上了解介紹標的所在,避免在茫茫曠野中,找不到目標
3.資料的更新及整理,在不同的導賞員可以有一致、正確的資訊

到了吉澳
先到餐館醫肚子

P_20160521_141724_1_p.jpg

地質教育中心其實還在遠方

P_20160521_141247_1_p.jpg

當地名菜好像是"手打墨魚丸"
味道很有特色
P_20160521_141651_1_p.jpg

大家還在用餐
我先出來當孝"子"
上頭這隻螃蟹
讓我家的嘟教授仔細端詳許久
他可是第一次看到橫著爬牆頭的生物...

P_20160521_143251_1_p.jpg

吃完去地質中心
聽說這裡算是客家庄
路邊有賣"草仔丸"
各種口味都有
好像還有火炭母草
白的橙的綠的黑的
很有地方特色

P_20160521_143407_1_p.jpg

行行復行行
果然是十室九口
和早年的大浦福正
現在的西坵
感覺很類似

 

 

P_20160521_143640_1_p.jpg

P_20160521_143823_1_p.jpg

P_20160521_144016_1_p.jpg

春聯超大張
不知道是為什麼

 

 

P_20160521_142905_1_p.jpg

有房子在整修
不知道是因為地質公園推動的榮景
還是富貴歸故鄉的概念

P_20160521_144144_1_p.jpg

地質中心到了
看外觀有點失望

P_20160521_144218_1_p.jpg

但內容卻涵概了地方事物
地質特色

P_20160521_144507_1_p.jpg

P_20160521_144511_1_p.jpg

P_20160521_144706_1_p.jpg

小巧、而且不破壞當的的街村特色
又不需要很高的維護成本
其實這種作法的經濟效益很高
不是搞一堆大而無當的硬體建設

天后宮是吉澳的重要景點
可惜事前沒做好功課
導賞員一路仔細介紹
我卻沒有擠到前面仔細聆聽發問

P_20160521_145044_1_p.jpg

門神和馬祖一樣是浮雕
台灣大多是彩繪

P_20160521_145100_1_p.jpg

天氣有點悶
但並未如預報的下雨
也沒有烈日灼身
看完地質中心
上船繼續看下去

P_20160521_152926_1_p.jpg

鴨洲
一個有海蝕洞的小島

P_20160521_154414_1_p.jpg

P_20160521_154757_1_p.jpg

P_20160521_154905_1_p.jpg

島已經靠近深圳
背面是一棟棟別墅~
島嶼的生活
受天候影響很大

P_20160521_160816_1_p.jpg

P_20160521_162251_1_p.jpg

回程
再復習一次沿途的景色

P_20160521_165900_1_p.jpg

最後一站
荔枝莊
沈積岩的特性
和地質的多樣變化

P_20160521_170256_1_p.jpg

P_20160521_170306_1_p.jpg

P_20160521_170416_1_p.jpg

P_20160521_170601_1_p.jpg

一個簡單的考察路線圖
由大到小的區域顯示
概念清楚又留有足夠的解說空間

P_20160521_170749_1_p.jpg

P_20160521_170843_1_p.jpg

P_20160521_171442_1_p.jpg

遇見桃金孃

P_20160521_172014_1_p.jpg

層理?沈積?變質?
很多變化是漸變
不是非A即B
這也是地質學有趣的地方

P_20160521_172655_1_p.jpg

這麼多紀錄
誰先誰後?那些同時?
為什麼?
其實頗有閱讀推理小說的推敲空間

P_20160521_174248_1_p.jpg

P_20160521_174406_1_p.jpg

P_20160521_174417_1_p.jpg

P_20160521_174703_1_p.jpg

海蝕平台有一個大摺皺
是向斜?背斜?怎麼推成平的?
彷彿回到多年前構造地質的實習課

P_20160521_174747_1_p.jpg

到此一遊

P_20160521_180132_1_p.jpg

第一日參訪行程終了

P_20160521_181130_1_p.jpg

晚餐安排在中文大學
充滿港式特色

P_20160521_193926_p.jpg

吃完回飯店已經九點多了
原來計劃的夜遊實在沒有辦法執行
早早睡準備明天的行程

P_20160521_212504_1_p.jpg

(待續未完)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份的遊記一直拖到七月底才動筆

只能說日子被一堆奇妙的雜事填的滿滿
重新起動部落格模式
不然日子都過得糊塗了...
 
