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平常只是生活的調劑
當你遇到的時候
故事就告訴你你應該知道的事
只是一如卡羅斯遇到的「斥侯」 (scout,指其他領域來的無機生物探子)
問題有答案
答案是不是正確答案
或者說
這一切有沒有正確答案
仍舊是自悟只合自渡!!
山東張家的老奶奶
講故事
老故事
張大春對文字的掌握
一如魔術師手中的紙牌
觀眾總迷惑在虛實之間
而我
是個想要旁觀者清
卻沈迷故事情節的傻子
神怪故事
或說鄉野奇譚
總是有出人意表的人事遇合
但又何於情理的因果報應
或用以勸世
或期撫慰人心
人生
很多事
事後看來
也是這樣
所有的偶然造成了必然
故事
只是情節豐富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
有點想回頭看看司馬中原的小說
一葉
知道的
不見得是想到的…
這本書
連結到唐諾在"每個人都死了"的序裡面寫的故事
又不得不佩服作家的觸類旁通了~
- Mar 15 Thu 2012 21:54
一葉秋-知之為知之
- Mar 06 Tue 2012 15:36
我只"遺失了一隻貓"嗎?-幾米袖珍本2004 ~ 2006(一)

買了三套幾米袖珍本
一個過年
看完兩套
但遲遲寫不出心得
一則工作忙
一則看到的故事 灰色的讓人心糾結在一團...
之前的幾米
總讓人在困頓之中
看到希望
這幾本書
看了卻快令我又灰又藍
生活是這樣
但是用一種沒有熱情的方式去看待
就變成了無奈
回到這本書吧~
故事其實很簡單
愛情 寵物 失去
在事件發生之際
都失去了
所以
一切變成不易承受
但是
人生 得和失之間
不見得那一個好、那一個壞
失去的
也許就是因為失去才好...
貓
對女主角來說
是一個具象的、無法割捨的凝聚
但時候到了
要放手
要祝福...
人生
會越來越豐富
圓滿
卻要看智慧....
以上
希望遺失的
是無謂的失落~
- Mar 05 Mon 2012 23:28
烈酒一滴--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唐諾說
紐約是屬於史卡德的
冷硬派的偵探
他們的舞台
就在他們所屬的城市
但是如果放上時間的維度
那個時候的紐約屬於史卡德?
當史卡德沒有把人命看的和其他案子不一樣的時候
是不是有什麼和月亮一樣
悄悄的改變了?
紅泥小火爐
綠螘新醅酒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是中國古人的好友雅致的對酌
這回的烈酒一滴呢?
兩個男人、兩個老男人的對飲
下酒的
不是風乾的影子
是回憶中的紐約
過去卻留在腦海中的往事....
我猜
這也許是史卡德系烈最後的故事了吧~
紐約
已經不再是史卡德的轄區了
一如酒已經不再是他的必需品
連屠夫都喝不多了
人
只剩往事的時候
只能坐安樂椅了吧~
人到中年
閱讀這個故事
感受到一種時不我予的感傷
歲月
是一種我們只能順服的東西...
謝謝你
史卡德
和那些屬於你的時光~
- Feb 14 Tue 2012 19:30
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什麼忍不住買下倉央嘉措這本書

也許是因緣
生命之中
總會有些事
彷彿冥冥之間註定
你要遇見某些人
要發生某些事
在我年幼的時候
世界開始逐漸複雜
或者說
逐漸變的淺盤化
(其實
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觀點和立場
描述起來似乎會全然不同
不過寓言故事早就告訴我們
人人都是摸象的瞎子
也許我們所謂的正常
只是和大多數人摸到同樣的部位
所謂的異端
只是摸到同一隻象不同的部位)
知識或訊息的傳播
從單純的文字和口語
變成可以透過廣播、電視、電影、圖片、海報來散播
到了電腦和網路出現之後
訊息往往從以往被動式的傳遞變成無孔不入的主動入侵
但是資料卻變的譁眾取寵而沒有傳遞者的內涵
(令人矛盾的是
傳遞者的主觀意見會讓真象主觀化
卻也同時讓真象具備內部意涵)
以上全然是有感而發
和今天的主題沒有直接關連
不過部落格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可以高興寫什麼就寫什麼
人客您說對不?!
