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張系國的"孔子之死"
這個時代
林志玲有男朋友比孔德成過世更有新聞性...
唉~~
到底新聞該給民眾看他們想看的?
還是給他們該看的?
是藉由閱讀提昇自己?
或是藉由知識來追求慾望?
記者稱"無冕帝王"
不是因為權力
而是因為影響力~
人
該做正確的事
而不是只做可以獲利的事...
「我跟你媽覺得,如果我們的女兒是念新聞系的,也許我們的聲音可以透過我們的孩子,讓大家都聽見……」電話那端的父親,在凌晨一點鐘時,這麼對我說。
在我記憶中,父親不曾用過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以前,縱使颱風豪雨帶走了他辛苦了一個夏天的上千顆西瓜,他也是笑笑的對我們說:「沒關係,不會每年都讓我們碰到這種事的。」
但在今年春夏之際,進入蒜頭的產季後,父親的笑容少了,只淡淡的說著蒜價並不理想,產地的產量比往年好……直到九月初,當我聽到一斤只剩下十塊錢不到的價碼時,腦中浮現的是那一個個彎著腰,在烈日下揮汗的身影。
台灣的農業技術聞名全球,很多農作物的播種收割都已機械化了,但蒜頭卻沒有辦法以機器播種、收割,農民必須彎著身子,將一顆顆蒜種壓進土裡,還必須小心注意不能壓錯方向,每年的播種季結束時,我總會在父母親腿上看見一圈像是燒焦的痕跡、看見他們的手指腫得一根有兩根粗,那是因為長時間將手肘屈在腿上、不斷重複著將蒜種壓進土裡的動作所造成的。那陣子,當我休假回家時,常常在半夜聽見父親起床吃止痛藥的悉窣聲,然後在三四點天還沒大亮的時候看著他扛起一包一包的蒜種放到貨車上,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累嗎?」我問著結束一天工作的父親。
他揉揉腰、甩甩手,累得說不出話,只告訴我他需要再吃一顆止痛藥,因為他還必須忙上十天半個月。
在雲林,每到蒜頭播種期,一大早就能看見成群的女工與地主拿著他們的「工具」在田裡排排站。收成期,他們也在田裡排排站,然後彎著腰一隴一隴將蒜頭拔出、甩土、剪下蒜頭、裝袋。
家中的蒜頭種植面積大概兩甲多,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數量龐大的蒜頭曬乾,所以添購了烘乾機,今年四月,父親為了要把一包將近百斤的蒜頭擺到烘乾機上,從三四百包蒜頭的高度上摔了下來,膝蓋直接著地的他,當場痛得站不起來,母親在旁邊急了,趕快打電話給我,但我不在身邊,只好先請母親讓爸爸先坐在原地,不要移動他,每隔五到十分鐘我打電話回去問一次,後來爸爸電話中告訴我他沒事,而我當時所不知道的是,父親站起來之後拍拍身上的沙土,然後再爬上那三四百包的蒜頭上,繼續完成他的工作。
「台灣農民是最傻的,卻也是最不會怨天尤人的」,電話那端的父親說。
當大家沉溺於「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政治紛爭時,這些當紅的議題對他們而言只是聊天的話題,但他們的生活是水、空氣、土地,對他們而言誰太超過了都不是重點,他們在乎的是這一季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
但殘忍的是,價錢不只不如預期,還跌到讓他們失去信心。
3月份開始進入蒜頭收成季時,未烘乾、曬乾的蒜價一斤大約是21~23塊,中期的乾蒜價格是16~17塊錢一斤,但到了8、9月份,產地的價格迅速掉到一斤只剩下10塊錢不到,甚至有一斤8塊的成交價。而賣場上的價格呢?一般市場一斤50~60,量販店一斤69塊錢,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市場的價格掉了大概20%,產地的價格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掉了75%。
當蒜商上門收購時,總是這麼對他們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喔,你現在不賣,好啊,到時候看進口之後價格剩多少。」、「新政府上台一定開放大陸進口,你們還以為會有好價錢嗎」。
他們都希望作物有好收成,好價錢,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蒜商眼中是「一群有好收成,可以以低價購買到農產品的好欺負的人」。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每年蒜商要開始收購前,會先群聚開會,商討好對外購買的價格,再放出風聲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讓這些長輩們無助、害怕,然後急著脫手,當他們面對這樣的恐懼時,政府單位卻在一個多月後才出面呼籲農民不要緊張,不會開放大陸進口。
不開放大陸進口,就真的保障了什麼嗎?