第一次到香港
欲始終沒去香港
其實真的挺宅的
但是後兩天休息
實在不想休閒變行軍!

言規正傳之分隔線


 

第一天的行程基本上就是搭船
漫遊香港地質公園沈積岩區
從馬料水出發
經赤門海峽
吉澳午餐
繞行鴨洲
停泊荔枝莊
回馬料水
香港中文大學晚餐
接下來
在我們準備看圖說故事之前
先介紹一下香港地質公園
 

  • 2009年11月 香港地質公園正式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成員,定名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 2011年9月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獲接納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成員,更名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 2015年 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成功通過中評估,繼續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個新標識的創立,香港地質公園於2015年11月17日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 為什麼香港能建立地質公園?
    • 在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單一邊界內,遍布西貢的六角形岩柱已被確定具有國際地質價值。新界東北地區則擁有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沉積岩,展現完整的香港地質史;
    • 地質公園景區範圍受到法例保護;
    • 地質公園獲得香港市民、社區、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持分者廣泛支持;
    • 香港具備相對上豐富的自然保育和科普經驗;
    • 位於地質公園內的生態和文化遺產能增加遊客的旅遊體驗;
    • 社區積極參與村落活化和地質公園的發展。
  • 建立地質公園對香港有何意義?
    • 加強地質保育及提高公眾的保育意識;
    • 推動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 促成自然保育團體和社區之間互利的參與模式;
    • 加強地質公園的國際形象,改善自然旅遊的質素和多元性;
    • 增加遊客和本地居民的郊遊樂趣;
    • 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地質遺產與自然和文化遺產等各方面的關係;
    • 鼓勵社區參與地質公園的自然保育及可持續發展,並改善其生計,以及保存自然和傳統價值;
    • 加強地質公園的國際聯繫,並作為東西方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之間的交流平台。
  • 香港地質公園有哪些主要特點?
    • 地質公園與市區近在咫尺,地質遺跡豐富多樣並集中;
    • 所有地質景區均受法例保護;
    • 香港具備管理和規劃保護區的豐富經驗;
    • 生態環境和野生生物多樣化,並擁有鞏固的生態學研究基礎和推廣自然保育的廣泛經驗;
    • 地區人士的普遍支持及積極參與。

 

  • 在多方面而言,香港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不僅在於繁華都市與廣闊的自然地區如此靠近和對比鮮明,受到良好保護和管理的郊野公園能提供充裕的康樂活動空間,由此提升我們的生活素質,為香港締造綠色環境。香港地質公園建基於成功的郊野公園制度上,不但為本地的自然保育領域帶來新動力,亦是推廣科普的重要平台。
  • 地質公園是一個新興保育概念,雖然少數人認為建立地質公園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事實上剛好相反:
    • 香港地質公園是一個由地質景區和周邊睦鄰地區組成的單元體,其中受到《郊野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條例》等法例保護的八個景區佔地約50平方公里。
    • 香港地質公園以自然保育和教育為目的,因此不會容許在任何景區興建可能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的不必要的設施。
  • 香港地質公園的格局
    • 香港地質公園是一個由地質景區和周邊睦鄰地區組成的單元體,其中受到《郊野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條例》等法例保護的八個景區佔地約50平方公里。
    • 一個公園兩個園區八個景區
一個公園 兩個園區 八個景區
香港地質公園 1.西貢火山岩園區
展示了世界罕有的六角形岩柱
糧船灣景區 果洲群島景區
橋咀洲景區 甕缸群島景區
2.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展示了香港自4億年來形成的
多種沉積岩
黃竹角咀
赤洲景區
赤門景區
印洲塘景區 東平洲景區

 

香港地質公園範圍

(以上資料由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站摘錄)


基本上
第一天的行程是在新界東北積岩區活動
所謂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對我來說
看"地質"是3成
看"地質公園"也3成
看"地質公園經營管理"再3成