言歸正傳
總之
我這個網路成癮的中年人
一直在部落格、社群網站遇見六世達賴
最後
在工作上
倉央嘉措也出現在某一份草稿之中
今年春節
在不打算去的書展中
又遇到了這本書
好吧!!如果一切是註定相遇
那就讓我們欣然接受因緣的邀請吧~
其實
這本書有一點讓我失望的地方
甚至影響到我閱讀的情緒~
其中倉央嘉措的詩
作者翻成了大白話
又不合體例
又沒有韻腳
完全喪失了詩的美麗~
所以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去找出當初吸引我看這本書的標的~
那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
我看這本倉央嘉措
又有什麼感想?
第一點
鹿鼎記中的桑結喇嘛
比這本書中的第巴桑結甲措可愛多了
也許是因為本來這本書中的角色都太真實了
真實的坑坑疤疤的
一切一切都經過精心計算
唯一沒有能力的是活佛
但是是不會算不能算?
還是為了大家好所以不算?
對倉央嘉措而言
生命苦短
轉世而回
也許只是應劫而來...
第二點
政治
從來是計算再計算
所謂的理想
所謂的願景
所謂的主義
所謂的大同世界
所謂的正義
講好聽是為了撫慰人心
或者說是要結合大眾的意志眾志成城
講難聽就是轉移注意力
欺騙大眾取得執政的安定和權力
犧牲一如神壇上的祭品
是達成目的必要的物件
至於誰是祭品?
為什麼是祭品?
只能說如果有需要
一切都可以犧牲
正義?
強權就是公理~
倉央嘉措不能運用各方勢利的矛盾
其實就註定自己被犧牲...
第三點
對於愛情
或者說友情
到底對六世達賴而言
是無可取代
或是藉此逃避現實的場所?
其實人心徹底的剖析
有很多事一琢磨起來
便不再如想像的美好
包括西藏的農奴制度
一直延續到大陸赤化
所謂的香格里拉
是統治階層的桃源
對於中下階層而言
他們有的只有來世的期待...
康熙的治世
其實是在強權下拼湊的相對盛世
當然
以我們所在的富足澄明的時代回看
是一種立足點不平等
其實
治世
也是一種粉飾太平...
寫到這裡
回頭看這本書中的倉央嘉措
活生生是一個西藏的李後主
您說是不?
- Feb 14 Tue 2012 19:24
誰流放了誰?被流放的老國王讀後感

其實拖這麼久才寫這一篇讀後感
一點都不應該
可是不停一停消化一下
大概寫出來又會像那篇赤道曙光一樣
文字寫下來了
但是卻感動不了自己
也無力重新再寫一篇能讓自己想再看一遍的東西...
記憶
一向是有趣的課題
從古老的傳說-孟婆湯、忘川
或者中國古時候的「書到今生唸已遲」故事
對於人記得和不記得的變化
總是有人在創作
張大春的將軍碑
老將軍在記憶之中
得到了往事的救贖
以上這些
是故事、是小說
但是這本書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如果以我看過的書而言
比較像張大春的聆聽父親、齊邦媛的巨流河、或者說龍應台寫大江大海的初衷...
我們的上上一個世代
面對的世界
和我們現在的世界
其實彷彿是完全不同的時空
他們的時代
真的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自由?自由是有權力的人才有的東西
一般的平民
只能隨波逐流吧?
生涯規劃?
為一的目標就是活下去再說吧?
我們這一代出國
是為了休閒、賺錢或著改善生活
他們呢?
打仗、流亡、逃命...
一朝別後
此生能否再相逢?