當大陸產的蒜頭,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商人購買之後,再以該國的名義進口台灣,這就不叫大陸進口,但那確實是大陸的蒜頭,這些蒜頭進口之後,直接衝擊的又是國內的蒜農,然後又重複著一樣的循環。很多人都知道其實其他國家產的蒜頭並不像台灣的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雲林沿海一帶的產地東北季風特別明顯,而蒜頭是相當抗風的,甚至可以因此而增加辣的程度。但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有辦法給這些幾乎沒有念過書的長輩一點優勢。
「這不是誰當總統的問題,而是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由根本去解決問題」父親說得無奈。
往年政府會出面收購,也會訂出收購的條件,也許會有人質疑,政府有出面解決事情,為何農民還像孩子要糖吃一般的無理取鬧。
從他們小時候開始,這些老人家所看所學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希冀的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然後帶來五穀豐收,如果要說他們真的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我想那是他們不懂保護自己,讓自己一直處於弱勢角色,不敢反抗中盤商,但那不是他們願意的,而是他們從不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每年都會有作物產量的申報,依據申報的面積,萬一有風災水災時,政府就依據這些做補助,但這些長輩可能一輩子從未看過公文長怎樣,也不知道政府e化到可以上網就能知道新的補助方案。另一個更殘忍的是,每當政府宣布要補助時,中盤商就會出面,要求這些不知道可以領補助的農民當假人頭讓中盤商申請補助,繳交品質不良的蒜頭給政府,再把品質好的留著,等待他們將蒜價炒高時再脫手。
蒜農沒有自己的組織嗎?
有,有蒜農協會,成員呢?成員是那些出面收購的中盤商,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土地,也種蒜,所以他們的另一個身分也叫蒜農,在他們以蒜農身分要政府補助的同時,轉過身來就是產地蒜價低迷的殺手。
我們能叫這些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們怎麼辦?我所看見的雲林,是每逢選舉必定會以「推動農業」為政見,端出了各種利多鼓勵著我的叔公、嬸婆、親人鄰居們,一雙雙懇請支持的雙手握緊時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卻在面對殘忍的剝削時發現,手心早已沒了握手時的餘溫,沒有人會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毋免驚」。我突然想起四川大地震時,溫家寶握著災民的手說:「你放心,政府會管你們的,政府管你們生活……」。
此時此刻,我的父母和我的長輩們伸長手,卻沒有人給他們一句安心的話。
政府可以怎麼做?
政府可以不要大張旗鼓的說要下鄉調查,可以偷偷派人到產地看看,到農家問問情況,政府可以以去年受風災影響申請補助的名冊去核對訪查,就能掌控目前產地還有多少數量,還能夠評估出明年要准許蒜農可種植的範圍面積,視察不是走馬看花,視察不是像皇帝出巡,不需要一群官員簇擁。
每一個說會體恤民情、為民喉舌的官員們,你們所該做的是親自走到第一線,親自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告訴他們:不要怕,政府給你們靠。然後研擬出對策,目前收購的條件,對農民而言是另一種傷害,這些髮白齒搖的農民,早已沒了體力,沒有辦法一顆顆、一斤斤的將蒜頭整理乾淨,挑選出大小適中的蒜頭繳交,很多農民就因為體力、人力無法負荷,因而放棄繳交給政府的機會。
「我怕我會忘了我要跟你說的事情,昨天晚上睡不著,我還起床寫筆記……」
當我看著這一雙雙黝黑的雙手時,我很難過,我不知道我該放心地將他們的雙手交給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為他們做什麼。
當我聽見父親沉重的聲音告訴我,他想了好幾個晚上,甚至還寫了筆記,就怕漏說了重點,他想要幫幫自己,幫幫所有的農民,讓大家都有勇氣去反抗中盤商的剝削。
在那一刻,我不是新聞系的學生,也不是新莊報導的記者,我只是一個為人子女者,我只是心疼我的父親,我只是為我成長的土地難過。
(作者為農人之女,輔仁大學新聞系學生)
******************************************************************************************
不知道可以寫什麼
有人說這次的金融風暴會是資本主義的終結
這篇文章則是道盡了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
也許有人可以有好的想法和做法
但我只能認真的貼這篇文章
讓大家知道
這裡有很多該好好解決的問題....