另外一成就讓老天爺的旨意來啟萌吧~


行程的部份
我會就看到的部份做一些紀錄
也許要以再整理出一些問題
到時可以再請教香港地質公園的同仁
也許又可以偷學到一些東西

出發
從馬料水碼頭
P_20160521_113605_1_p.jpg

不記得原訂行程是什麼
總之大大的一團近7、80人
一個出關前前後後拖到10點多
再搭遊覽車從機場到碼頭
已經要11點半了
上了船
開始了充實的兩天行程

P_20160521_113938_1_p.jpg

這回在林老師安排下
馬祖幾個協會都派員參加
希望大家在這次的行程中
能對"地質公園"有多一點的認識

P_20160521_114328_1_p.jpg

人員滿滿的
分別搭乘兩艘船

P_20160521_114630_1_p.jpg

在船上為我們解說的
去年11月有到馬祖來參訪
香港地質公園的導賞員有分級認證制度
 

  • 初級地質公園導賞員(B2G)
    • 導遊在修畢基礎╱ 認可地質旅遊課程( 或同等課程)之後,應已了解香港地質公園各景點的基本知識及遊覽守則的內容, 特別是安全要求及地質保育, 並有能力提供達滿意水平的地質導賞服務。
  • 獲推薦地質公園導賞員(R2G)
    •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提倡訂立更高的地質公園導賞員水平,並據此頒授認可資格,藉以鼓勵已接受基礎培訓的導賞員增進地質、生物及文化方面的知識、了解香港地質公園的規劃及管理原則,並提升外語表達技巧,由此提供質素更高的導遊服務( 特別是給予外國遊客的服務)。通過評審的導賞員會成為「準地質公園導賞員」,待六個月試用期後,才會獲確認為「獲推薦地質公園導賞員」,並須每兩年接受一次重新評審, 以延續其資格。
  • 認可地質公園導賞員(A2G)
    • 為保持地質導賞團的水平、地質公園導賞員的質素和香港地質公園的國際形象,香港旅遊業議會( 下稱「議會」)通過推行「地質公園導賞員核證制度」,以提高地質公園導賞員的水平;同時,只有由獲認證導賞員接待的地質旅遊團才可確認為優質地質導賞團。由議會核證的地質公園導賞員稱為「認可地質公園導賞員」, 並須每三年接受一次重新評審, 以延續其資格。

這次配合我們到訪
目前僅有兩位的"認可地質公園導賞員(A2G)"全員出動
一船配置一人
全程為我們提供深入淺出的解說

P_20160521_114829_1_p.jpg

從馬料水出發這一路
是赤門海峽
當天導賞員有解說很多
也放了一部香港地質公園的音樂影片
可是相隔兩個月
很多細節已經隨風而去
經查維基百科
簡述如下
"赤門(英文:Tolo Channel,又名赤門海峽或吐露海峽)是香港海峽之一
位於船灣淡水湖東南岸及西貢西北岸之間
海峽東北端連接大赤門
西南端則連接吐露港
該海峽跟大赤門是南中國海與吐露港以間唯一的連接水道。

赤門在香港地理上有獨特之處
因其北岸的岩石屬沉積岩
但其南岸的岩石卻屬火成岩"

很多人擔心會暈船
但這片海域根本是內海....
無風無浪

 

不久
船過三門仔村
這地方的解說我有記得
但維基還是寫的比較好

"三門仔村為一條歷史悠久的漁村
原本位於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
昔日白沙頭洲和伯公咀之間有兩個小島(東頭洲和一未命名小島)
形成三道小水道
連接船灣和赤門
因此名為三門仔。
1960年代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
村民便遷居現址鹽田仔
在1965年重新開村
也把三門仔的地名轉移了過來
現名三門仔漁民新村。"

P_20160521_120539_1_p.jpg

英國人為解決香港的儲水問題
興建船灣淡水湖
堤壩成為自行車道
如何解決堤壩及地層滲漏
避免儲水流失及鹽化
當初的工程地質資料應該提供了大量的資訊
作為地質公園的基礎資料

(待續未完)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

公務員差不多要成過街老鼠了
形象差不多就是米蟲
可是
過勞死的公務員年年有
一年比一年多

我不明白
明明大多數的機關政府滿意度年年上揚
公務員的形象卻不斷下探
難道首長一個人英明神武就可以讓機關運轉?
媒體不斷放大具爭議性的公務員造成的效果?
還是台灣人都是刁民,把一切服務視作理所當然?
沒有單位沒有問題人物
用問題人物去否定單位績效
否定所有同仁的貢獻
這為什麼會發生?