只能他鄉當故鄉!!
作者面對一個逐漸記憶退化的父親
慢慢的檢視父親的生涯
從年輕的遠征到眼下的淡忘一切
他和龍應台一樣
才發現自己是不了解自己的父親
不了解他生命中所發生的大事
龍應台是在父親亡故之後
而他是在父親遺忘之後
才發現當年父親面對的是什麼樣的驚心動魄生命歷程
不同的是
齊邦媛、龍應台只能追憶父親
而作者和張大春
還有機會和父親在生命中再多留下一些東西~
人類成長的過程
藉由生活和學習
記憶下經驗
這些過往的事件
是一般人作為面對未來出發的原點
當一個人的記憶
像秋天的葉子一片一片從樹上掉落
明明知道自己曾經可以處理、可以做得到
眼下卻彷彿只有兩件事不會
這件事和那件事都不會
這種徬惶和無力
在作者筆下卻充滿人在面對困境的巧計...
是啊~面對年紀漸老的雙親
面對自己邁入中年的疲弱體能
從這本書
也許又複習了什麼叫"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父母在什麼樣的艱困中走過來
我們又該怎麼樣一起陪他們面對年華老去?
對於自己的子女
又該怎麼告訴他們
生命中如何去面對困境和創造機會?
老國王被歲月流放了
我們又該怎麼樣陪伴老國王?
又該怎麼準備好自己去面對歲月的風霜?
- Feb 13 Mon 2012 17:05
媽祖在馬祖~算是業務宣導吧~

講到馬祖
在台灣的人
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金馬獎"!!
即便在我那一輩
當兵的金馬獎幾乎等於兵變
想也知道
一去兩年不能回台灣
只靠寫寫情書
戀戀風塵那種女朋友愛上郵差的故事大概在所多有
其實金門和馬祖
如果不是38年大陸淪陷(或者說中共解放大陸,這又是中國式的文字作業...)
大概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相提並論過
金門在明末清初就隨著明鄭登上歷史舞台
金門設縣、企業上有所謂的金門幫
馬祖呢?
其實所謂的馬祖列島
是38年後出現的名稱
目前名列馬祖的東西引、南北竿、東西莒,乃至於亮島、高登目前仍只有國軍駐守的島嶼
當初分屬羅源縣、連江縣及長樂縣
本來就不是同一個縣治管轄
在軍管時期村落島際的嚴格管制
村和村之間、島和島之間
與其說休戚與共
不如說同島一命的意識比較強烈
出了島,便是另一個共榮圈....
言歸正傳
本來叫做上下竿塘、白犬(肯)、東湧的小島
為什麼會叫"馬祖"呢?
有一說法如下
其實上竿塘後來也有人叫媽祖島
至於為什麼叫媽祖島
當然和媽祖信仰有關
後來在軍管時期為了不讓名稱過於陰柔
改媽祖為馬祖
就一路沿用至今
至於這個說法正不正確
就請各位看倌自個惦量惦量了~
當然
四鄉五島有九個供奉媽祖的廟宇
當然算是十分密集
馬港境天后宮的靈穴
更是充滿令人不得不信的種種神跡
回頭講一下媽祖信仰
其實民間崇拜護佑行船平安的神
水仙公、玄天上帝、王爺公...等
為什麼媽祖信仰會一枝獨秀呢?
又有此一說
明鄭時其實是信奉玄天上帝作為其軍民的主要信仰
鹿耳門大捷趕跑了荷蘭人
軍民自然供奉玄天上帝更顯赤誠
施琅在為康熙收復台灣的時候
為令軍隊一心
則奉媽祖為護軍水神
在運籌帷??下
故技重施掌握了潮水攻入台江內海
嗣後為避免台灣地區民心思變
施琅也為了避免功高震主
奏報戰役是媽祖顯靈助戰
至此而後
我們的媽祖娘娘成為天上聖母、天后
女神最高位階無可取代
台灣民俗中的三月瘋媽祖也就在數百年間根深蒂固了
馬祖小小的島、高高的山、一個個的澳口
供奉媽祖的廟宇卻有九座之多
在目前離島人口流失的現下
自然看不到台灣大甲媽祖廟那種香火鼎盛的喧鬧
那
馬祖的媽祖廟
除了各種應驗如神的事跡之外
有什麼可看呢?