一整天的新聞
都在報國務機要費的案子
看了 我只想到陳定南和黃任中
當初一個說一個裝病
如今兩個人都闔然長逝
僅留恩怨在人間‧‧‧
輸或贏
有時候 就像戰爭一樣
輸了一場戰役
才能保住全面勝利
秦檜不是贏了一輩子
但也贏得了千古臭名
摧毀了司法的超然性
一如摧毀了皇后的貞操(借用邱創煥的名言)
一間成就卓著的醫院
在這場鬧劇中變成包庇的代名詞
不知道
這樣的十七連勝
值不值得~
辛克樂的花蓮
雖然風風雨雨
但一切安然
衷心希望這一切的紛紛擾擾
也能終歸平安~
辛克樂來
我在花蓮
在風雨中過了中秋
從南迴返家
本來還打算走中橫的
果不其然
驚人的雨量讓一切柔腸寸斷
以前轄區中的阿邦溪、篤銘橋
果然又重復敏督利之後的路基流失的故事
以往所謂的百年洪水強度、或百年雨量強度的數據
在這幾年逐漸變成了三五年一輪的強度
工程施工和設計的基準
恐怕要好好的考量...
**************************************************
電視上訪問廬山的溫泉業者
一個個義憤填膺的
看到他們那些倒果為因的說辭
讓我所餘的一點同情都不見了
在不可以蓋、不能經營旅館的地方
千方百計去賺黑心錢
現在出了問題又要政府出面解決...
唉,台灣真的病了
做錯事的人都以為聲音大他就會變成對的...
碧湖會汙積這麼嚴重
當然是因為上游過度開發造成的
和河川爭地的結果
大自然一定會一次討回去
這時候再來呼天喊地...
當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債留子孫的赤字預算的做法
只是短視近利的笨蛋才會贊同的
台灣的財政根本沒有減降稅的空間
不好好考量稅賦公平增加財源
精簡政府組織降低開支
那些短期的刺激方案都是飲鴆止渴的方子
我覺得民主政府應該朝小而廉去發展
大有為的政府體制是不合適民主法制國家的
不過我也不是學政治的
也不了這兩者間的好壞差別到底有多少
不過民代少一點口水
多一點具體建議
才是我樂見的
一張相片 三人成行 兩個人只留回憶~
第一次對趙先生有印象
是在高中的校刊上看到他應邀來校演講的講稿
"從快樂到成功"
從民生東路看生老病死
看到一種對生命樂觀積極的態度
後來這傢夥居然還跑去當主持人
更令人羨慕的是還娶了一個小他25歲的老婆~
怎麼說呢?
如果人的思想和意念可以造就自己的際遇的話
趙先生絕對是人生的正面教材
現在看電視
大多數主持人只有一堆的低級、膻腥的趣味
趙先生那種詼諧
和充滿樂觀態度的幽默
幾乎已經絕跡了
人要有學識、樂觀,又幽默 而且戲而不謔
真難、難、難~
65歲 走的真的早了些
但是一生精彩
真的是不枉此難得人身~
謝謝您
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一路好走
相關新聞
最珍貴的半年 劉茵茵嘆緣分太短
七星潭海邊
在花蓮工作近四年
我不懂 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為什麼不能做?
如果 今天這個地點是台北
颱風來 對外交通就中斷一週
只剩飛機勉強可以飛一飛
你 能不能接受?