公務員是獻祭的羔羊

想到三國演義中這一段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對愛你的人耍脾氣

因為愛你
才會希望你變得更好
才會想告訴你
這個不要做
那個少做點
這些該多花時間
要努力成為有用的人

你長大了
應該給你更多自由
但是
我們依然擔心
你會不會駝背?
會不會近視?
發育有沒有問題?
學習順不順利?
與同儕相處如何?
有沒有被人欺侮?
有沒有欺負別人?
很多事
等你當了父母你才會懂
孩子
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是父母甜蜜的負擔

你的每一句凶惡的話語
對我們來說
都是一次失望
為什麼我們會把你教成這樣?
為什麼你長大了,卻沒有更會想?
為什麼你不懂得要求自己?

補習是一種輔助
你補了習回家就不讀書
你學會怎麼學習了嗎?
有些話不講
其實是想讓你一頭撞上牆
痛了,你才會記取教訓
聰明人由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一般人記取自已的教訓
愚笨的人則不斷重覆錯誤
可惜的是
大部分的人都是愚笨的
寧可花時間為自己辯解
卻不去改變自己荒唐的行為

明天是你生日
希望你平安長大
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的人
遇到事情
停下來想一想
                             愛你的爹地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寫下

"想要馬祖成為世界的馬祖?
還是成為馬祖的馬祖?"
我很認真在思考
"觀光立縣"
真的是縣民所要的嗎?

如果縣民要"觀光立縣"
那麼"成為世界的馬祖!"
應該是共同的願景
想辦法讓世界珍視馬祖
讓世界各地接近馬祖
讓馬祖保有馬祖的特色
才是該做的
所有的措施與施政
一視同仁是基本

有沒有辦法保障當地居民一定有票?
我想
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形
一定要優先處理
人生這些事
是無法預期的
也是一定要馬上面對的


至於一般可規劃的活動是否還要例外處理?
就個人經驗來看,只要兩周以上事先預定
並沒有連候補都補不上的情形
如果要求要隨時有位置
其實連花東的火車都做不到了

我不知道真的要做到
需要多少成本?
每天加開一班馬祖人專機?
2700*72*30*6=35419680
賣不出去由誰吸收?
其實預算是有限的
做了A就做不了B
目前的狀況是因為居民太隨興所以覺得不方便
還是行不得也?

該爭取改善交通
因為市場已經存在
爭取加班
爭取第二家航空公司
甚至雙向夜航...

但差別待遇?
較便宜的票價
保留的位置
還不滿意嗎?
要居民優先到什麼程度?

現在一天南竿松山有時甚至有10班飛機
是因為有足夠的遊客
並不是因為有足夠的居民
如果是爭取居民絕對優先
而不是爭取交通改善
那真的不要說要觀光立縣
沒有一個遊客遭受差別待遇
還會舊地重遊
還會有滿意的旅遊體驗
只會有滿滿的負評分享給親朋好友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散步

山上流蘇開的一樹一樹


對我而言
馬祖的春天在流蘇散落
灑滿一地蒼白
彷彿將滿天霧氣凝聚.收歛
就悄然告別


月見草的綻放
迎接馬祖湛藍的夏季
春季開始魅惑人心的藍眼淚
把夏季的海水染的青碧
南風拂得遊人醉
日日夜夜喧鬧的浪花
變得輕輕柔柔

不知道該怎麼分享有關島嶼生活的簡單和四季分明
多一點努力是希望能讓改變帶來維持不變
為時代巨輪的碾壓留下些什麼

這裡是馬祖
我還是我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討論台灣的觀光發展
目前有困境嗎?
 