除了媽祖在馬祖的內容之外
我在馬祖兩年覺得一定要看的幾個重點
做為私房景點做促銷~
石獅子
芹壁的綠獅子、坂里的可愛石獅、山海一家前的洗石子獅子
都是戰地政務期間地方軍民在有限資源下全心的奉獻
有一種樸實的風緻
門前山祈福坑道
前線戰地的藏兵於九地之下
在馬祖各島戰爭工事的縮影
我一直覺得
馬祖可以說是寧靜戰地
位處前線
但受媽祖德澤所披
從來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
可以說是勿恃敵之不來
而恃吾有以待之
當初各項工事的規劃興建經營
對我們這種生長於承平年代的人
重新去思考
所謂的和平、所謂的安全
各廟的節慶
如元宵前後的擺暝、食福
金板境天后宮中秋前後的燒塔節
馬港境天后宮的昇天祭
閩東地方的風俗文化
和台灣流傳普遍的閩南、客家式的儀式多有不同
頗有可觀之處
媽祖在哪?
其實靈山只在我心頭
媽祖不是只在湄州
也不是只在馬祖
只是來馬祖可以讓你更認識媽祖~
- Jan 18 Wed 2012 22:46
有關夢想家...
當然不怕
如果被告了有罪
那就是政治迫害
沒罪
是正義獲得伸張
這種信者恆信的操弄
正是造成下一代對政治冷感的殺手....
我只想問一件事
"夢想家"有沒有依政府採購法辦招標?
招標過程有沒有廠商覺得不公?
如果都沒有
這些有異議的人當初怎麼不去低價承攬
幫國家省錢?
事後說不用花這麼多錢就可以作好
對誰有好處?
認為本案賺暴利的人沒賺到錢
國家"好像"多花錢
照規定得標的人被指稱違法
我覺得
如果有人出來做事
不敢出來做事的人
只是批評
真是不知如何說起
一如宇昌案
如果不是同樣的藥物有其他廠商申請過被駁回
其實新創事業本來就是高風險高獲利
有人肯投資真的要偷笑
不要去幫別人指定色彩
批評
要有建設性
舞台戲的成本
和電影製作的成本一樣
本來就可大可小
賽德克巴萊和海角七號都好看
多花的錢也有它的道理
唉...
很多事到最後只有藍綠沒有真相
讓事情變成這樣的人
照地獄遊記的說法
死後會下拔舌地獄吧~
- Jan 16 Mon 2012 00:03
幾米故事的開始--創作者的小秘密?

故事
在大病之後開始 書寫
但
故事在出生之前也許就開始了吧~
讀著幾米寫的他創作以來的記事
我忍不住偷偷流淚
原來
生命中沈重的事件
才能釀就
一本一本繪本中
輕柔的深刻的又帶著感性的畫面和文字~
很多時候
人生總是柳暗花明、無心插柳
但是人們總忘了
要行到水窮處才能看雲起
栽花施的肥才能養成一片綠蔭
沈佳宜說:「人生有很多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啊~」
可是人生的轉折
往往讓所謂的徒勞無功
變成故事的開始~
結果很重要
但是
人生的結果就是難逃一死
所以
我們可不可以試著
細細品味好好珍惜
生活中可以面對的一切?