也許你不相信
但是 在所謂的後山
南迴不通、南橫不通、中橫不通、蘇花不通
颱風之後 這是常態
即便號稱通車
大石小石落一地
我不知道別人 但是我個人即便是單純的雨天
我都不願意開車行經這幾條公路
當然 有前題 也該有可以討論的方式
一條安全的對外公路 是政府應該提供給東部居民的
但是 一定是蘇花高嗎?
我個人覺得蘇花公路的改善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程度和重要性可以討論
個人覺得就國土規劃而言
我會採下列的通盤考量
延伸國道六號到花蓮、新建花東高
利用中興新村閒置土地
將中央部會全數遷移中部
將台北縣市之國有財產進行處分
可以有下列幾個好處
至於可不可行
有很多事要看推動的方法和手段
可行的目標要搭配可行的步驟才能成其好事
環保很重要
問題是人要生存 不可能退回狩獵生活
每個人的食衣住行 有那一個人全然符合環保?
要求別人之前
還是該看看自己做了什麼 享受了什麼~
讓議題回歸理性 才能檢討出最佳方案
立法委員一直在質疑閣員有沒有綠卡
我想
這個問題要分為面向
第二個問題比較簡單
國籍法有規定:「
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其已擔任者,除
立法委員由立法院;直轄市、縣 (市) 、鄉 (鎮、市) 民選公職人員,分
別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村 (里) 長由鄉 (鎮、市、區) 公所解除
其公職外,由各該機關免除其公職。但下列各款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者,
不在此限:
一、公立大學校長、公立各級學校教師兼任行政主管人員與研究機關 (構
) 首長、副首長、研究人員 (含兼任學術研究主管人員) 及經各級主
管教育行政或文化機關核准設立之社會教育或文化機構首長、副首長
、聘任之專業人員 (含兼任主管人員) 。
二、公營事業中對經營政策負有主要決策責任以外之人員。
三、各機關專司技術研究設計工作而以契約定期聘用之非主管職務。
四、僑務主管機關依組織法遴聘僅供諮詢之無給職委員。
五、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
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人員,以具有專長或特殊技能而在我國不易覓得之人
才且不涉及國家機密之職務者為限。
第一項之公職,不包括公立各級學校未兼任行政主管之教師、講座、研究
人員、專業技術人員。
中華民國國民兼具外國國籍者,擬任本條所定應受國籍限制之公職時,應
於就 (到) 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並於就 (到) 職之日起一年內,完成
喪失該國國籍及取得證明文件。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在「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公務人員特殊查核辦法」中
則有提到須查核外國居留權
但僅著重"查核",並非不得擔任~
而且此項係辦法,故所規範為常任公務人員,不包括政務官。
所以目前在外國居留權部份,並沒有有關政務官的規範。
再回頭檢討第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在目前炒作的社會氛圍下
大家都認為有綠卡好像十惡不赦
但是 李斯的千古名文"諫逐客書" 寫的沒有道理嗎?
楚材晉用的成語 和耶律楚材成就的蒙古國
這些外來者都可以引為己用的事例在前
國家辛苦培育或找尋的優秀人才
有他國居留權 就不能用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很大討論的空間
當然 擔任以後如果要求比照國籍法放棄外國居留權
並沒有什麼不可以或不合理
只是 立法委員拿者居留權問題在批評的時候
相關法規的修訂提案有準備嗎?
如果沒有修法的準備
這一連串的質詢 不但是作秀 也是立委諸公對自己職務的怠惰
你可以修法立法 卻沒有任何作為 反而一直要求一些於法尚無依據的東西
這是另一種型式的愚民...
這篇文章的論點
和現在很多的醫學期刊的論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之處在於作者不但知其然
更提出所以然
而且我又挺認同他的看法~~
而不是單純用資料採礦跑結果出來一篇不知所云或令人訝異的論文
他這樣形容的馬英九讓我想到三個人
一個是金庸筆下的"岳不群"
一個是古龍筆下的"江別鶴"
這兩個人到後來蓋棺論定都是負面的
可是古龍在絕代雙驕中提出的一個有趣命題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依照君子的要求去做事
那他是偽君子?或是真君子?"