如果觀光人數有增長
代表市場有需求
同樣市場也是活躍的
但是不是這樣的市場就能讓大家都賺到錢?
我想
不管是任何產業
賺錢是單一企業體的問題
而不是政府的問題
 
台灣在製造業的發展
是靠製程、良率、供應鍊整合在全球市場的紅海中搶得一席之地
 
陸資的一條龍其實換成製造業而言
其實就是產業鏈整合
是以降低成本去爭取市場佔有率
藉此創造利潤
在觀光發展上
這是好是壞?
 
觀光有由食住遊購娛組成
其中"交通",尤其是大眾運輸
如果沒有一定的搭乘人數
是無法支撐長期營運
一條龍的操作模式會佔有主要客群
大者更大
但同時也可以讓交通、飲食等必需的旅遊元素更便利也更便宜
如果要進入紅海市場撕殺
低利潤是必然的
和政府抱怨利潤太低?
業者是不是該盤點自己的條件
重新選擇戰場?
 
對政府而言
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稅收與人才培育等
比企業本身能獲利多少重要!!
市場夠活躍
賺錢就各憑本事
政府的職責是維持市場熱度和保證公平競爭
你賺多少錢和能不能賺到錢?
政府需要負責嗎?
用俚語"有包娶妻,無包生仔"
很貼切我的想法~
 
當然
在考量環境承載量
提升利潤來看
開發藍海市場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輔導發展深度旅遊去嘗試產品差異化、客製化
但業者抓不抓得到商機?
能不能開發誘人的商品?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有時候更會有"時也命也運也,非我所不能也~"的景況
個別業者賺不賺錢
政府應該關心
但不是政府的責任
如果大家都不賺錢
市場蕭條
那才是政府的責任!!
 
關於賺到錢或者窮忙
如果一個產業可以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
怎麼樣由紅海中尋找商機
這是挑戰
而觀光產業要獲利
該用什麼策略?學習哪個國家?
福山植物園模式?
不丹?泰國?日本?
而我們的市場在哪?
怎麼分流?業者想賺什麼財?目前又能提供什麼類型的產品?
 
以產業的角度而言
人流是支撐市場的基本
我覺得在來台旅客數設定推動目標
就觀光局而言
是相當合理的一個績效指標
承載量和永續經營是課題
地質公園、深度旅遊、生態旅遊、高端旅遊、遊樂園...等
都可以有效的去因應一些問題
觀光發展的整體架構是政府該去主導
但至於賺不賺錢?
誰賺錢?怎麼賺錢?
我還是覺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業者就別為難政府了
 
送上105年4月20日南竿北海坑道的藍眼淚
舒緩各位的眼睛~

_1240680.JPG

_1240683.JPG

_1240685.JPG

_1240692.JPG

_1240699.JPG

_1240702.JPG

_1240703.JPG

_1240705.JPG

_1240707.JPG

_1240709.JPG

_1240710.JPG

_1240711.JPG

_1240712.JPG

_1240713.JPG

_1240714.JPG

_1240717.JPG

_1240718.JPG

_1240719.JPG

_1240660.JPG

_1240661.JPG

_1240662.JPG

_1240663.JPG

_1240665.JPG

_1240666.JPG

_1240667.JPG

_1240668.JPG

_1240669.JPG

_1240670.JPG

_1240672.JPG

_1240675.JPG

_1240677.JPG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某個APP發現了這部片
一下子跌到了國中時那個年紀
也突然發現
那個年代的故事設定實在比較有趣
除了正義和邪惡之外
歌聲、文化、性別
去構築科幻題材的縱深...

undefined

undefined

故事虛擬了一個「普羅多文明」
由塤石、遺址去構成了超時空要塞的世界

其中幾個設定很有趣

  1. ◎當科技突破限制,其中隱藏的未知及不可知卻招致人類大規模的族群消亡。
  2. ◎在種族單一化求發展,被認為不必要的生活技能會消失在歲月中。
  3. ◎文化會是武力之外的一種同化力量。
  4. ◎音樂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5. ◎愛情和魅力有關,但在一起的關鍵成功因素卻無關魅力。
  6. ◎偶像是一條漫長而孤寂的路。

接下來
該在回憶和林明美的身上打轉....