有些事
即便沒有大病一場
也要學會
雖然我不是畫繪本的料
但是至少
可以好好珍惜
身邊所有的因緣
最近
在職場上又要面臨別離
希望
可以有一個一個不同的聚合
豐富彼此的人生
這篇文章
也算給自己一點小小的打氣~
- Jan 15 Sun 2012 23:00
必修課太沈重之天地旅人:38堂遊山玩水必修課

王鑫老師
一手催生了台灣的地質公園
去年在台大退休
出了這本書
我猜想
王鑫老師應該是打算寫一本似山居筆記或是文化苦旅之類的書
來談他心目中的旅遊
不過
書的內容真的太堅硬了
一如書的副標
這是"必修課"
王老師放了太多東西在書的每一個頁面
讓我覺得看這本書
一如中年的我去吃"吃到飽"
真的頗難消受
胃納有限、高血脂、高血壓
不能痛快的放量吸收
第一次回頭思考
文章的內容
和內章的主題
怎麼設定才能達到作者想要的目標?
多數目前看到的書
內容都太淺顯太貧乏
王鑫老師的書卻又太過
一個章節講了太多東西
主題太分散
也不能聚焦
看起來很是吃力
要看消化這本書
我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再從頭到尾看一次
也許需要先看看徐霞客和水經注
才能多體會一點內容~
- Jan 02 Mon 2012 19:45
有關我的工作~

人
來到海角工作
雖說不上精忠報國
卻也可以對得起良心
對很多批評
我寧可當它是求全之毀
畢竟
行政工作永遠只能儘可能求周延
卻達不到周延
所以
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有一些考量
有一些委屈求全之處
真的不吐不快~
不想打筆仗
留在自己的部落格來傾吐其中的一些考量
是我一丁點的救贖...
話說依法行政
文資法是這樣寫的:
聚落由其所在地之居民或團體,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已登錄之聚落中擇其保存共識及價值較高者,審查登錄為重要聚落。
前二項登錄基準、審查、廢止條件與程序、輔助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為維護聚落並保全其環境景觀,主管機關得擬具聚落保存及再發展計畫後,依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等有關規定,編定、劃定或變更為特定專用區。
前項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擬定,應召開公聽會,並與當地居民協商溝通後為之。
聚落與聚落保存漫談
聚落類別 聚落
在這海角之地
所謂的"在地居民"、"當地居民"
是指現住民?土地所有權人?或是鄰居?
我想
不是住民就是土地所有權人
鄰居應該不是當地居民吧?
連江縣有三個聚落,芹壁、津沙、大埔
如果依上述的法規申請公告的話
那聚落的建築保存
居民和所有權人應該是有共識的
主管機關要有保存發展計畫
但是
現實上大家的行為是
要求鄰居的房子要會呼吸
盼望自己的房子現代又實用
主管機關開了很多研討會,至於計畫,尚在努力~
那麼 要怎麼修復日益傾頹的老屋?
傳統工匠? 當地幾無~
傳統工法? 不完全做得到、生活機能性不足
獎勵民眾修繕的角度出發
可以怎麼做?
行政一定要公平
對A、對B、對C標準要一致
要合法
執行要有流程、進度管控
考量上面的要求
討論再討論
劃一條基本再基本的基礎線
要求100%
那政府要能百分百出資
不然
總是要有些妥協~
看著屋子一棟棟落成
批評也隨之而來
其中的失落
不是開口批評的人體會得到的
石頭顏色太新?
窗戶太大?
內襯不可以灌RC?
其實
很多很多
應該要求
如果我是屋主、如果我可以做主
聚落
有人住
才是聚落
如果只有一堆傾頹的老屋
沒有人
那是遺跡
這裡的問題
是沒有人力、沒有生計、沒有商機
在我這外地的人來看
這已是絕境
如果不去改變
如果不圖振作
一直要靠中央補助
這種心態
和啃老族有何不同?
案子推到這兒
當然
做了就該承擔其中的錯誤和妥協
但我更期待
所以的有識之士
可以用自己的屋子
好好的做示範
去凝聚出地方共識
那樣在行政推動上
才有一個典範可以依歸
而不是空口白話~
嘮叼完了
謝謝收看!!