另一位則是許水德先生
我曾聽過一則他在日本留學時的佚事
當時一群留日同學起哄要去特種營業場開開眼界
卻為他以恐留下不良紀錄 會妨害日後生涯規劃而婉拒
馬先生多年持之以恆經營的形象
除非他自己不愛惜羽毛
不然真的是別人攻不破打不穿的金鐘罩鐵布衫
但是如今榮登大位
這是榮耀 卻也是考驗他的"天刧"(見拙作"馬英九的重擔")
好好做的渡過了 那真的是留名青史
做不好 那真的可能有如修仙不成 神形俱滅+萬刧不復
好好加油吧~這才對得起有去投票的1千2百多萬人
其實利用職權去安插職位
本來就屢見不鮮
只是在失去政權的當下仍不忘要做這件事
讓人不知要說什麼才好
國民黨八年來本就反省的不夠
這次會大勝
只能說民進黨墮落的太快
一朝得勢 已忘初衷
兩黨政治本來是比看誰比較好
到了台灣變成比看誰比較不爛
真的不知道怎麼說
那天看到王拓接受蔡詩萍專訪
說明他接任文建會主委的想法和出發點
我覺得如果民進黨有這樣的人在
復甦 指日可待
尤其是他和兒子溝通的過程中
大氣的說
"如果民進黨不能改變,
必然在台灣被淘汰。
屆時一定會有別的政黨出現來改善這個社會,
沒有什麼好可惜的~"云云(我記憶是這樣,文字不是很精確)
這才是當初民進黨取得政權和支持的原因
他們做他們相信會讓台灣更好的事
沒有權謀 沒有政治交換
也沒有誰的兒子誰的子姪幫誰推輪椅的誰的女婿這一類狗皮倒灶的事
將軍也不是誰親誰就昇誰
這些不就是國民黨被踢下台的原因?
結果八年之後卻成了民進黨的褓袱
高雄真的無情嗎?
如果陳菊市長沒有任用杜部長的公子
他的子姪沒有在教育部高就
外勞沒有暴動
捷運工地沒有造成房屋龜裂、路口下陷
結果會是這樣嗎?
民進黨一定要變好
國民黨才會變好
不然兩大黨比爛
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選擇?
***********************************
現在的馬英九和八年前的陳水扁
都是站在歷史轉捩點的政治人物
記得汪精衛有過一個評價
"早十年死是完人,晚十年死是漢奸"
用在陳總統身上 好像也挺合適
也可以說民進黨是
"成也水扁、敗也水扁"
那馬英九呢?
站在這個百廢待舉的制高點
正是他要決定自己評價的重要時刻
只是 他的失敗 會賠上萬民的福祉
所以 我只想說
"姓馬的 你可要好好做 沒有藉口可以失敗"
唉~大夥騎驢看唱本
走著瞧唄~
看這幾次選舉
突然有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
老宋、連爺爺、和謝長廷先生
其實能力有比較差嗎?