其實當初看卡通
留下的印象是很酷的艦長(宇宙戰艦、海底二萬哩也有...)
很餒的地球
和亂撿東西的報應....
很帥的變形戰鬪機器人
很醜的的敵人居然還有血緣
阿輝的女人緣...

是啊~
在那個年紀、那個年代
牽牽小手都是不可思議的世代....

林明美這個偶像
早瀨的聰明堅強
阿輝這楞頭青憑什麼?

而且
林明美可以影響整個戰局
卻留不住阿輝...

無可奈何花落去~

那時候不懂
愛情 本就沒有道理

回頭看這個故事
很滿足當時有這麼多美麗的故事陪伴我成長~

參考

超時空要塞系列

超時空要塞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不要自苦
如果不能看到自己有什麼
如果人到中年走不出迴圈
如果不懂知足不懂珍惜
快樂不會自己找上門

某些霸道的家人在身邊
他們雖然是小暴君
但卻是生命中的貴人
他們單一價值觀反而豐富了我們
他們的不講道理是源於愛
你可以愛女兒的癡纒
那也要學會欣賞這種霸道的關心
苦?
當我看到老婆笑著處理我失智80多歲岳母的各種脫序行為
當成對兩歲的么兒一樣
才了解到
各種不平心酸
原來是自己擔不住放不下

不要說孝不孝順
這輩子成為家人好友
有多少因緣?有多少業力?
七世夫妻
往好處講是愛
從因果說是業力
用大白話說是關於夫妻這門課
他們至少被當了6次

本是孤身來單獨去
業力?功課?只有自己學自己面對
活著
怎麼會沒有該做的事?
這麼多處理不好的事
不管是誰的自以為是
不管是誰虧欠誰
到頭來
你心理看不破擔不下
你應對作為不妥善不貼心
又是了不卻的業,昧於內的因果

聰明人希望一切合理
計算付出和回報
但人生美麗的地方

太多事
只能反求諸己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崛起之台灣末日】

今天的共產黨,已不是當年的『土共』了。
台灣年輕人,你還剩下多少機會?

花蓮市區內的天祥晶華、中信(已改為翰品酒店)、統帥、王子等飯店,已經被大陸買走。 
大榮,新竹貨運也已被中國人入主。
大陸老闆評台灣上班族:空有人情味,卻毫無競爭力。
誰能想到,短短5年「變大陸人管台灣人」,這些高階經理人的共同點是:兇悍、聰明、主動出擊、不擊敗對手誓不罷休的狠勁!

張沁在大陸受過完整大學教育,並在台灣飛利浦PHILIPS擔任總經理一職,他自信說「不必給我年度目標,我自己會訂,而且標準會更嚴更高」。

《商業周刊》2010年曾經做過「大陸經理人搶灘台灣」的專題報導,三年下來已有將近3,000位大陸人士獲准來台。
台灣人從此必需要面對大陸老闆或主管的事實。

第一次在台灣吃便當的大陸溫州人林峰,以不到6年的時間,成為台灣最大便當連鎖店「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

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在2003年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曾說:
「台灣經理人在中國的價值會越來越低,因為不管是警覺性或者企圖心,都非常薄弱 ...」。

專為國際企業提供中高階主管人才仲介的《經緯MGR智庫公司》總經理許書揚指出:
相對於台灣,大陸人長期處於物資缺乏、機會難求,窮慣了的環境當中,再加上經歷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環境動盪,大陸人擅長把握任何機會,而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爭取任何機會,而且哪怕只有一點。

來自青康藏高原,經歷過文革、擁有德國博士學位的劉小稚就曾指出:「我沒有一個成果是平白得到的,因為我是困境下的 survivor ( 生存者 )」,因此一年365天,我天天往死裡幹。

同樣從青康藏高原來台灣的王寧回憶說道:每年寒冬,上級都會要求在三個月內,繳交200公斤水肥。
王寧每天都在街上尾隨在藏胞的後面,只要看到他們撩起長袍往地上一蹲準備如廁,王寧就趕緊上前,等他們上完後就立刻用容器蒐集惡臭的糞便。