- Dec 30 Fri 2011 10:27
好文章~
希望你可以多寫些
不要關格
這樣我可以多深入思考一些事~
- Dec 04 Sun 2011 13:15
試讀-赤道曙光~

這是試讀本封面
“我要參加《赤道曙光》試讀活動”
http://machinetsa.pixnet.net/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matthew-marlowe
因為主角是一個特別的人 有點像"城市獵人"
一個在過去歲月有神祕經歷的人~
故事,和面對事情的方式 一定很有趣~
我承諾在2011年12月5日24點之前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出本書的讀後感
並在上述時間內將PO文連結EMAIL到 waterfat@readingtimes.com.tw
那天一口氣打了十幾本書
最後幸運的
得到了"赤道曙光"的試閱機會
閒話少說 言歸正傳!!
不知道要怎麼寫這篇心得
可以不洩漏劇情
又可以描述故事的緊湊和令人一口氣想看完的原因
先想想怎麼描述主角"麥可‧夢露"?
超齡的智慧、絕頂的聰明
然後
性格決定了命運
我想到了"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歌手是李明依
她這樣唱也這樣做
夢露也是
於是
都有了波瀾壯闊的人生~
當你覺得你在往目標前進
卻往往陷入了命運的擺佈
故事如此
人生如此
再來談「問題」~
夢露生活的轉折
一開始是自己決定
接著
陷入了"人"的困境
當她認為解決了「問題」
改投身至另一個環境
但是
「問題」才開始發酵
當她用生活去調適「問題」
其實何嘗不知道
問題從來沒解決
在面對過去、過去被迫終結
她才發現
她被問題解決了...
看到這
我又想到覆雨翻雲中的赤尊信和韓柏、龐斑和風行烈
到底誰解決了誰
誰造就了誰
在人生裡
完全剪不斷理還亂~
故事的背景
在我們生活之中難以接觸的國家
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
我對剛果的認識
只有從"丁丁在剛果"和"剛果"這些漫畫、電影中的印象
這個故事的設定
在這些國家之內
力量是一切
而文化窘迥然不同
獨裁的形式
和四五十年前的台灣
大概頗為類似
這種獨裁、力量即是一切的環境
錯誤
不管是抉擇的錯誤、行動的錯誤、不經意的錯誤
造成的結果
就是死亡
如果錯誤了
要怎麼逃脫死亡的魔掌?
又讓我想到了離別鈎
「離別鉤也是種武器,也是鉤。」
「既然是鉤,為什麼要叫做離別?」
「因為這柄鉤,無論鉤住什麼都會造成離別。如果它鉤住你的手,人的手就要和腕離 別;如果它鉤住你的腳,你的腳就要和腿離別。」
「如果它鉤住我的咽喉,我就和這個世界離別了?」
「是的。」
「你為什麼要用如此殘酷的武器?」
「因為我不願被人強迫與我所愛的人離別。」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真的明白?」
『你用離別鉤,只不過為了要相聚。」
『是的。」 離別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巳。
只是在這個故事
有用冷兵器的刀
也有用火熱的狙擊槍
但是
依然逃不過
生離死別
最後
談一談背叛
背叛
是因為信任
不然
人性為利是圖
每個人依據外在條件和內在需求去做決定
是不會主動考量別人的
可是人如果沒有人可以信任
快樂沒有人可以分享
痛苦沒有人可以撫慰
人是不會有"活著"的感覺
偏生
當你認為"他"是可以信任的時候
是"他"本身是如此
或是你強加在"他"身上的角色?
別人不如預期的時候
失望
其實是自己期望錯誤吧~
故事的元素和我的感受
用不敘述劇情的方弍
寫下了這些文字
有關親情在這個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因為作者的故事架構太龐雜
並沒有收攏所有的舖陳
這是我對這本書唯一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另外試讀本中還有一些錯字
要請編輯再廢點心
以上報告完畢!!