但是一些無關能力的外在因素
國民黨分裂、兩顆子彈、阿扁的政績等
決定了誰當選總統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奇妙
對民進黨而言
成也阿扁、敗也阿扁
怎麼樣忘掉權力誘惑 重新找回民意帶來感動
這才是重新站起來的關鍵所在
其實儘管謝先生輸了
但我真的佩服他
在八年執政的成績之下
還可以拿到41%的選票
我想用”雖敗猶榮”這四個字
也許很多他的支持者不能接受
但是我真的覺得
如果阿扁有任何一點政績
或者至少做到清廉
那選舉的結果會如何
我想民進黨絕對是大有可能繼續執政下去
我並不喜歡民進黨的選舉手法
即便是這次選舉的一些操作
其實我還是無法認同
但是相較前幾次選舉
我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不可諱言
也許是因為選舉結果
但平心而論 這次操作的方式
也許有踩到紅線
但是並沒有超越紅線
謝先生的才智和應變能力
其實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之中
絕對是佼佼者
我衷心希望馬先生可以有效的借重謝先生的能力
這一次人民要的是真的向上提升
世上的千里馬要能有伯樂
政治才能不再是論功行賞的酬庸遊戲
這篇文章和我的看法有些出入
不過有些看法很有趣
引用的bestguy兄的文章
其實說出了我想要表達確不能一語中的的想法
我最不能接受的選舉手段之一
就是挑動族群對立
選舉是一時的
只要大家是做了充分自主思考
投票的結果就應該被大家接受
但是運用某一些操作群眾運動的類似手法來催票
在我看來 就是一種近似踩紅線的競選手段
最後希望馬先生蕭先生乃至於國民黨
可以用倍於競舉的心力
去實現人民賦與的權力與責任
更希望大家不要再因為選舉
造成無謂的對立
這個月是花月
應該是個花團錦簇的美麗月份
只希望一切平平安安
不要再有任何大驚奇了
畢竟只是一場選舉
選舉選贏了 也要有本事做的好 支持者才會增加
這才是王道
出奇致勝 讓一個人勝出一黨勝出 卻賠上了八年的光陰
唉。。。生活我只求淡而有味
千萬不要再給我驚奇了~~
看到李院長又出來支持謝長廷
我是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憂什麼?
憂的是中華民國首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光環
大概快被他自己敗盡了
去年謝先生拜訪他被獨自留下來面對記者的場景依然清晰
現在卻說支持的立場從未改變
一個學者言行不一
一個學者只有立場沒有去考量真相~
那這個人還有公信力嗎?
喜什麼?
我覺得也許經過這件事
大家會逐漸瞭解
學者專家在本業之外
並沒有比一般人強多少
可以不再盲從、不再迷信專家學者
不再人云亦云
當然 我想可能有些人還會受到這些人表態的影響
包括昨天我在民視看到李前院長一大篇說明台灣是如何向上提升
其實套句侏羅紀公園的名言"生命是會自行尋找出路的"
台灣當然要提升 因為不提升就被淘汰了
但是這些提升和政府施政有沒有關係?
抑或是政府的施政阻礙了這些進程?
這才是重點
政府的措施有正面影響或造就了這些成果
這才叫政績
陳總統的施政好嗎?
民進黨有反省嗎?
這些表態支持謝長廷的人
在這兩個議題上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嗎?
其實全部的人都在說 謝先生施政的執行能力較強
但是以目前中華民國的財政劃分
地方政府如果得不到中央的挹注
大概連一般例行的施政就無法顧及了
謝先生為高雄爭取到更多的中央補助
但也成就了不少蚊子設施
這樣真的是執行力較好嗎?
其實我覺得這又是找理由來粉飾自己立場的一個明證
我會不會擔心選舉結果?
其實我會
但是 這就是共業
升斗小民只可以承受大家共同的決定
反正AIT的新聞稿找出來了
綠卡真的是無效了
說要退選的、不當立委的、不當總統的
不也還是個說各話
照樣選照樣當?
其實一切都是選舉的伎倆
對他們而言
真相 何曾重要過?
看了下面這則新聞
我只想到"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不愧是律師出身
只是 沒有證據的發言
雖然經過包裝不涉毀謗
這樣的手法 讓我想到一個同事的遭遇
同事依法勒令某民營機構的某設施停業
不久遭到該機構檢舉
其中有一段的問答如下:
Q:該員(同事)有向你索賄、借錢或以芭樂票調現金嗎?
A:其人與本單位並無上述情事,但是否有向相鄰之機構從事上述作為,本人無法知悉。
這段話表面上四平八穩
但其實挾怨檢舉的該單位
是影射同事因為收不到賄款才找該機購麻煩
然而事實是該機構自已不依規定營運
結果是我的同事必須費盡心力證明自己清白
如果有證據誰做了什麼事
證據拿出來 選票自然來
不要老指控別來再要求別人自清
這對我來說只是一種更有技巧的抹黑
和莊前主秘的行為 只有包裝技巧上的差別
選舉選到最後
果然大家都快沒人性了
***********************************