在剛開始的第一年,他吃不到肉,三餐都以麵食及根莖類植物裹腹。
「那麼苦都熬得過來,還有什麼好怕的?」
王寧在台灣衝事業8年,返鄉探親的次數不到5次,建立了台灣最大的養豬事業。

因為樂在競爭,他們都很「敢」,也充滿了把對手「逼到絕路」的狠勁,就如中國首富國美電器集團主席1969年次的黃光裕,在攻進頭號對手蘇寧電器南京大本營時,他將工作人員分散到所有賣場,全天候觀察對手動態,當人員回報蘇寧打八折,他就打七折;蘇寧再降到五折,他二話不說以三折因應。

最常掛在黃光裕口中的是「我敢將利潤全部送出去,送幾年我都不怕,我敢零利潤販賣,就看你能不能活得下來」。
黃光裕接受專訪時即指出「我不願意花上三個月,將計劃書修改到完美再去執行,只要事情有三成把握,我們就馬上幹,然後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隨機應變」。

多數的台灣人寧可安於現狀,沒有十足把握的更好機會,多半會選擇按兵不動。

悟饕池上飯包33歲執行長林峰直言:台灣六年級後的人真的「像草莓一樣,那麼難栽種,還要養在溫室,太熱不行、太冷會死、太濕又活不成」。
林峰是個台灣女婿,他發現每個來應徵的年輕人,最在意的不只是薪水,而是一個月能休多少天假?
當他告訴應徵者:
「我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超過一半的人聽了之後都會直接打退堂鼓」。

台灣肯德基開發部副總監虞國偉來台灣半年時間,最不能接受的是台灣員工告訴他:「能做最好,不做也無所謂」。

而來台灣5年的葉舟,最納悶的是「台灣冬天最低溫度才十度,卻連隻小狗都得穿衣服出門」。
原來台灣的新生代,安逸太久了。

中國的崛起,台灣的末日,我們可曾想過:大家還能再安逸多久?

請給你身旁的年輕人看看吧!


其實
一開始想寫
不是因為這篇文章
而是因為兩天看了中日職棒對抗賽

簡單說
球賽不好看
為什麼?
反過來問
什麼比賽好看?
比賽要精彩才好看
什麼比賽精彩?
1.勢均力敵
2.永不放棄
3.選手高水準
4.世仇對抗
5.鬥志
現在的中華隊
少了一點什麼...

上場比賽
要有贏的決心
韓國隊的手法是不擇手段
沒有運動家精神
但沒有盡其所能
是另一種缺乏運動家精神

人生
其實是另一種競賽
只是
你想要的
才是你的獎杯
但你不可能又要有所成就
又要人生活得舒爽...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工
成功者的背後
汗水和時間
精力與努力
機運及實力
都是無比的巨大

不要跟我說
台灣環境比不上國外
設備教練差
......
那二郭一莊、呂明賜、趙志強、王建民.....
為什麼成功?

當大家都期待要有這個那個才能做這個那個
就會當那個去不成南海的和尚!!

 

有人說什麼比賽型選手、練習型選手
當然
人的天賦有差異
但你有努力、你有決心
你的表現絕對能引人注目

 

職業和啫好的差別
在於是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完美無缺、盡其所能...

 

又寫了一篇很嘮叼的東西~
 

 

文章標籤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9 Tue 2016 21:08
  • 肯定

肯定別人做對的事


一味的否定
是一種負循環

肯定你討厭的人
否定你喜歡的人
當你能肯定討厭的人所做的某些事
你一定學習到一種新的視野
當你能否定你喜歡的人所做的某些事
你應該不會由喜歡變成痴迷也不會有所偏執

如果勝利了不敢承擔
那你爭取勝利是為了什麼?
如果虛心接受失敗
那是該由他任他忍他隨他
找出自己有何不足...

受到多少支持
就有多少期待
期待
其中有多少理性?

007的明日帝國
對照現在的媒體、網路、民眾
人生就是戲,誠不欺我

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才是王道

馬修馬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