- Dec 01 Thu 2011 17:35
雷盟弟的馬祖童年世界...畫很可愛

我看完了...
坦白說
這本書對我來說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插圖很美很美
但是
文字的敘述上
第一人稱的童言童語
不夠童稚
15歲前的回憶
不很深刻
也許對有相同童年往事或當時在馬祖的人
可以有共鳴
可以感同身受
可對我這個初到馬祖的外來客
書中塑造的情境
不像"千江有水千江月"
可以讓人身歷其境
辛苦~這是童年生活想勾勒的主題嗎?
其實
即便在六十幾年
在台灣生活小時候的我
當年的物質生活也並不寬裕
日子省省的過
配給米、油、麵粉
補丁的衣褲
大上二指縫的鞋子
總覺得
該在故事裡刻劃出來
應是前線的嚴竣
但是就少了一點吸引人進入故事的元素~
我覺得故事應該再深刻一點
或者再童話一點
都可以吸引到不同的讀者群
目前這樣的故事敘述
大人看了覺得不夠深入
小孩看了覺得不夠新奇
不過
插圖真的很有味道~
- Nov 28 Mon 2011 23:50
呼蘭河傳~最殘忍的鄉下生活
這本書
是用好讀網站上的資源在手機上看完的
換了工作
車上船上的時間
是半天半天在計算著
不是睡
就看書
但東西太多
只能善用手機
看看電子書
那個時代的中國
還是千古不變的中國
但被逼的不得不變
鄉下的生活
簡單、單純、無知、人云亦云
不斷的錯誤
不斷的無力回天
不斷的遺憾
也許
覺得書中的角色苛刻
但是
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如此苛刻
又要他們怎麼會寬容?
故事中
只有祖父是寬容的
也許只是因為他有能力、或者說他的生活寬裕
所以
在故事裡
看到一丁點的憐憫
我在當兵的時候
在恆春往高雄的車上
遇到一位住在保力附近的農民
他就一路和我說著
其實鄉村之中
是最沒有人情味的
彼此間苛刻的連稻草都要計較
到了馬祖工作
才發現
人少到雞犬相聞的地方
大家太接近
接近到什麼事都可以東家長李家短
什麼事都變的似乎千瘡百孔...
聖嚴法師說
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
說好話看似最簡單
但話要說的得體
談好容易
說好話不是諂媚
要適度的讚美也要有效的建議
沒有好話
完成不了好事
存的善心美意
也會變的一文不值
呼蘭河畔
是作者童年的回憶
是鄉愁
是深刻但說不上美麗的那種鄉愁
而時代的悲劇
終究是回不去了
- Nov 25 Fri 2011 09:23
我覺得是自以為是的正義...
這個世界
是不是太多人想紅?
所以
所有的發言
一句一句都是重鹹辛辣
沒有一點為別人著想
要做好事、卻不說好話
這是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感受~
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新聞其實是一個熱心但沒有能力幫助人的人
去批評一個有能力也已經在幫助人的人
急救
如果患者有意識
其實就是要等醫生來"診斷"
什麼CPR、哈姆立克,都是針對單一緊急狀態的臨時處置
目的只是維持生命狀態
而非"治癒"
女大生充滿了熱情與熱心
但不具專業
用尖刻的言語去批判專業的醫療人員
是一種外行領導內行的自以為是
如果護士跑的很快
這樣的急救效果就比較好嗎?
這種批評
只會讓主動伸援手的人
束手不管...
做人
批評容易
讚美卻才能成就良善的一面
隱惡揚善不是鄉愿
而是期許大家都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成就善念!!
婦昏倒 女大生控醫護人員冷淡
- Nov 17 Thu 2011 00:46
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
也許
緣份會在一瞬間結束
在我還不及反應的時候
亂
是最近的狀況
我到底在盡力彌補
抑或我也成為亂源
我該好好想想
做與不做
只需要行動
無需言語
言語的力量
也許還不是現在的我所能掌控
人云亦云是危險的
看不見真相也危險
這時候
做事只能謹慎再謹慎
多‧說‧無‧益
世界上有很多事
本來不是人所能預料的
只能盡力
做不做得到
要因緣俱足
如果
承擔是那麼不容易
那長官和長官之間落下來的
更不是我所能承受...
小心一點
要再小心一點~
- Nov 15 Tue 2011 11:07
石曉蔚的讀書心得...我一直覺得有趣的唐望觀念
2006/09/29 Fri., sunny/drizzle, indoor 27.4°C 擁有「小暴君」的幸運:合力克服關係中的衝突
回家的途中經過復興、辛亥路口正要滑進地下道前瞥見一彎彩虹——是從頭到尾完整的彩虹!彩虹隱約地浮貼在濃厚雲幕前,如果眼睛不是那麼尖,我懷疑有多少人能看見,直上北二高前,彩虹便已淡得幾乎看不出來。據稱看見完整彩虹代表幸運,或許這次它只顯示給少數幸運的人看到。
唐望故事中有一個名詞叫「小暴君」(petty tyrant),唐望說:「小暴君是製造痛苦的人,一個有力量控制戰士生死,或者騷擾戰士分心的人。」(《內在的火焰》p. 39)唐望說明訓練一個戰士最有效的策略,即是利用六個相互影響的要素:控制、紀律、忍耐(forbearance)、適時(timing)、意願(will)以及小暴君。小暴君來自外界、不受我們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唐望說小暴君又分兩類:製造悲慘、施以迫害,但不置人於死地,稱為「卑微小暴君」;只騷擾不休,則稱「乾癟小暴君」或「瘦巴巴小暴君」。「卑微小暴君」又分四種:使用暴力、製造迷失、悲哀壓迫、激怒他人。
「你尚未具備新看見者的特徵。」唐望說,「一旦你具備了,就會知道使用一個小暴君是多麼有效與聰明的手段。我可以說這策略不僅除去了自我重要感,也讓戰士能夠明白,在知識的道路上,完美無缺是唯一重要的事。」
他說,小暴君就像是一座山峰,而戰士的特徵像是爬山者,最後一起在山頂會合。能夠意外碰上一個小暴君是件很幸運的事。如果你夠幸運,你會在自己的道路上遇 到一個小暴君,因為假如你沒有遇到,就必須自己去找一個。唐望解釋看見者發展出三階段進度的觀念:如果一個看見者能夠安然面對小暴君,他就當然能夠無誤地 面對「未知」(the unknown)的世界,然後更能夠面對「不可知」(the unknowable)本身。新看見者利用小暴君,不僅是為了除去他們的自我重要感,也是為了達成非常複雜的做法,使他們能夠脫離這個世界。
「一個被小暴君打敗的戰士,會被自己的失敗與無能所擊潰。」
「你如何定義失敗呢?」
「行動帶著憤怒,缺乏控制及紀律,沒有耐心,便是失敗。」
Carlos Castaneda, The Fire from Within, 《內在的火焰─唐望故事》pp. 40-41, 52.
因此,不管意不意外,若能夠遇上一個「製造迷失使人產生難以忍受的焦慮的卑微小暴君」,怎麼樣也要硬拗成是件幸運的事,就跟看見淡得看不出的完整彩虹一樣幸運,只不過巫士戰士不談論彩虹的幸運。「戰士失敗後會如何呢?」卡斯塔尼達問唐望,「他們可以捲土重來,或許他們就放棄了知識之路。」(p. 52)唐望的老師胡里安做了很好的解釋,「忍耐是樂意地不追討明明虧欠戰士的不公平。這並不表示戰士會清算舊帳。忍耐是一種獨立的做法,只要戰士能有控制、紀律及適時,忍耐便可保證一切事物最後都會扯平。」(p. 51)
http://www.iali.com.tw/journal/journal-950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